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尺度同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的协调、整合发展,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内容上极大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由此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内蕴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理性地分析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理论特色及其局限性,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脉络。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科学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正确理解和诠释,是我国正确处理当代国际纠纷、探讨国际问题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代价可以分为“合理代价”和“不合理代价”两种类型,这是邓小平实践诠释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着眼点;邓小平运用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于“改革开放”、“共同富裕”以及“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立场的坚定性、理论的现实性与诠释的辩证性等构成了邓小平实践诠释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5.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使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唯物史观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毛泽东首创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唯物史观基础。 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一扫国内外关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柯林武德是分析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是建立了"思想重演论"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人类思想史的历史哲学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关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分析与批判对于历史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但由于不理解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实践作用和理论意义,柯林伍德的批判理论不仅不能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反而只会否定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而曲解了马克思理论的原意和本质。因此,柯林伍德不但没有加深我们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认识,反而由于其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倒退"理解,容易使人在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产生迷失和谬误,也使其自身的理论建树未能臻于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管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演进脉络有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整体认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跃迁的基本路向。因循于此,唯物史观转向的开端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最初表述紧密关联,它延续了马克思揭示"国家之谜"、"历史之谜"两道谜题所遵循的逻辑线路与初步结论。奠基于唯物史观真正出发点之上的意识形态理论跃迁,则表明马克思对物质生产内在运动规律与意识形态自身之谜认识的深化与超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丰富并反映着唯物史观的实践内涵,其方法论意义即在于打开并拓展了关于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量、意识形态的对抗问题等实践命题的论域。  相似文献   

8.
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同时也是科学分析历史与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看,毛泽东,邓小平尽管没有撰写世界历史理论方面的专门文章,但是他们通过实践途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并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和马克思,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相比,他们的理论在建构途径,基本形态,着重点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就在于历史条件的具备,哲学自身的逻辑进展。唯物史观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天才创造,而且是历史进步、理论发展的必然,因此,唯物史观是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在阶级社会里,是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武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时代条件既对唯物史现原有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机遇。只有不断提高水平、加强认识,才能让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美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结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美的事物与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实践中的前进要求和人类的进步理想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毛泽东的人生境界、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和谐统一,毛泽东美学思想的和谐内涵表现为:美学价值与伦理价值相统一;审美实践与政治实践的统一;审美气质和审美志趣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同时又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观,并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推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萌芽阶段,毛泽东初步树立了阶级分析的思想,尤其具有比较牢固的人民群众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观念;其后,毛泽东对于国家政权的组成、功能有了正确认识,特别是对于民主与专政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清醒认识与把握,表明其政治观进入形成阶段;在成熟阶段,围绕民族解放运动的现实,毛泽东深化了其早已有的阶级观,并对于未来中国国体有了崭新的思考和分析,其人民观也更加巩固和明晰,集中反映在提升了群众路线的政治意义;在解放战争及其以后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政治观获得进一步发展,其国家观、人民观、民主观等诸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现代认识水平,其阐述也更加完整、完善。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而马克思主义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的武器。因此,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茨基作为马克思"手稿的管理者"和"理论的继承人",长期以来其唯物主义历史观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链条上被学界"集体失忆"的"富矿",至今仍蕴藏着丰富的可供学术挖掘的"黄金"。在重新发现考茨基的学术热潮下,本文广泛收集国内外近年来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专著和论文资料,从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来源、理论架构和当代评价三个论域进行归纳,以期反映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科学发现之一。为了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长期艰辛的探索过程,即经历了唯物史观的准备阶段、开创阶段、成熟阶段和完成阶段四个阶段。“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俨然已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原则和追求等内涵,对于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承续上个世纪中后期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新世纪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总体上平稳推进。就近10年来所发表的数以千计的相关学术论文来看,我国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在科学体认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度挖掘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实践意义、勇敢探索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潜在资质等方面都取得超越过往的显著实绩。但是,这些实绩并不足以遮掩诸如范畴界定不够准确、学术观念相对滞后、资源利用显得随意、研究手法较为传统等明显缺陷。放眼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未来,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以下途径予以改进——正视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现实缺陷,强化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对应功能,创新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方式方法,构建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学科体系。唯其如此,方能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可持续发展良好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别定位在"先行探索"和"开辟开创"上面。从毛泽东的探索到邓小平的开辟是两个并不直接连续的过程,邓小平在开辟这条新道路时的实践根据和时代背景不同于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在内容上有十二个方面的主要创新,江泽民、胡锦涛对这条新道路进一步作了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对这条新道路的开辟同毛泽东的先行探索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的人生理想出发,毛泽东深切地关注中国民生问题,善于总结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回答了改善民生的制度前提、根本宗旨、主体力量、根本思想方法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毛泽东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20.
欧健 《天中学刊》2013,(6):32-35
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认识主体、社会变革主体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有助于消解当前群众路线淡化的风险,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