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义 《新闻前哨》2003,(9):21-22
新闻机构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由于过错使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新闻传播而受到侵害,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的行为就是新闻侵权。在新闻侵权中,主要涉及到人身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这些侵权行为,都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行为侵权。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是侵权的主体。在这里,我们要谈另一种行为侵权,那就是对新闻媒介进行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侵犯。 我们知道,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的过程,它包括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和新闻发布三部  相似文献   

2.
蒙晓阳  李华 《当代传播》2011,(5):79-80,84
作为新闻媒体侵害人身权研究的薄弱环节,新闻侵害安宁权现象较少受到关注.近来一部分调侃新闻和钓鱼报道已成为新闻侵害安宁权的“新主流”.基于安宁权应受保护的法治精神,在详细分析部分调侃新闻与钓鱼报道侵害被报道对象安宁权现象及其危害的基础上,主张新闻媒体应尊重被报道对象的安宁权,并在新闻实践中遵循若干自律准则.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受法律的保护,同时新闻传播活动也要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用于规范新闻活动的行业规定较多,但是尚无新闻法、出版法、新闻记者法等专门法律,这对于一个以成文法为特征、以法治为目标的国家,显然是一大缺陷。新闻侵权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新闻侵权纠纷是在新闻从业者行使监督职责时发生,而新闻舆论监督则是建立在新闻自由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包括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发表权等在内的新闻自由,新闻的舆论监督便是一句空  相似文献   

4.
努力减少和避免新闻侵权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不断增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剧增加,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稳步实施,全民普及法律知识教育逐步深入,我国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于是,由新闻报道引发的新闻侵权纠纷屡屡发生。它已成为困扰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者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从而侵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的新闻侵权包括因新闻侵权而构成的刑事犯罪行为和…  相似文献   

5.
2010年的新闻传播法研究,对于新闻权利问题的探讨在新闻界和法学界相关学者的努力下,在知情权、采访权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记者的匿名权、拒证权的研究大大丰富了新闻权利的内容。司法与传媒的关系,由于最高法院新闻报道的相关规定,引发媒体和学者们的广泛讨论。记者的权益受到公权力侵害加剧的问题、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等热点问题这一年里也引起了许多讨论。笔者以新闻权利、新闻侵权、司法等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及新闻传播类权威期刊的检索等方法,收集到2010年新闻传播法研究论文数百篇,以下对此进行分类整理以期能够梳理出2010年新闻传播法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法研究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2007年该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学界甚至对传统的"新闻法"、"新闻传播法"等概念本身提出商榷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有学者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模式改变,"新闻  相似文献   

7.
2011年新闻传播法研究,在新闻传播法制史研究、新闻立法问题研究、新闻(言论)自由问题研究、传媒与司法问题研究、新闻传播权利研究、新兴问题研究等6大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谓收获与问题并存。  相似文献   

8.
新闻侵权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制作,刊播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包括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他人肖像权及记者的职务犯罪行为等.下面谈谈如何防范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9.
新闻侵权,是因新闻传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上的新闻侵权,包括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荣誉权、作权等:狭义上的新闻侵权,专指侵犯他人名誉权(含隐私权)的民事违法行为。本采用的是狭义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0.
新闻名誉侵权中"真实性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名誉侵权是新闻侵权最常见的形式,而在新闻名誉侵权诉讼中,新闻媒体要想胜诉,往往要求助于对自己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证明",因此"真实性证明"成为许多国家解决新闻名誉侵权诉讼的基本抗辩理由.但对于"真实性证明"问题的认识和司法实践,各国的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开栏的话: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随着新闻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广泛介入和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侵权现象也成为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新闻侵权不仅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给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对新闻侵权及其法律责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规范我国的新闻事业,使新闻事业沿着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更好地减少乃至…  相似文献   

12.
“媒体侵权”是大众传媒经常遇到的纠纷.目前,新闻视角的不断扩大和报道题材的深入挖掘,新闻报道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使“新闻侵权”或者“媒体侵权”这一问题不断发生.笔者就一则案例探讨新闻媒体的侵权问题,以及新闻采访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并对新闻侵权主体的如何确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制作、刊播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包括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他人肖像权及记者的职务犯罪行为等。下面谈谈如何防范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4.
张帆  卫学莉 《出版广角》2016,(14):67-69
时事新闻具有不受版权法保护的合理性与受到保护的正当性,解决新闻版权问题要坚持利益平衡的原则.目前,我国新闻版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时事新闻的界定不明、对新闻媒体权利的弱保护和部分规则相互抵触等.新闻版权立法创新的举措有:明晰并且细化法律规定、赋予媒体优先传播权、对新闻开展分类保护以及建立新闻使用付酬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刘宏宇 《新闻界》2012,(8):42-46
以网络为中心构建的各种新媒体被视为可以释放第三代传播权的“选择性媒介”.在倾听基础上的“被理解”为传播权归属的新媒体公民新闻实践,本质上是作为公民权的新闻传播权的两种属性:既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载体,也是国家、社会、个人的舆论控制权介乎权力和权利之间的一种新闻政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张可 《新闻爱好者》2010,(1):137-138
DV式新闻侵权的界定 学者王利明将新闻侵权行为界定为:“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伤害了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权的行为。”这里所谓的“DV式新闻侵权”仅是新闻侵权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指以DV影像内容为主、辅以评述的方式报道新闻构成侵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肖像权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史带论,展示了粤语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发展历程,提出"研究粤语新闻需要国际观",并在粤语新闻的发源地看到了如今粤语新闻发展的最佳状态。对"粤语新闻"这一历史产物做客观、深入的剖析,是粤语新闻传播研究的基础性文献。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字报道之所以易于引起新闻侵权纠纷,可能与诸多环节有关,如主动或被动消息来源提供不完全客观信息甚或虚假信息,记者调查采访不扎实、不深入、不全面,编辑编发稿件把关不严等,都有可能为侵权行为产生累积条件.而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把原始新闻素材转换成文字作品的新闻写作,即将客观发生的事实或现象用有主观倾向性的语言和特定叙事方式固定下来,难免会出现“复制”、“再现”走样的情况.“七分采,三分写”,这固然说明了前期素材采访的重要性,但“三分写”同样重要,在取得新闻素材后,对相同素材的不同写作表达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新闻写作除了直接影响到稿件的质量和可读性外,有时可能还会牵涉到新闻侵权方面的法律问题.就避免或减少新闻报道侵权的策略而言,如何进行规范的新闻写作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业务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线人的出现催生了许多法律问题.新闻线人为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新闻信息动机的复杂性,导致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多样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新闻侵权中新闻线人权益保护的复杂性.新闻线人的权利与义务逻辑地包括在宪法原则之中,其基本权利与义务包括:新闻信息知情权、新闻信息传播权和获取报酬权.但是.新闻线人的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与规范,新闻线人必须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必须维护他人人格权.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采访权与索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采访权与索偿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