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影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创业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创业教育这一主题,通过校园文化的环境熏陶、校园社团活动的实施、创业活动的实践,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特质与塑造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具有塑造性、兼容性、教育性和创新性等特质。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塑造路径,即依附校园文化,立足专业文化,结合地方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所必备的知识、能力、意识和心理的教育。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境、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更新观念、扫清认知障碍,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研究创业教育、提高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是践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占据重要位置。创新创业课程文化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意向性、交互性、人本性和自觉性等特征。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文化存在课程设计理念不合理、课程实施的主体间性发挥不够、课程评价缺乏人本性、课程反思文化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达成。基于此,我国高职院校需重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理念,增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原则,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研究者、实践者和评价者的反思意识,重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5.
温州特色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温州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创业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中主动融入温州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把温州人的精神和区域文化与学院的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文化体系、创业实践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弘扬温州人精神、传承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曲芳 《辽宁高职学报》2024,(2):23-25+34
加强学生创业商业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丰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培养技能人才起到增值和赋权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创业商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高职院校要构建创业实战型商业项目课程新体系,打造“双师型”专兼结合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创适宜的创业商业项目训练基地,创新和发展校园制度文化,以此挖掘学生在创业商业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章原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61-26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必须想尽一切方法解决毕业生的出路问题,以弥补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竞争的劣势,因此,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渲染,建立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方法,全方位构建有效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为提高毕业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与创业素养,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实施创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协调好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培养两者关系成为了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协调处理实施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培养关系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对如何正确地协调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培养两者关系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发挥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学院支持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缓慢、师资队伍专业性较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究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相对滞后。为使创业战略行之有效,高职院校应引导好学生的创业活动,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品质和能力的学生。当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尚有诸多缺失,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以校内创业园、校企合作基地、政府创业服务中心及第三方机构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应用和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创业型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实践形态。尽管它才刚刚诞生,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但是就大学作为一个社会实体而言,创业型大学存在既有它的历史必然又有它的逻辑基础。就创业型大学发展的逻辑和历史看,研究性大学甚或新升格的地方性大学也可以此为未来发展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各地的探索者从高职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的特点出发,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且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业模式极其成功的范例。其中具代表性的主要有:校企合作,互利互惠,探索新型办学体制;前校后厂,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平台,创设实境,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创业营销是创业企业家凭借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计划和创新成果,获取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一种崭新的创业模式。创业的成功营销需要历经四个阶段:创意营销阶段、商业计划营销阶段、产品潜力营销阶段和企业潜力营销阶段。创业营销有许多需要超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创业团队成员的特质以及团队互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创业团队特质本身及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会随着团队的发展产生改变。团队特质可以划分为易观察特质和深层特质两个层次。其中,易观察特质通常包括了信息特质和社会属性特质,深层特质则主要包括认知和人格特质。团队成员的特质一般会在某些方面决定团队的互动过程,进而影响创业的绩效。冲突、沟通、凝聚力、人际信任和互动类型等是互动过程中的关键变量。不同的团队互动因素相结合,会形成建设性与破坏性两种作用。随着创业团队的发展和变化,建设性的团队互动类型使得创业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有效提升团队绩效。除此之外,创业绩效还受到一些调节变量的影响,如外部社会环境、权力和政策的变化以及企业情绪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学术资本主义是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虽然它与洪堡理想格格不入,但却以不可阻挡之势迫使全球范围内的大学掀起了一场颇具声势的创业革命.现实告诉我们,适应变化是当代大学唯一的选择.如何在洪堡理想与学术资本主义的较量中理性抉择大学变革的路径,而使大学按照学术的内在逻辑持续发展?我们寻求既秉承洪堡理想又遵循学术资本主义内在...  相似文献   

16.
17.
In 1991, a local notable from the Ma ^ oposkie voivodship of Poland created a private business school in the town of Nowy Sacz. In a period of ten years, this institutio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Poland. Basing himself on Jerzy Dietl's seven criteria for institutional survival,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steps that he took to build up this institution and to guarantee its survival within its regional and then it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steps to the survival and success of the Higher School of Business-National Louis University could serve as a blueprint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Poland.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所倡导的对受教育对象从入校到毕业、走向社会的全方位的指导,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更负责任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不单纯将学生从高校送向社会,而是为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做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储备做了更充分的准备。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双创"背景下的创业时代需要高校创业教育有更大作为。目前,创业教育出现了理论研究成果丰富而实效性评价研究几乎空白的悖论,这应引起学界对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其对创业行为影响的关注。通过构建包含创业教育满意度、创业激情、个人背景因素和创业行为各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6省百所高校的30887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满意度、实践情况满意度、教学方式满意度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行为;创业激情正向中介了课程体系满意度、师资体系满意度、教学方式满意度、教学部门满意度、教学目标满意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而负向中介了创业教育实践情况满意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性别、专业、学校性质、学校所在地和创业活动经历在创业行为上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而提出若干建议: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激发个体创业激情;优化女性创业资源,鼓励女性创业行为;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丰富个体创业经历。  相似文献   

20.
Entrepreneurship is relatively new as a subject of formal study in universities. Its teaching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47. Since then, the subject has caught on, and in the 1980s and 1990s, there was a veritable explosion in such offerings at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ubject came to Europe rather late, but here, too, courses and programm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numerous,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Kingdom but also, now, in Belgium and in Germany. University programmes in Entrepreneurship can be “focused” or “university wide”. University‐wide programmes can be “magnet programmes” or “radiant programmes”. The author presents and describes these different kinds of programmes and cites examples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in Germany and abroad. Such education, she feels, will gain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owever, courses will require innovative funding methods and, particularly, a great deal of private fu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