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认识“平均分”的含义;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解决,感知“平均分”师:今年是狗年(投影出示两只狗的情景),这里有两只可爱的狗,分…  相似文献   

4.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分桃子"。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经历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平均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8.
【课前思考】 1.《平均分》一课的重点是什么?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必须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平均分》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且能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过程,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2.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合理进行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意识。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估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  相似文献   

10.
万微 《云南教育》2000,(21):38-39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112页~ 113页的例 1~例 5,“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第 1~ 5题。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写几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及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平均分”概念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数各部分的认识和写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小黑板、卡片 ,三张长方形纸 ,一张正方形纸。   学具准备 :彩色笔、三张长…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建立初步的数感。2.通过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及创新意识。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具准备:小棒、磁性黑板、卡片、小红旗、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自主探索1.教学“多得多”、“少得多”。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具学具:课件、若干糖果和橘子图片。  相似文献   

14.
马晓莹  杨建斌  席争光 《小学数学教育》2023,(Z1):114-116+123+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2.经历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思维方式。3.发展抽象意识、符号意识和推理意识,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经历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思维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等。  相似文献   

15.
杨征  王栋昌 《辽宁教育》2006,(7):101-10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在“分-分”的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中,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中,认识“平均分”的含义。2.在经历“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分”、“分完”、“平均分(分完)”、“平均分(有剩余,但剩余数量小于份数)”的不同情况。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操作学具,感知“分”的含义师:孙悟空回花果山探望它的儿孙,带回8个桃子。他要把这些桃子全部分给2只猴子吃,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电脑依次出现画面“孙悟空”、“8个桃子”、“2只猴…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过程,对平均分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构建平均分的表象。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把总数分成每份都一样多的几份,感受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内涵的理解,为学习除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感受实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教具准备电脑演示课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  相似文献   

19.
黄吉琴 《文教资料》2005,(18):128-12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44-45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2.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全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4.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培养爱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2~10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