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祥 《内江科技》2022,(7):17-19
普光气田地表条件复杂,陆相地层倾角大,砂泥岩互层,软硬交互层多,有效控制井斜和陆相钻井提速困难;储层埋深大,高温高压,非均质性强,储层改造风险大。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进行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设计,指导工程设计,对施工设计反复研究,规避施工难点,降低工程施工风险,有效控制陆相井斜,提高钻速,减少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缩短钻井周期,达到优快钻井目的。树立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提高工程施工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通过有效的工程技术保障钻探目的的实现,达到降低钻探成本、提高井身质量的目的,为普光探区高效勘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津洼陷是东营凹陷内四大洼陷之一,其沙四段勘探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分析资料,对区域上的重点井的沙四段地层进行划分及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东营北带沙四段地层横向发育特征,寻找储层有利发育区,对勘探部署决策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四川普光气田已经在上部陆相地层普遍使用了空气钻井技术,与常规泥浆钻井相比,取得了较高的机械钻速和经济效益。但随着普光气田的逐步开发,需要开展对自流井须家河组地层、烃源岩及沉积储层的研究,而取芯可以对该地层展开最直观的研究。使用空气钻取芯在普光气田的钻井中是少有先例的。普光3011-5井自流井组连续取芯30m,须家河组4段连续取芯30m,在普光气田实施空气钻井取芯的成功极大地提高钻速,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加快普光气田开发、缩短建井周期的重要技术,并为以后的空气钻取芯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徐兵 《内江科技》2008,29(5):115
本文通过对层序地层、构造演化、沉积体系、成藏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主力含油层段沉积体系、储层的发育分布、储集空间类型与储油物性平面变化规律;确定了2种油藏类型3套含油层系,指出利932、935井区为有利的勘探潜力区域,并提出了井位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毅 《内江科技》2012,(9):152+146
中扬子西部上震旦统灯影组经过后期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演化程度高,构造气藏的勘探难度大。本文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岩溶改造等方面对灯影组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灯影组储层发育,台地边缘带是储层发育带。中上部岩溶作用改造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利川地区和永顺-张家界-慈利地区是储层最发育区。从岩性气藏的角度考虑,认为永顺-张家界-慈利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6.
普光气田是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该区块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在千佛崖和须家河组地层承压能力极低,固井极易发生漏失严重影响固井质量,影响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通过几口井的实践,采用平衡压力设计,多套水泥浆体系和特殊工艺综合方法,基本解决了该地区因漏失影响固井质量和钻井进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忠泉 《内江科技》2012,(8):106+93
井约束地震反演和频谱成像的综合应用能很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储层预测与成像任务,其不但能很好地预测出储层,而且能很好地预测出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从属性剖面图(反演及频谱成像)和平面图(目标构造图及目标储层反演厚度图)上可以分析砂体在纵向和空间的分布与发育情况以及与构造的关系,综合平面和剖面的分析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6,(3):40-4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断裂带上盘石炭系为该区重点含油层系,目前该区已有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六区、七区、九区等石炭系油藏相继探明并投入开发。受石炭系储层非均质性强影响,石炭系单井产能差异大,开发效果较差。近年来在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油藏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火山岩地层发育背景、岩相特征、测井、录井资料、生产数据和有利储层发育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该区石炭系主要为火山沉积相背景下的凝灰岩、砂砾岩地层,由于地层长期出露地表,受风化淋滤作用大,风化壳为该区石炭系主要储集层。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预测风化壳储层,反演结果与已钻井生产资料吻合度高,利用反演结果指导钻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何健  吴仕虎  蔡坤 《内江科技》2011,32(11):125-126
继普光、龙岗等大气田发现之后,元坝区块接连钻获商业气藏目前,该区的核心勘探方向是寻找优质储层,即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文中通过分析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礁滩发育的地质模型进行二维正演模拟.总结了该区礁盖、滩储层的识别特征,在此基础上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以期对明确有利圈闭,落实勘探成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钻井、岩芯、薄片、测井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中72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的礁滩体沉积相发育规律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区内岩性主要为亮晶砂屑灰岩、亮晶藻砂砾屑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亮晶藻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沉积相类型主要由粒屑滩,粒屑滩、灰泥丘、礁丘亚相及礁(丘)滩复合体构成。塔中72井区台内礁滩体为有利沉积相、有利储集带及油气聚集带发育区,分析其发育分布规律可为该类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小玉 《内江科技》2009,30(7):89-89,178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属于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区块,为进一步探索塔巴庙区块西北部古生界地层发育及含油气情况.开展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研究,落实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变化及厚度特征,探索下古生界盐下储层和油气发育状况,及寒武系含气性,力争钻获工业气流。华北分公司在本区块部署了D67井,本井为三开探井,设计井深:3615.00m;实际完钻井深:3610.00m。在钻井过程中,不断探索地层特性,加强技术研究,圆满完成了本井下古生界取心任务。为本井区古生界钻井地层剖面,区域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钻资料。  相似文献   

12.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内部的中古434井、塔中161井等井发现台内礁滩体沉积,岩溶作用明显,储层发育,显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塔中10号带良里塔格组储集层发育层位集中分布于良一、良二段,整体上呈现低孔低渗的特征,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通过对储层岩性、岩心薄片的观察及岩溶剖面和岩溶模式的建立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内部礁滩体沉积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寻找台内礁滩体的分布规律和储层发育特征,为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台内礁滩体的勘探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三合村地区地层油藏发育广泛,但常规地震资料对地层剥蚀线描述难,制约了该区地层油藏的勘探进展。针对该问题,通过利用谐波拓频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拓频处理,提高了地层油藏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层剥蚀正演模拟分析,优选波形属性对地层油藏剥蚀线和储层发育区进行预测,有效的提高了地层剥蚀线和储层的地震识别能力。综合考虑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开展优化部署,带动了该区新的勘探进展。  相似文献   

14.
李岩  唐辉  唐军 《内江科技》2010,31(12):124-124,135
本文通过国内外资料调研,明晰了岩性地层油气藏概念;总结了国外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核心为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技术,并对这两项技术在我国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目前,已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地质特征的两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核心技术:陆相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上述技术在我国诸多盆地的勘探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华庆地区构造平缓,砂体发育,储层致密,是典型的近源岩性隐蔽油气藏。但经过勘探发现其具有复杂的油水关系,含油性并不均匀。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对华庆地区长8地层沉积、储层、试油资料、测井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在长81小层砂体边部因为沉积微相的频繁交替发育的小段泥质隔层,是造成研究区复杂油水关系主要因素之一。经过强烈的压实作用的小段泥质隔层对原油运移主要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是一些生、储条件都很好的井原油产量并不高,或者只产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黄场斜坡带位于蚌湖向斜东斜坡,地层由西向东抬高,砂岩沿抬高方向尖灭。该区紧邻蚌湖-王场生油中心,油源充足,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的有利地区。先后在潜三、潜四上段发现了上倾尖灭岩性油藏,但储层具有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利用小层精细对比、沉积微相研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的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在黄场斜坡带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部署钻探的黄17井和黄斜38井,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纯梁地区沙四段滩坝砂油藏特征及勘探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梁地区沙四段滩坝砂油藏为储层横向变化快、连通性差、油水关系复杂的岩性油藏。寻找储层发育有利区域是勘探的关键。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纯梁地区沙四段滩坝砂油藏的勘探方法,并在滚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魏立新 《内江科技》2012,(1):155+162
在陆相地层中,对沉积相尤其是对沉积微相的研究,是勘探开发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工作。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几乎都是地质工程师应用定性方法综合分析钻井取芯、岩屑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来进行研究的,其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经验密切相关。沉积微相研究必须依靠大量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岩芯资料是沉积相研究最重要的信息。但是,研究区内取芯资料往往是有限的,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必须借助测井信息。随着测井学科的迅速发展,丰富的测井信息已成为研究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的强有力手段。近两年来,通过对普光气田陆相主要含气层系测井一沉积微相研究,最终建立了千佛崖一须家河组地层的测井相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永和18井区总体表现为纵向上多层段产气,但产气量不高;主力储层横向上发育不连续,相变快,但永和18井储层较发肓,产能较高,井区整体开发迫在眉睫。本文从气田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分井组分层系水平井优化部署和类工厂化平台辐射状调整实施两项关键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的水平井优化部署开发。永和18井组水平井的成功实施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低丰度致密气藏开发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滴南凸起二叠系气藏储层发育段与其沉积前古地貌位置密切相关,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与砂体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且井控程度分布不均的特点,将钻井与地震紧密结合,采用层拉平法对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古地貌可划分为东部隆起带和西部凹陷带2个地貌单元,其中东部受中间高四周低的古地貌格局影响,二叠系砂体呈断续天窗展布,古构造低部位发育有利砂体;西部凹陷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发育广泛,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