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而,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自由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叶燕芬 《教育》2010,(3):57-57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建议写作教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为写作的“活水”求“源头”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青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时下不少学生面对写作“谈文色变”,苦不堪言。出现这些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义没有把握,尤其在起步阶段没有正确的写作观。什么是写作?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阅读教学中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写作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写作必须经历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写作主体的认识、情感,然后再由主体的认识、情感转化为文字表达,即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转化过程。学生的习作与一般创作虽然性质有别,但其原理同出一辙。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意”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如果把写作过程看作是完整的链条,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中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采用作文的形式,即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一篇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师就应该蹲下身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口吻,写出一篇篇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切实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同时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黄琼花 《考试周刊》2015,(19):65-6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很多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这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相似文献   

16.
黄琼花 《考试周刊》2015,(20):59-6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很多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这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了让学生乐于去表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要力改以往教师命题学生做的旧的教学模式,多一些自主拟题,采用自由表达的开放的习作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虚构、组合等现象时,被老师斥以“内容不真实。情感虚假”,或“作文假、大、空”。结果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写作?什么是作文的真情实感?所谓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是用笔头说话。可以看出。写作是为了生活的某种需要,是用书面来表达的文学形式。基于上述的认识。再来谈谈对“真情实感”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写作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才是写作的主体。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大都以"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的模式进行着,学生面对教师的命题不知如何去写,所用的素材贫乏陈旧,语言粗糙贫乏、稚嫩,缺乏艺术性。这样的写作不是学生缘事而写、有感而发的自觉要求,仅仅是为了保证写作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教师不得不采取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以及认识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据调查表明:一大部分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有怕写作文的心理。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一、消除害怕心理,培养写作兴趣学生害怕作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作文的要义,把作文与生活隔离开。文章的源泉是丰富多彩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