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公然发动的武装侵略战争的开端,中国由此陷入了空前严峻的国难,国内知识分子都选择了不同的救国道路。"九一八"事变后,知识分子的爱国实践给当前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1935年5月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日亲善”的烟幕下,策划并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由此导致华北事变的发生。此时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可是,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仍在继续;对内“剿共”消除异已的方针仍在坚持;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制也未放松。国难日亟,国统区知识分子与其他各界一起掀起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浪潮。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他们均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以下笔者就对华北事变至“七七”事变这一时期国统区的左、中、右三类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3.
1933年发生的福建事变引起知识界巨大震动,中间知识分子对这一事件态度复杂,有支持、同情,更多的则是谴责和忧虑。无论是何种态度,都是从当时中国的特殊局势和在此局面下福建事变可能引发的关系国家存亡的严重后果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是由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对民主追求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特殊政治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全民族的抗战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国知识分子在这场战争中有其爱国特点和作用。一芦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危机,素来与民族共忧患的知识分子,除极少数民族败类外,都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表现出的爱国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1、汇集在抗战的大旗下,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疾呼:“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鲁迅笔下的一些知识分子形象,对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重新思考。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被黑暗的旧社会迫害得成病态,畸形,丧失了普通人的思维规律。他们表面道貌昂然,实际上却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不学无术的丈人垃圾,丈人败类,他们是一群孤独者,最终以失败者的身份卷进残酷的社会洪流里。造成这些知识分子孤独的悲剧有社会原因,也有性格方面的因素。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体现了二十世纪初旧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愚昧、虚荣、自私和孤独。  相似文献   

6.
明代白话通俗小说中,有部分以文人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的小说,这些小说对明代城市商业语境下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缺陷、性格弱点等方面进行了批评,表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知识分子性格方面的另一个侧面,同时也展现了市民阶层知识分子在面对现实和理想时的无奈和焦虑。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笔耕逾半个多世纪,创作了大量的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教育小说,被钱杏邨称为是现代中国文坛上的教育小说作家。他描写教育界知识分子的生活境况,塑造了一大批真实多元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人物中,有面临经济困顿、理想泯灭、对社会无奈的教员,更有具有反抗精神,为改变自身的生存处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人生价值观的选择对我们当下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团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出现的市民公开以武装形式反抗政府的事件。中国共产党对事变主张鲜明,目的主要是促进孙中山等“左转”,孤立打击国民党右派,促进工农运动发展,壮大其势力。共产党在事变过程中并非配角,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影响着事变的发展进程。对共产党在事变中的作用应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从1937年12月到1944年3月,陈云在延安担任了7年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在这期间,陈云对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有:提出要抢夺知识分子;强调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批判对知识分子的偏见;对知识分子进行耐心的教育;积极地保护知识分子。这些政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端木蕻良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大都是执著于理想追求的思想者,他们虽然已退于社会的边缘,但这些理想之子都有很强的家国意识、人道主义情怀和自我否定的精神,他们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方式作出了对英雄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1935年华北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表现为对日态度的日趋强硬和决心抵抗。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不是偶然的 :日本的步步进逼、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以及西南统一于南京政府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 ,促使南京政府由对日妥协退让转向强硬。  相似文献   

12.
从九一八事变前夕到1931年12月10日国际联盟通过派遣调查团的决议,中日双方在是否直接交涉和第三方是否介入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1931年10月8日日军轰炸锦州之前,中方同意在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有条件地直接交涉。此后,中方要求日本先撤兵,然后再举行谈判。由于坚持不懈的外交斗争,中国在多数情况下得到了国联的支持。表面看来,日本政府曾一度主张通过直接交涉解决“中日争端”,但日本关东军侵华步伐加快,日本关于直接交涉的外交活动,竟成为日军拒绝撤兵并继续侵略和占领中国东北全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最近外交团的态度的报告》是一份研究李大钊在1927年初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材料。根据这一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李大钊为武汉国民政府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侧面和李大钊在英、美、法和日本外交使团中所作的外交努力。1927年初李大钊的外交活动,对于武汉国民政府争取外交上的主动,策应北伐战争的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33年《塘沽协定》签署后,国民政府响应日本的“户田外交”,采取了“亲日”的外交政策。其原因在于国民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困境,更为了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需要,以及想借此求得一个暂时的苟安局面的目的。但事与愿违,国民政府“亲日”外交所导致的是中国华北主权的逐步丧失与中日两国关系的更趋恶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对德国在一战后地位的认识,产生了心理上的亲近感;出于对德国的钦佩和法西斯的好感,使南京政府聘请了大量的德国顾问来训练中国军队,中德关系进入蜜月阶段;但是由于中德交往的矛盾性,德国最终选择日本作为它的政治盟友,中德关系最终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16.
外国大学日本分校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大学在日本开设分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WTO背景下,这一类型的学校被归为"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贸易.教育主权的敏感性使外国分校在日本的法律地位和学历效力一直得不到认可,引起了美国的极大不满.本文将围绕这一矛盾阐述外国大学在日本开设分校的运营状况、日本政府如何应对美方提出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市场的要求,以及日本经验对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克辉 《天中学刊》2011,26(4):109-115
从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多项有关乡村教育的提案,到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实施三民主义的乡村教育案》;从南京国民政府对民间乡村教育家及其实验的关注和认同,到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调查农村实况、复兴农村经济、注重乡村教育的发展,再到重视乡村教育期刊、教科书和其他乡村教育书籍的出版,南京国民政府对乡村教育思潮进行的种种积极回应,标志着乡村教育全面进入政府的视野,并成为国家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黄昊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1):98-101
宋哲元与韩复榘同出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原大战后,两人相继成为华北的两大地方实力派。抗战爆发前,他们主政的平津、山东对国民政府都处于半独立状态。20世纪30年代宋哲元与韩复榘的对日态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人对日态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抗战进程,也决定了他们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9.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中国人民曾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日本大力帮助,但在军国主义煽动下的日本暴徒趁震灾大肆残杀旅日华工,被惨杀者大部分为浙江温州、处州的侨民。温州旅沪同乡会对归国侨民进行救济,同时与北洋政府交涉,对日抗议。虽然最终由于当时中国国力弱小,此案不了了之,但温州旅沪同乡会的作为体现了当时国人民族意识的增强,也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性和北洋政府的无能。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围绕控制高等院校数量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大加整顿。对北平地区高等教育,国民政府主要就大学滥设、院系设置混乱、教师兼职现象严重以及学校风潮不断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顿工作阻力重重,尤其在对北平大学的整顿工作中,虽院系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在限制教员兼职以及整顿学校风潮等方面却未能如愿。同样,该校院系结构的调整也非一帆风顺,政府和学界两种势力之较量如影随形,致使政府的整顿效率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