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高中物理新大纲增设的学生分组实验 .本实验能使学生对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增加理解和感受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油酸 (C17H33COOH)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 .实验原理是 :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 ,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 ,其中酒精溶于水中 ,并很快挥发 ,剩下一层油酸薄膜浮于水面 .油酸 (C17H33COOH)中的烃基C17H33———与水没有亲合力要冒出水面 ,羧基———COOH因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被水吸引 ,就留在水里 .这样油酸分子一个个直立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厚度的油膜 .实验只要知道油膜的体积并测出油膜…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点 油膜法是利用油酸分子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层的方法来估测分子的大小. 油酸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C17>H33>,另一部分是COOH.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纯油酸薄膜.  相似文献   

3.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是高中物理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但实验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令人对该实验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本文将在提出这些疑点的基础上,选择新的器材提出新的设计方案,估测硬脂酸(C17H35COOH)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关于“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课本要求将油酸溶于酒精中,滴到水中的痱子粉里,待酒精蒸发和溶于水后,形成一层油膜,根据油酸的体积和油膜的面积算出油膜的高度,即油酸分子直径。在实验中,因涉及的材料多,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失败率相当高。要做好这个实验,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5.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是高中阶段唯一一个用宏观实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实验,由于实验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到整个实验结果。下面就该实验进行以下探索,以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1选择油酸酒精溶液原因及溶液浓度a.选择油酸酒精溶液的原因:我们知道,只有表面张力较小的液体放在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表面上才能展开。如:油酸、硬脂酸、肥皂等酒精溶液,在水面上才能形成单分子薄膜。这里采用油酸酒精溶液的原因,除了油酸分子特有的结构特点以外,是因为酒精是表面活性物质,有减小表面张力系数的作用。因此,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能很…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二册开设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学生实验,其中要求用下述方法测算一滴油酸酒精混合液的体积。用注射器或滴管将老师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例如1mL)时的滴数,由此算出一滴稀释油酸的体积。在用注射器操作时,由于稀释液中绝大多数体积为无水酒精(例如1体积油酸与499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和),无水酒精本身挥发性极强(刚滴到水面的混和液面积扩大后又立即缩小,就有这种因素在起作用)。1mL混和液大约要滴成130~250滴,历时数分钟,酒精在下落过程…  相似文献   

7.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理论依据。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油酸为何能在水表面铺开,形成单分子薄膜呢?在实验中我们用各种不同液体,让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进行观察发现: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会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一是液滴被展开,形成液膜复盖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如油酸,硬脂酸,肥皂,洗涤剂等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簿膜;二是液滴不能展开,如汽油,柴油等液滴在水面上;三是先散开,后再收缩成液珠,如乙酸、苯在水面上。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能否展开,与什么因素有关?从力的平衡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教材新增的内容,但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令人对实验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本文将在提出这些疑点的基础上,选择新的实验器材提出新的设计方案,估测硬脂酸(C17H35COOH)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肖永强 《物理教师》2008,29(3):25-26
现行教材介绍,测定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时,用胶头滴管或注射器将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实践发现,胶头滴管或注射器均感使用不便,因胶头滴管滴出的液滴较大,在浅水盘里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的面积太大,难以测定其面积;而使用注射器,当施加在活塞上的压力控制不当时,从针头出来的油酸酒精溶液就会时而成滴,时而喷射,实验往往半途而废.本是一堂学生实验课,呈现的却是学生一趟趟换水上洗手间的闹剧.  相似文献   

10.
郝伟环 《物理教师》2002,23(4):37-37
1 问题的提出高二物理课本第 2 9页写道 :“一种粗略的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是油膜法 .把一滴油酸滴到水面上 ,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图1是单分子油膜侧面的示意图 .事先测出油酸滴的体积 ,再测出油膜的面积 ,就可以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测量结果表明 ,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 0 - 10 m .”我在完成学生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时 ,经过上百次的实验 ,测得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 0 - 9m ,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给出的不相符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李燕平 《中学理科》2007,(11):35-36
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例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1所示,坐标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热学中 ,无论是计算微观量分子体积 (直径d) ,分子质量mo,还是计算宏观量摩尔体积v ,摩尔质量m时 ,阿伏伽德罗常数NA=6 .0 2× 10 2 3 个 /摩尔是一座桥梁 ,它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这里 ,阿伏伽德罗常数首先反映出它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其次由此算出的构成的物质的分子是十分微小和极其众多的。处理题目时 ,选择合适的分子模型和用近似估算的方法是关键 ,相关知识的应用也不可缺少。例题 1:将 1cm3 的油酸溶于酒精 ,制成 2 0 0cm3 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 1cm3 溶液有 5 0滴 ,现取 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  相似文献   

13.
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通过宏观手段测量微观世界中分子大小的学生实验.该实验有两个难点:①如何撒痱子粉.直接撒,痱子粉成团撒不开,也不均匀;有的将粉装入袋中用绳子系在棍子一端,吊着,轻叩棍子,粉洒下.可痱子粉袋需一容器装着,移动棍子时袋子晃动,很不方便.②如何有效的滴油酸的酒精溶液.如果用注射器滴油酸的酒精溶液,  相似文献   

14.
在做"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分组实验时,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后,痱子粉迅速向外扩散,碰到容器壁碎裂,得到的油酸表面层不是一个圆形,而是碎裂的分块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师生深入的研讨、质疑和探究,最终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并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每一个质疑和探究的过程都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结果,这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大有益处.探究1: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后,痱子粉形成的层面破裂会不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这一实验,笔者已读到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文多达七篇.这些作者大都是从如何清洗浅盘、撒痱子(或石膏)粉、往浅盘水中滴加油酸酒精溶液(以下称溶液),如何计算油膜面积等方面进行探讨.而对于如何滴数1mL溶液的总滴数,滴数总滴数与滴加溶液的环境与速度等重要问题,则往往含糊其辞,甚至干脆回避.其实,这是该实验最难操作的步骤,是一个不容忽视且极具科学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教材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必做分组实验有一定难度。制约该实验成功因素诸多。不少文章对其中实验教学内容都有阐明。也都提及"单位体积油酸溶液滴数"和"一滴油酸溶液的纯油酸体积"问题。但绝少提到决定这二者的注射器操作问题。笔者目睹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做该实验过程中不时变化注射器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高二学生实验四“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中,需要用油膜实验器来测分子的大小。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做这个实验就很难成功。我们经过反复试验,仔细分析,找到了使实验成功的小技巧。一、撒粉要均匀布满浅盘如果按照油膜实验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做,在塑料浅盘中注水,使水深为2cm左右,待浅盘中的水在静止状态时,手持筛网,将专用粉渐渐撒往水面,撒粉浮在水面上出现的是中央厚,四周薄,再怎么注意手法也达不到均匀的效果。当把一滴油酸溶液滴入水面中央时,撒粉就不能被推开,仅仅是一小洞;若把油酸溶液滴入边缘时,就会出现无数条小裂…  相似文献   

18.
<正>“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是利用宏观理论测量微观物理量的经典实验,是中学物理的疑难实验之一。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的难度往往不同。选用微量滴定管测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可操作性更强,实验精确度更高;选用高精度珠宝秤测面积,科学合理地避开了以往实验中数格子的麻烦和界定是否超过半格的纠结。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水解反应等3.使学生了解肥皂的生产原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酯,请同学们写出酯的一般通式.[教师总结]酯的组成是由羧酸脱去羟基的剩余部分和醇中羟基去掉氢原子后剩余部分结合而成的.[投影]酯的通式是:[演板]请同学们写出硕脂酸、软脂酸、油酸的结构简式.[投影]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I。H31COOH油酸:C17H33COOH降问]写出甘油的结构简式.每…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第二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学生分组实验很难做成功。本人在此实验中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供同行参考。教材中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这种操作方法有不妥之处,如果这样操作,则在水面上不能形成不规则圆形油膜面,而是形成如图1所示的锯齿形油膜面,对于估测油膜面积带来很大误差,实验的成功率很低。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时往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平静后由浅盘边沿向里撒痱子粉,注意痱子粉不能太密,最关键的是要在浅盘中央留下一个圆形空白,圆形空白处不要撒痱子粉,如图2,再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