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课堂即时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氛围,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评价语言要真诚、尊重、鼓励,充满"情味"。同样教师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感受时,要注重价值取向,评价"意味"要浓些。形象、准确、贴切的评价会使课堂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美的评价中享受审美乐趣,课堂评价还要体现它的"趣味"。  相似文献   

2.
<正>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围绕儿童的天性转,让学生玩的趣味"浓"起来、感官"动"起来、想象"飞"起来、心理"爽"起来,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件快乐的事,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一、身临其境,让学生的趣味"浓"起来低年级学生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抓起,也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陶醉,乐不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语文教学方法的研讨中,大家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下面,我以文学作品为例,从形趣、情趣、意趣这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一、形趣———审美直观效应形趣,是指教学中的直观形式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它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有“悦耳悦目”的审美直观效应。如讲授戏剧文学《雷雨》,教师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戏剧性的感觉。或组织学生观看《雷雨》录相,促使学生在审美欣赏中加强对戏剧人物性…  相似文献   

4.
<正>《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巧用"度",让美术欣赏教学神采飞扬。一、通过"环境的布置"来创设浓郁的视觉冲击,让课堂有宽度  相似文献   

5.
"人无趣不乐,人无乐不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又相对比较枯燥,只有采取一种寓智于情,以情激学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体验"情感",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知识、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在如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我们应让孩子在语文教学中体验情感,在"趣味"阅读中接触情感,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量的人。  相似文献   

6.
张希振 《文教资料》2006,(13):79-80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  相似文献   

7.
"审美课堂"是体现理想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审美性,将审美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充满艺术和美的学科。打造高中物理教学的审美课堂,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物理的内在之美,让学生充分享受物理之美,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就说明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走进文本和解读文本,让他们亲身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以提高他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批注式"阅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注重阅读的审美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是较理想的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甘晓秦 《考试周刊》2015,(15):35-36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引导学生有效开展阅读,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和方法,让他们在徜徉阅读世界中激扬美好的读者心声,不断增强阅读活动中的"幸福"情感体验,使他们在阅读中增强阅读趣味,增强成功体验,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因其独特的说理性和图文并茂的审美意趣,本应该是一门最富趣味和最具诗情画意的学科,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也应该能够自然散发思品味,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效。然而,当前部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却让学生兴味索然、昏昏欲睡,缺少思品味。那么,造成思想品德教学中思品味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简单枯燥的"说教"掩盖了思品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美感效应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角度看,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艺术创作活动,成功的作品能产生吸引力,感召力,诱导力等艺术魅力,把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其美感效应是如何发生的呢? 一、教学艺术魅力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结构。这就决定了它在运动中必然会产生三种方向不同的力。这种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表现为三种审美趣味形态,即:谐趣、意趣、情趣。谐趣是指教师授课的形式,技巧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主要作用于学生的审美感官,属于课堂艺术的娱乐性因素;意趣是指教学中的思想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主要作用于学生的理智,属于课堂艺术的认识性因素;情趣是指教学中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感情,属于课堂艺术的感染性因素。这三趣是课堂教学魅力产生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现代社会中颇具审美品位和艺术色彩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文明。广告性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会经济各个角落,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从传统的性心理中走出来,改变对"性"文化思想的伦理冲突,把握其受众心理与价值尺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新塑造现代广告中的"性"文化,创造具有美学价值、健康高尚、国情民俗、审美趣味与功能效用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心理学表明,想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保持持久的兴趣,就需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当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时,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优势,在课堂内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构建高中生物"趣味课堂"。  相似文献   

14.
"活动教学法"是素质教育对小学英语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英语"活动教学"课堂应以动静结合为原则,让技能与活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让知识与实用相结合;趣味生成,让思想与趣味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手、眼、口等感觉器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课堂因"活动"而精彩,因"灵动"而闪光。全面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的个性化,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在学生个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语文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而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尝到了个性化阅读评价的甜头。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能促使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而未来社会也需要发现、追求、创造美的人。散文具有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等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然"情境促使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散文审美能力。一、对比意象,进入文本实然实然指的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客观性的描述,展现事物的现实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应然性的感悟逐步过渡到对于事物真实状  相似文献   

17.
阅读需要一种"仪式感",使阅读这件事在学生眼中变得更庄重而有意义,更闪光而有趣味,从而享受阅读。仪式感在阅读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仪式感能让阅读有向往;仪式感能让阅读变"悦读";仪式感能让阅读成习惯;仪式感能让阅读更温暖。作为学校、教师、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善于建立起阅读的仪式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课前学习"是最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而"微课"是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基于生活实际、学生认知和教学内容设计好"微课",让"微课"具有情境性、体验性与导学性。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东晋南朝时期,钟嵘是在审美坐标中率先对陶渊明做出相当中肯评价并予以较高定位的文学评论家。从《诗品》的"才尽""田家语"等评语中不难发现,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与其审美思想的折中倾向之间具有某种关联。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钟嵘在审美矛盾中的综合平衡与无奈选择。这种审美矛盾间接透露出他在审美趣味、审美表现和审美境界等方面所作出的权衡与规避。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所以,语文课程评价应改变过去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我认为教师有"味"的课堂评价语言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沙漠中的甘泉,更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润滑剂,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一、教师课堂评价有趣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