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叙事:从教育研究方法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教育叙事是一个相当模糊混乱的概念.本文通过追踪教育叙事的来龙去脉,历时性地揭示教育叙事概念的变迁以及分析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叙事认识误区,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教育叙事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方式.教师进行教育叙事能锻炼观察日常教育生活的能力,帮助洞悉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探究能力,提升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2.
叙事研究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师有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解析了个人知识管理的2个案例,透析了叙事研究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师叙事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教师而言,教育叙事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方式。这是因为叙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方式;教师以叙事方式认识教育教学;教师以叙事的方式建构教育经验。教师进行教育叙事能锻炼观察日常教育生活的能力.帮助洞悉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探究能力,提升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秋芳 《教学研究》2007,(4):332-334
缄默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却被忽视.缄默知识的凸显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化的实现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教育叙事研究这条途径,促使缄默知识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5.
教师叙事是指教师以叙述教育故事的方式陈述和反思教育经验,具有被动的、流俗性叙事和主动的、思想性叙事的层次区分。教师叙事是叙述一种主观经验,在时态上具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内在连贯性,且展现了教师进入伦理实践的历程。叙事不仅仅是个人教育经历的呈现和孤立反思经验的故事,而是意在提炼、浓缩故事的意义。叙事有利于转变教师在教育学知识中的形象,提升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为教师教育提供可行的途径,提升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缄默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却被忽视。缄默知识的凸显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化的实现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教育叙事研究这条途径,促使缄默知识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7.
教师个人知识具有独特性、内隐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它有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外化、教育智慧的形成和个人理论的改善。实践表明,开展课例研究、叙事研究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个人知识具有独特性、内隐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它有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外化、教育智慧的形成和个人理论的改善。实践表明,开展课例研究、叙事研究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师叙事探究属于教育叙事探究的一个类别,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个人化的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过程中获得的种种经验,并对此进行深入反思.教师进行叙事探究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有助于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师要想让叙事探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选择有意义的教育故事对其进行深度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解释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综合体,而个体性的缄默知识的缺失成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应通过鼓励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来唤醒教师重视个人缄默知识的意识;通过引导教师运用教育叙事策略来明晰自己的缄默知识;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加强缄默知识的挖掘。  相似文献   

11.
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一个重要类别,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教师实践知识”的探寻发挥了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符合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运用教师教育叙事研究能更好的彰显教师实践知识,引发教师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的批判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所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叙事知识等同于科学知识、多元对话的叙事关系变成单向灌输、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压倒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展开了批判和反思,力图揭示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13.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运用教育叙事,以一位小学教师为个案,从自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的知识和情境知识等方面展示其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真实状况。个人的教育信念、原有的受教育背景和生活经验、教学反思的意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文化的创设等是影响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启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离不开日常教学生活、教学反思以及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其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内化为个体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教育机智的过程。教育叙事研究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是幼儿教师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叙事探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叙事探究有助于教师深化认识教学经验的意义,有助于其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个人实践知识的形成,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然而,叙事探究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某些局限性,所叙故事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理论基础,缺乏叙述者的深刻思考与反思,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存在争议,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叙事探究的方法,借助活动理论剖析了一名优秀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故事,挖掘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本研究发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是一个由内部矛盾驱动的拓展学习过程,充满着各种矛盾、张力的较量。基于矛盾的反思性实践和教师强烈的主动发展意识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根源。本研究表明教师教育应触及教师的自我经历及其教学环境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当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实践者,对新课程的成功实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投身于教师发展研究,但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在教师研究领域中长期遭到忽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与教师自身的经验密切相关,是一种宝贵的素材性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土壤"和基础。本文采用叙事研究,以一位大学英语教授为个案来探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对深入研究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师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施中的默会知识和教学对话中的明言知识相互转化对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美国某高校参加翻转课堂工作坊的六位老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经历展开叙事研究,可望实现解决知识创生螺旋(SECI)中“薛定谔猫悖论”之目的。以SECI模型为“外螺旋”,在两两相邻的“社会化”“表征化”“联结化”“内在化”知识状态中分别嵌入“内隐架构”“对话传播”“迁移吸纳”“练习创生”的“内螺旋”,形成“知识创生双层螺旋”能更清楚地展现高校教师积累、生成、运用、创新实践性知识的实然“全貌”,亦可为我国新时代激发教师实践智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弘扬立德树人信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曹禺戏剧叙事理论的探究可从叙事观念、叙事主体、叙事方式、叙事结构等方面展开。在叙事观念上呈现为曹禺的人生经验和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在叙事主体上强调隐含的叙事主体的话语策略以及角色人物的多重身份和"看"与"被看"之关系;在叙事方式上交互应用对比叙事、同一意象反复迭现、悲喜剧交叉叙事、表现主义手法、"回溯法"等丰富叙事技巧;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多维渐进结构,从而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