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比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与谚语的特征相类似,但涵盖面比谚语大得多。从凉山彝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瑰宝"尔比尔吉"来探析彝族人民的婚恋习俗及观念,从哭嫁歌、姑舅优先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族"尔比"与格言、谚语基本相似,但是其适用范围比格言与谚语大得多。"尔比"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起来的人生哲理,它凝聚着彝族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尔比"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用"尔比"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彝族人民的一个共同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族“尔比”与格言、谚语基本相似,但是其适用范围比格言与谚语大得多。“尔比”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起来的人生哲理,它凝聚着彝族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尔比”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用“尔比”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彝族人民的一个共同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卢比”是彝族对谚语、格言的统称,由于读音的差异,有“鲁比”、“禄币”、“尔比”等不同译法.“卢比”在彝语里是“智慧语”之意,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价值理念,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彝族“卢比”加以整理和研究,并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批判继承原则,将彝族“卢比”这一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彝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的文化当中,具有特定的民族印记,各个民族在谚语方面都具有其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在彝族谚语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前人不说"尔比"~①,后人没有言语。它不仅具有彝族本身的文化特征,更是了解彝族文化的珍贵语料。所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彝族谚语不仅具有汉民族谚语的普遍结构特征,同时也有自身句式结构上的特色。在搜集、整理了近千条彝族谚语的基础上,研究其表达方式上的句式特点,挖掘其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汉译版彝族谚语在句式上的构造规律。  相似文献   

6.
乡土知识在民族地区的减防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彝族分布在地貌复杂、气候多样的西南山地.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灾害文化.谚语来自民间,反映了彝区各地的自然风貌,彝人对灾害的认知,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彝人对于灾害的预测和减防灾举措等,承载着彝人适应生境的诸多体验.谚语是彝族灾害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对于彝族谚语的研究,有利于民族地区灾害文化的保护和社区层面的减防灾实践.  相似文献   

7.
彝族尼苏谚语是彝族尼苏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这些谚语类型丰富,蕴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功能。在形式上采用彝族独特的五言或七言诗体,句式工整,富有诗韵,便于传授、记忆。多采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增强了谚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助于谚语劝诫教育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彝族羊文化与吉符卍、卐>的学术价值在于:阐明彝族直接导源于远古中亚地区的牧羊民族西羌.把彝族羊文化贯穿于古今彝族人民的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在系统梳理彝族羊文化的现状与历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吉符卍、卐的起源,对彝族人民世界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彝文古籍中蕴含着大量的彝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其中不乏有反映彝族传统疾病认识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有祭祀经文,更有专业的彝族医药单方、验方和秘方等,从中呈现出彝族先民们对疾病不断探索和认知的历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及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彝族先贤结合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从发现致病成因、寻药找药,到愈疾防疾,形成了一套具有彝族民间特色的疾病认知理论和防治体系,折射出彝族对疾病认知的辩证思考和理性之光。  相似文献   

10.
彝族《教育经典》浅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经典》是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一部木刻重要献,是卷帙浩繁的彝献中为数不多涉及教育的经典作,具有教材或教科书中的作用。《教育经典》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刻印。前期刻印的以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谚语、格言的形式,论及了人的一生(主要指土司)从1岁到99岁第一阶段必须学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后期刻印的以彝族传统五言句的形式,论及老百姓或奴隶要孝敬父母,不能反叛土司等维护奴隶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六盘水彝族民间口头文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民间口头文学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在贵州省彝族人口仅次于毕节地区,境内的彝族口头民间文学,浩如烟海,形式多样,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呈现出数量多、容量大,体裁多样、艺术性强,文化板块下的地域差异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末期,大量西方传教士进入西南彝族地区传教,这些传教士多是受西方殖民主义者派遣,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服务,但也有部分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深入彝族群众内部,与彝族人民共同生活,学习彝族语言文字,了解彝族风俗习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在彝族地区创立学校、兴办教育,客观上对彝族社会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彝族古代歌舞艺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古代歌舞艺术丰富多彩,别具特色,是彝族人民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彝族古代歌舞艺术认真挖掘、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彝族文化及彝族古代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4.
英语谚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既凝聚了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华。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旨在更好地掌握和欣赏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15.
《彝族羊文化与吉符》的学术价值在于:阐明彝族直接导源于远古中亚地区的牧羊民族西羌。把彝族羊文化贯穿于古今彝族人民的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在系统梳理彝族羊文化的现状与历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吉符的起源,对彝族人民世界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彝族歌谣颇具特色,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从歌谣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窥见各种文化特质。本文选取了云南禄劝、武定境内广为流传的彝族纳苏支系的民间歌谣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象,试从彝族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特质等方面来探析彝族歌谣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7.
楚雄彝族是中国彝族的一个分支,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歌舞既记录了楚雄彝族历史的变迁,又蕴含着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深厚情感交流。将彝族民间歌舞融入当地小学校园教学及活动中既可以起到优化学生对音乐、舞蹈知识技能的理解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适应民族文化环境,克服"文化流失",从艺术教育中寻找切入点,建立体现彝族文化特色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彝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迷人的彝族音乐,滋养了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同时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彝族音乐文化。通过对彝族音乐文化的探究,使彝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从而促进彝族音乐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并对外展示彝族音乐与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汉语的谚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考证,最晚在夏商时代汉民族已有谚语的出现。谚语最早来自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实践经验创造出来的,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谚语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这大千世界各个角落无时无处不闪现着谚语的光华。几千年来,谚语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流传,最重要的原因是它通俗生动,含义深刻。“通俗性”是谚语的一大特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谚语的通俗性作简析。一、深刻的哲理在通俗的语句中自然流露谚语以…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甘孜彝族生活在落后黑暗的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他们不但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奴隶的人身权利,奴隶无任何财产,是奴隶主会说话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奴隶翻身作主人,从奴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先进的社会制度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彝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