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他是个多产、多才的作家,在诗歌、戏剧、小说各个方面都有可观的成就。长篇小说《笑面人》是雨果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的政治立埸和小说的主题雨果在青年时期曾拥护过保皇党,但一八二四年以后走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崇拜拿破仑。一八五一年,他因反对拿破仑第三政变而被迫长期流放;流亡在国外长达十九年。他在流放前和流亡期间,已成为一个坚定的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一八六九年发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比较,论述了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渗入诗歌的发展状况,阐明了古代诗歌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试析了古代诗歌大量融入小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写过大量小说、戏剧、诗歌和评论,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和《九三年》(1874)都曾翻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在全球广泛流传。雨果的父亲曾在拿破仑统治下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作过城防司令,少年雨果随父住在马德里,那里有一所西班牙贵族学校——神学  相似文献   

4.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其所以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的领袖、浪漫派的灵魂,不仅因为他撰写了许多浪漫主义理论著作,指导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创作了一系列浪漫主义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给法国浪漫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典型的艺术范本。它具备着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一切要素,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5.
雨果,1802年诞生,1885年逝世,享年83岁。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西方世界。雨果写了许多戏剧,剧中英雄的风姿和巨人的步伐令人望而生畏;富丽堂皇的台词引人景仰和赞叹。然而,雨果的最高文学成就,在于他的诗歌和小说。  相似文献   

6.
鲍亚明 《教学随笔》2013,(Z2):28-33,19
<正>【导语】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拉马丁说:"这是一部巨人般的作品,一块诺亚时代大洪水之前的巨石,这是长篇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中世纪的史诗……"这就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在这部小说里,雨果用他擅长诗歌和戏剧的文笔,把四百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  相似文献   

7.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对人类进步的探索与追求,是雨果小说思想的主旋律。雨果把阻碍人类进步的因素归结为宗教、社会、自然三个方面。在宗教因素方面,雨果小说表现了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社会因素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抒发他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实现人人平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以及鼓吹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大自然因素方面,雨果与同时代的一些消极浪漫主义作家信仰宿命论不同,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相似文献   

9.
保尔·瓦莱里是20世纪的一位大诗人、大批评家,他说:"随着波德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走出了国界。"号称法国第一诗人的维克多·雨果当时在法国之外并不以诗知名,而首先是被当做一位小说家的。雨果的小说很多,例如《巴黎圣母院》《悲  相似文献   

10.
诗文结合,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具有传统性的艺术特色。它产生于汉魏六朝而成熟于唐代。在唐代各类小说中,无一不有大量的诗歌(包括词、赋、民谣等)。其原因是:一方面小说家把诗人诗歌作为素材写成生动别致的小说;另一方面,也用诗歌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法,用以深化主题,渲染故事情节或刻划人物等等,使其作品更为出色,这一文学现象也给后世以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雨果的小说人物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特点,本具体分析了雨果小说人物的四个类型:美丑善恶对比型、完美天使型、至善受难型、极恶魔鬼型。它们构成雨果小说艺术多重变奏的主旋律,分别给人以不同的审美心理感受,充分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对照原则和“真实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实”的美学理想。作家的基督教二元论世界观和浪漫主义的艺观决定了他的小说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他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让松。雨果的父亲是细木匠的儿子,在大革命时代当了军官,帝政时代升为中将,并被晋封为伯爵。他的母亲,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王主义者。显然,父母的政治观点是相敌对的,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雨果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这对他世界观的形成和后来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雨果从小爱好诗歌。他十四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立志当个大作家。十五岁那年,他以自己的长诗应征,受到法兰西学  相似文献   

13.
雨果小说创作中强烈的写史意识对曾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重史尚实的创作精神、广博宏富的史诗规模、借史垂鉴的现实寓意是曾朴与雨果小说的共同特色。但是,曾朴的创作又是基于中国文学传统的。相对而言, 曾朴对待历史题材严谨求实, 雨果则喜好虚构想象; 曾朴评价历史人物褒贬分明, 雨果则冷静客观。  相似文献   

14.
明清出现的一批章回小说与诗歌的关系都特剐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诗歌形式,二是小说开始出现“诗化”的因素,这种“诗化”的因素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中仅零星地出现一些片断,但到了《红楼梦》却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虽然“诗化”尚不能被充分证明为小说发展的必然倾向,但是这种特征确乎被五四以后的一批作家如鲁迅、沈从文、汪曾祺等继承下来,并进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小说在唐五代时走向成熟,表现之一是此时的小说中开始大量夹杂诗歌。唐五代小说中诗歌具有叙事性强、通俗化、多绝句的特点。从艺术功能上看,这些诗歌具有刻画人物和组织结构的情节因素作用以及抒发情感、发表议论非情节因素功能。  相似文献   

16.
雨果小说创作中强烈的写史意识对曾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重史尚实的创作精神、广博宏富的史诗规模、借史垂鉴的现实寓意是曾朴与雨果小说的共同特色,但是,曾朴的创作又是基于中国文学传统的,相对而言,曾朴对待历史题材严谨求实,雨果喜好虚构想象;曾朴评价历史人物褒贬分明,雨果则冷静客观。  相似文献   

17.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法国作家阿拉贡曾经说过:“全世界人民由于雨果认识了法国,就像由于但丁认识了意大利,由于莎士比亚认识了英国,由于普希金认识了俄国,由于歌德认识了德国。”由此可见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85年6月雨果逝世,法国举国哀悼,巴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雨果的一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斗士,一生笔耕不辍,又积极参加实际政治斗争。就像伏尔泰、…  相似文献   

18.
冲突艺术美是重要的文艺美学形态,雨果的长篇小说充分表现了冲突艺术美.《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经典的三部长篇小说,在这三部小说中作者用三种冲突给审美鉴赏者带来全新体验,给读者带来理性与感性、品味与直觉和逻辑与经验的思考.本文重点分析雨果这三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19.
看过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或者同名电影的人,无不知道巴黎圣母院这个名字。它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最伟大杰作,不仅因为雨果的小说,更因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华丽的教堂而名扬于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以诗歌入小说的现象由来已久.明代学者胡应麟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他收集了大量小说中之诗歌,并以唐人传奇中之诗歌为中心,对历代小说中之诗歌进行悉心体味,归纳总结,认为小说中之诗歌有渲染意境、以资娱乐等作用,同时提出小说中之诗歌创作应态度审慎,把握分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