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培养非中文专业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培养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核心素养培育缺失、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教材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强化公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高师院校深化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公民道德培育上的优势功能,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语文教材模块,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几项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中很重要的方面,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良好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采用开放式的大学语文学习和教学模式,拓展大学语文学习和教学的时空,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语文能力为目标,让大学语文学习和教学回归它的本来.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努力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相互渗透,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文结合调查研究、教学实践研究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思考的问题,根据现实状况、教学现状提出初步实施人文教育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几项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中很重要的方面,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良好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采用开放式的大学语文学习和教学模式,拓展大学语文学习和教学的时空,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语文能力为目标,让大学语文学习和教学回归它的本来。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应当成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积淀人文素养的必修课程。因此,改革高校大学语文日益边缘化的倾向势在必行,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教学改革新途径。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到大学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创新教学改革新思维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周虹云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115-117,176
研究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探讨通过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改进大学语文教学,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面对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处境,作为大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呼吁争取大学语文应有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努力探索大学语文教学艺术,特别是在经典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在知识涵养、情感素养、语言修养、教学思想等方面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吸引学生回到大学语文的怀抱。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一批知识面广、人文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大学语文承担着陶冶学生人文情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重任。大学语文教师只有自身具有世界文化视野、生命教育理念以及创新技能等现代素养,才能很好地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是一门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面临多元文化冲击、教学目标不聚焦、教学模式陈旧等诸多挑战。为破解“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难题,文章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优化教学目标、拓宽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等对策,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要提升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仍是重要举措。大学语文课程不但不可用其他课程替代,且要发挥好它的主渠道作用。只有从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价等多方位的大学语文教学创新,才能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学生语文素质培育的弊端,开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开放生动的面貌。同时,通过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更好地促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