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迎建 《寻根》2008,(2):111-114
以华林山为堂号的胡姓,是胡姓人数最多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江西境内以赣西、赣北、赣中特别是南昌、鄱阳湖周围一带的胡姓居多。  相似文献   

2.
胡毓骅 《寻根》2009,(1):126-129
“明经胡”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支胡氏家族,以其特殊的经历——李唐王室的后裔,而有别于其他胡氏。唐昭宗末年,唐王朝风雨飘摇,昭宗为了保留一线血脉,将襁褓中的婴儿交给宫廷近侍婺源人胡三。胡三带着婴儿秘密出逃,在婺源偏僻山坞里隐居下来。胡三改皇子李姓为胡姓,取名昌翼,字宏远,号绎思,期望他日后立宏远志向,多寻绎思索,吉祥昌盛,飞黄腾达。  相似文献   

3.
郑金洪  郑俊娅 《寻根》2014,(6):137-139
胡姓溯源胡姓源出有三:一是出自妫氏:《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虞舜妫氏后裔33世孙胡公满,封于陈(在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胡公满子二,长申公以父满公谥号姓胡,次日公以国号姓陈,胡陈同祖同宗。二是出自姬、归姓。《通志·氏族略》载:周朝有一支姬姓人建立胡国(在今河南郾城),又有一支归姓建胡国(在今安徽阜阳),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及国人都以胡为姓,世代相沿。  相似文献   

4.
家族的寻根     
家族的寻根□荣敬本最近,我和荣氏家族的宗亲一起编写了一本《梁溪荣氏家族史》。由此,我想到了关于家族寻根的几个问题。一、寻根的意义荣氏家族有史可查的始祖是荣子祺。他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是一位教书先生,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但是,他笃信儒学,重视家族的...  相似文献   

5.
1996年9月中国“丝绸之路”古代艺术展在克罗地亚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市米玛拉博物馆隆重开幕,为中克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展览是由宁夏文物局、甘肃文物局与克罗地亚米玛拉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共有159件文物展品和6件文物复制品参展,展出时间4个月。参展的文物多是近几年出土的文物珍品,主要由反映战国时期游牧民族文化的青铜器、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墓地出土的陶源、西夏、宋、元时期的佛教艺术品、瓷器及反映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文物精品组成,其中许多文物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120年前由德…  相似文献   

6.
论老子之“德”[美]A·J·巴姆"德"是自然之所以成为自然,或任何事物遵循、仿效它自己的自然本性的能力。"道"和"德"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然而它们又是能够区别得出来的。如果说,"道"是自然的,"德"是"道"自然地行动能力的话,那么,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  相似文献   

7.
王川 《东方文化》2003,(6):146-148
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平生注重姓名的研究,在讨论唐代九姓胡之“胡名”时指出,“胡姓”之研究,经桑原骘藏(1879—1931)等人的耕耘,已有成果;而“胡名”则“急待研讨”,他曾指导清华学生姚薇元(1905—1985)研究“胡名”,并在姚《北胡姓氏考》的“序”中举例说“胡名”对于历史研究重要非常,如“清代史事,则满名字之考证,殊与推求事实有关。治史不得置而不究”。  相似文献   

8.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内珍藏的8000多件中国艺术珍品,尤以宋、元、明、清绘画最为著名,堪称全球第一。2010年11月20~2011年2月3日,在该馆新落成的根德主题展厅里,举办了一场由波士顿美术馆主办、何鸿毅家族基金会协办的别开生面的艺术展《与古为徒——十个中国艺术家的回应》,特邀10位活跃在中西艺术界的华裔艺术家来馆研习,各自挑选一件馆藏作品,以其为灵感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侣日,纽约索斯比拍卖行爆出惊人消息,美国抽象表现派艺术大师马科·罗斯克的一幅作品《白色中心》(White Center)拍出7280万美元的天价,打破2006年11月威廉·德·库宁(Willemde Keening)的创纪录价格。购买这幅画的是美国著名慈善家、91岁的洛克菲勒家族后代大卫·洛克菲勒。迄今,《白色中心》被看作战后拍卖最昂贵的画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八一九年八月十六日,阿尔比城玛内热广场,有一个叫做路易·巴尔萨的穷苦农民因谋杀罪被推上了断头台。罪犯的兄弟贝尔纳有个儿子名叫奥诺雷·巴尔扎克,是个正在努力写作以图登上文坛的二十岁青年。这一事件对巴尔扎克说来“很不光彩”,他对人向来闭口不谈——更何况对他叔父的犯罪事实本来就缺乏充分证据。他总是把历史上的巴尔扎克·德·安德莱格家族说成是自己的祖先,尽管事实并非  相似文献   

11.
德清俞平伯     
陈辉 《寻根》2006,(4):83-87
一般说来,大学问家不外乎几种途径:一是源于名师,所谓“名师出高徒”;二是出自名门,因为在其背后,不仅有“家”的意味,更有着“学术文化”的底蕴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影响的国度。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在描述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征时,用了三个词“家庭、礼仪、文官制”,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古老社会模式”,“社会的一切行为规范都从家族关系规范中演绎改造而来”。世家现象为中国文化一大景观,文化艺术方面的世家名门可谓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2.
为学与做人     
为学与做人中山大学教授李锦全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特点,就是将为学与做人统一起来。也可以说,人生是需要学习的,但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为提高文化知识,也不是为写出好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养成高尚的品德。中国传统讲人生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摆在首位。而称...  相似文献   

13.
家族主义与中国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家庭与家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家庭是指由血缘、婚姻和收养关系而形成的基本群体,即具有共同财产、共同经济、同居共食,在一起生活的人所组成的群体。家族则是指由同一个父系祖宗的后代的家庭所组成的家庭组合,即一个家族包含了若干个具有血缘关系,但经济上和生活上各自独立的家庭。在中国历史上,家族曾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家庭相联系的家族主义曾经是左右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的意识。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家族关系看得重于一切,特别注重族人之间的亲情,以家族利益和亲情标准来待人处事。随着历…  相似文献   

14.
德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观念。从《尚书》等古代史料来看,德观念的被重视及其被人们较为普遍地论及,是在周人取得统治以后。周人在总结殷亡的教训,周之所以取代殷商的经验中,认识到了德是永保天命的根底所在,从而,使“尚德”成为周人的国是之一。而德观念被发展成为相对系统的理论,那是由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来实现的。孔子关于德的学说,从较远的渊源来讲,无疑与周初就有的德观念相联系,但直接相承的却是春秋时期的德观念。一研讨春秋时期的德观念,不仅仅是对德这一观念的概念分析,同时涉及到春秋时人们对德的基本认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庄子》内篇中有大量关于"德"的论述,其内涵丰富而立体,与"道"同构。首先,德与形是可分离的,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徳不形"。德、形分离的背后是内、外两个领域的划分,有德者在两个领域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德不形与"道在屎溺"同理,意在强调德的独立实在性。其次,"德"还包含着对个体生命困境的应对,即如何全生,这一思想可概括为"支离其德"。支离其德是德自身的隐匿,而德之隐与道之隐是同步的。最后,能够完全合于道的是真人之德,真人"无己",故能"磅礴万物以为一"。这体现了"道通为一"。无论在哪个层面,内篇中的"德"都很难被归为道德概念,毋宁说它是非道德的或超道德的,这正体现了庄子思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西方人都很看重家徽(或称盾徽、族徽、纹章、盾形纹章),因为它是一个人、一个家族有地位、有资产的象征。在西欧,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官宦士绅都有自己家族的徽章。  相似文献   

17.
遂公盨铭发现后,各家解释还不甚清楚,本文认为:盨铭是遂公以“德”治国的训导书,对国人进行教育的经典文献;特别是盨铭阐述“德”的历史,把大禹治水当作“德”的源泉和化身,把禹之德行作为杰出代表和最高典范,参照其它文献和竹简资料,更加突现盨铭赞美大禹之“德”的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世松 《寻根》2003,(5):121-124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追述其家族祖先时说:“在我们家的祖先里,有一个曾入选翰林院,人称邓翰林,可能这个翰林就是我们这个邓氏家族中祖祖辈辈最著名、最光彩的人物了。”  相似文献   

19.
宋全忠 《寻根》2006,(1):130-131
《寻根》杂志2003年第二期以《中原地区的台湾村》为标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河南邓州市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邹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邓州屯垦定居。据陈氏家谱记载,在依那思罗去世百余年后的清朝同治年间,曾有台湾族人前来“觅亲祭祖”。邓州陈氏家族现已发展到第13代,42户,200多口人。2002年12月,陈氏家族第13代孙、  相似文献   

20.
朱汉杰 《寻根》2006,(6):113-114
朱姓历史古老源长,同其他姓氏群体一样,源头很多,其中以始祖轩辕之孙、颛顼高阳帝的苗裔晏安曹国一邾挟邾国一沛国朱氏为主源头,朱姓家族从。。个普通民族,繁衍成长为中华著名姓氏,在当代中国大姓中排第14位,总人口近两千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