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如何,对他发挥领导的功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者的素质是与领导功能密切相关的。所谓领导就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的过程。领导者之所以能够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奋力去完成任务,就在于具有领导的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可以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组织赋予领导者一定的职务,有职就有权。领导者凭借着手中的权力,指挥、组织被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代领导关系中,随着被领导者的能力和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领导活动中,被领导者甚至部分替代了领导者的职能和作用。面对这一现实,领导者应该充分发挥被领导者的自我领导作用,由多为到少为,由直接领导到间接领导,尽力履行好不可替代的职责,实施简约化领导。简约领导要求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尽量少用硬权力,多用软权力;尽量隐遁自己的身影,少用人治,多用法治。  相似文献   

3.
(一)在学校里,领导者必须是对被领导者有影响力的人。一个领导者能否成功地实行领导,主要取决于领导者对下属是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假若一个学校领导者对教职工没有影响力或影响力很小,领导的功能就无法实现。影响力是每个人都有的。所谓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有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社会赋予领导者个人的职务、地位和权利构成的,为掌权者所特有。在学校里,每个校长都掌握一定权力,都有一定的强制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浅谈"法治"     
在中国建立法治国家“以法冶国”,必须坚持法治的三个基本原则即要有良好的法,普遍地依从法,有确保国家守法的权力机制,这样才能达到法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为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要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额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对于政权建设的稳定性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现状在我国,权力是属于人民的。然而,权力的行使却是通过一定职务的人来实现的。每一个领导者,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就给权力带上了主观色彩,使权力具有了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6.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干部队伍建设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干部,顾名思义就是队伍中主体重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干部都具有相应的领导或管理的职责,都要带领群众干应当干的事业或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因此,每一个干部都需要相应的权力影响力。正确地运用权力是保证施政的需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成功的领导者,保持一定  相似文献   

7.
管理心理学认为:领导的实质是—种影响力,所谓影响力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影响和改变对方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一般把领导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通常是由领导者的职权来体现的。它是由上级授予个人的职位和个人的资历等因素而拥有与职务相应的“法定”性的权力。它通常包括领导者拥有在其职责范围内的权力所产生的一种控制力,并能使他人行动就范的一种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是由领导者自身的品格、学识、才能和情操等因素构成的,它通过领导者良好的自我表现而获得群众的敬服和顺从。  相似文献   

8.
“权力”是一定的社会主体(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方式支配或制约客体的一种现实能力。它是政治上的强制力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在人类社会关系中的表现是:一个人或一些人的意志和行为能够支配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的意志和行为。“行政权力”是指政府及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布行政规章,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行政权力意识是人们认识、使用和对待行政权力的社会群体意识,包括对行政权力的欲望、情感、习惯等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领域运作和发展的活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共行政部门领导者的素质。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问题,领导者素质尤其是重中之重。领导者素质理论是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也是管理科学自20世纪产生以来始终研究探讨的问题。素质理论认为领导绩效的优劣与领导者自身的素质高低有关;而领导者自身素质高低也必然成为制约领导者权力大小的条件,即构成权力要素,或曰权力资本。因此,一位领导者,特…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者的素质是进行有效领导的重要条件,是承担领导责任,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领导者之所以能够率领被领导的群众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就在于其具有领导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过去,主要是以职权为基础来实施领导。而在现代社会,诸如业务的、学术的领导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地位则越来越重要了。在许多情况下非权力性影响力占着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由组织赋予的,而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则是由领导者本身的品德、知识、才能这些素质及其行为所造就。所以领导者的素质如何,对于发挥领导功能,完成领导所面临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领导者的影响力可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随着领导者的职位而来的,由于领导者担任某个职务,就有了相应的职权,是组织赋予的,带有法令性质,具有强制性。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由个人素质、德才表现凝聚而成的影响力。它带动的是部属的自愿服从和主动追随.可以辅助领导者的权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班级好比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师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而班主任就是本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可想而知,班主任在一个学校里承担着多么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中产阶层是伴随着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渐生的阶层。其独立平等的人格特征、自由理性的权力要求、诚信守法的行为方式构成了中产阶层最为主要的法律品格。这三大法律品格使得中产阶层具有谋求法治、制约权力的民主推进功能,自由商谈、恪守规则的秩序回应功能以及诚心交往、忠实守法的行为示范功能。作为社会主流阶层的中产阶层,在现代社会法律秩序的构建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析学校领导者的素质张卫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一定人际关系,指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调动其潜力、能力和积极性,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而作为这一过程的贯彻人领导者,则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它与一个组织的效能、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学校领导...  相似文献   

15.
当国家法律制度创建时,就意味着法律制度自身所内蕴的法权要求、追求的价值目标以及为社会主体设定的行为模式等应该转变为社会现实,而且也只有当这些应然要求转变为社会现实,法律制度才能是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该国家公民的守法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因为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离不开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而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又是以公民的守法意识为主观心理基础。由此可见,公民的普遍守法既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表现,也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以形成公民对法律的的普遍信仰和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的实现过程,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整体推进的过程,文章选择其中的守法环节为议题,就政府守法的宪政学理论基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进行初步探讨,阐明了政府权力的来源以及通过政府守法使宪法庄严宣告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得以具体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领导者只是人民的公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反复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同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就是服务。但是在理实中,有些党员干部不是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是用手中的权力要求群众为自己服务。这就颠倒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用权的基础,也是领导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主要有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几个方面;领导者提高非权力影响力可从学习、实践、自省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教育机制中却存在一个盲点——教师职业权力。职业权力就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通过法定程序授予从业者的对职责对象的支配力和影响力。教师职业因其代表国家行使教育权,直接承担着受教育权的维护职责,也具备行使职业权力的资质,因此教师这一职业具备产生权力的条件,也可以从法律的条文中推断出教师这一职业应该拥有职业权力。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既具有自由权属性,排除国家权力之介入,要求尊重受教育者之受教育自由。同时亦具有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作为,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条件。公民受教育权之实现,必须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加强受教育权被侵害之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