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韩愈《醉赠张秘书》)孟郊的诗歌是中唐诗坛上一枝奇葩。他戛戛独造,苦心经营,用心血浇灌出“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的奇崛险怪、古劲苍拗的艺术花朵,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中散发出奇异的芬芳。从孟郊的诗歌创作来看,明显地受到他同乡诗僧、诗论家皎然诗歌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系统研究了孟郊的乐府诗歌,论证了盂郊乐府诗在中唐诗坛之历史地位,纠正了以往文学史家言中唐新乐府而无视孟郊乐府诗歌历史地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探讨张籍、王建歌诗“同变时流”之“时流”内涵及王建、张籍歌诗“同变时流”的过程。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时流”乃中唐诗坛不良之风气习尚。王建、张籍为变革这种习尚,历经了入流——出流——变流这一过程。王建、张籍歌诗变革诗坛旧习,给中唐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唐文学的复兴和唐代文学的第二次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韩孟诗派创作特色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等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他们以“不平则鸣”为创作思想 ,创作出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诗篇。之所以产生这种诗风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的。而中唐时期诗人创作心理转变 ,韩孟等人仕途的曲折经历及其童年成长的生活体验等方面 ,是韩孟诗派形成独特诗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中唐元和时期,同时崛起而风格迥异的,主要有两大诗派:一是元(稹)白(居易)诗派,一是韩孟诗派。韩愈和孟郊是“韩孟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中唐诗坛上都是盛名卓著的诗人。唐人赵玲《因话录》卷三载:“韩文公与孟东野相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两人诗风相近,工力相敌。他们高举“韩孟诗派”大旗。努力革新诗歌,以各自的创作成就,为扫荡颓弱的大历诗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奇怪的是,自唐以后,有人对韩诗却褒多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的古体诗可分五古和七古两大类。其五古主要学阮籍《咏怀》组诗,又受《古诗十九首》的影响,长篇五古为苏轼所效法,其七古成就较五古高,以学杜为主。作品除反映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外,还擅长刻画各种物态,有的自寓身世之感,七古中的讽刺诗用笔灵活,善于变化。杂言在七古中也很有特色。刘禹锡的古体诗在中唐诗坛上虽然谈不上开宗立派,但由于笔力劲健,语意超迈,因此仍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古诗风格,介于韩愈与元、白之间而偏近韩愈,五七言长篇古诗尤其接近韩愈,而与孟郊、柳宗元、李贺等人的风格绝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韩愈与孟郊是驰名贞元、元和年间的著名诗人,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韩愈是诗文兼长的大家,文坛上交游极厂—,诗歌唱和者也很多。但诗中知音,却无如孟郊者。《旧唐书·孟郊传》称:“韩愈一见,以为忘形之契。常称其字曰东野,与之唱和于文酒之间。”翻检韩孟诗集,自贞元八年(792)到元和九年(814,是年孟郊去世)之间,韩孟之间的赠答诗有二十余首,联句十余首,共三十余篇。是同期中唱和最多的。 本文拟从考察韩孟交游入手,对他们各个时期的唱和诗进行考证与分折,以期为探索韩孟诗派的形成、队伍、风格等做些资料准备与初步尝试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韩愈不仅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而且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有影响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纠正了大历以来颓弱平庸的诗风,在中唐诗坛上开辟了新的局面,扩大了诗的领域,为诗歌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道路。但是,韩愈在诗中过分的避熟求生,追求险怪,以文为诗的不良风气,给予了中唐诗人如孟郊、贾岛、卢仝、马异等辈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延及北宋,成为宋人诗歌散文化运动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9.
"郊寒岛瘦"是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郊与贾岛本非同辈诗人,自苏轼出自个人趣尚首创"郊寒岛瘦"说,始有是非高低之争.然考诸史实,唐人虽曾以"寒"、"瘦"喻郊、岛,却皆是言人,而非论诗.从韩愈等对孟郊的极口推重更可知,孟在当时的诗坛地位实高于贾,贾不能与孟并称.  相似文献   

10.
从姚贾异同谈到晚唐山林隐逸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才济济的元和诗坛,贾岛无疑是一位颇具特色的著名诗人。然而,他又常因某些与同时代诗人的共同之处而与孟郊并称“郊岛”和与姚合并称“姚贾”。前者是指他的诗风有与孟郊相似的奇险僻涩之处,它无疑带有元和诗坛“尚怪”的时代特色,二人的同中之异,自有苏东坡的“郊寒岛瘦”作出分别;而后者则是指他与姚合所共有的那种清幽寂苦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开启了以清静寂苦为特色的晚唐山林隐逸诗风,而且对后世的“四灵”“江湖”“竞陵”以至“同光”等派诗风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本文拟  相似文献   

11.
孟郊与佛理     
孟郊与佛理中唐佛教盛行,无论是清新玄远、隽永脱俗的僧人诗,还是佛教哲学中人生无常一切皆苦的理论,都给中唐诗人以深刻的影响。韩愈曾高度评价僧人诗云:“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送僧澄观》。李贺《赠陈商》:“楞伽堆案前,楚辞系时后。”孟郊更是潜...  相似文献   

12.
孟郊是中唐诗坛中“有古乐府气象”的重要乐府诗人。其旧题乐府诗复与变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主题、体式及艺术等方面追拟六朝乐府;二是一些古题尚存而古辞已佚的乐府诗,往往据题写意,力求恢复古乐府的风貌;三是借古题以发新意,且在兴寄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寄托身世之慨。  相似文献   

13.
刘叉是韩孟诗派中一名重要的诗人。相对于韩孟诗派的领军人物韩愈、孟郊的诗歌研究来说,对刘叉的诗歌特色研究就薄弱的多。这不仅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27首,更因为刘叉自云"生涩有百篇",他的诗歌以追求险怪为主,有时候甚至刻意去追求这种特点,导致其诗歌晦涩难懂。尽管流传下来的诗歌的数量少而且晦涩难懂,但是他的诗歌依然在中唐诗坛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14.
韩愈,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唐古文动动的领导者,世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领导的中唐古文运动,继前代文体改革之二变而为之三,声浩势众,功果辉赫,一朝廓清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采丽竟繁”的齐梁遗风。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代新的散文传统,他的博大精深的古文,为中国文学和民族语言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和不朽的楷范。韩愈同时代的刘禹锡,称韩“为文章盟主”,言其“手持文炳,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一字之价,  相似文献   

15.
孟郊是中唐时期与韩愈齐名的著名诗人,时有“孟诗韩笔”之说。他是以“苦吟”著称于世的,诗风尚险怪。由此形成了他诗歌最为显著的审美取向——奇异美,主要表现在句式的错落、炼词造句、修辞方法的怪用、怪异意象的塑造等多方面。孟郊诗歌奇异美的形成是与中唐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及作家个人的审美艺术个性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韩愈作为中唐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在诗歌风格的探索方面也独树一帜,他与孟郊等人一起构成中唐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诗歌创作表现出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诗歌"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语言运用、艺术构思、营造意象、主观思想感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探讨张籍、王建歌诗"同变时流"之"时流"内涵及王建、张籍歌诗"同变时流"的过程.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时流"乃中唐诗坛不良之风气习尚.王建、张籍为变革这种习尚,历经了入流--出流--变流这一过程.王建、张籍歌诗变革诗坛旧习,给中唐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唐文学的复兴和唐代文学的第二次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贾岛·韩孟     
贾岛( 779— 843)唐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 ,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 ,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有《长江集》。 韩孟唐代文家韩愈、孟郊 (字东野 )的并称。唐赵磷《因话录》卷三载 :“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 ,孟长于五言 ,时号孟诗韩笔。”两人诗风也相近似 ,韩愈诗中 ,常以己与孟郊并举 ,二人并多联句之作 ,工力相敌 ,故后人论诗 ,也常以韩孟并举。 资料…  相似文献   

19.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孟郊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倾向入手,将研究深入到诗人的感觉层面,分析其独特的感觉方式、表现手法及与大历诗、元和诗的关系,指出孟郊在唐诗演进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第一,作为皎然和韩愈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孟郊对中唐复古思潮起了前导作用;第二,其诗歌中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强化和深化了诗歌抒情的主观色彩;第三,孟郊用独特的诗歌语言形成了他主观化的艺术表现,为中唐尚奇的诗歌风气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20.
试论韩愈古文与小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与传奇生成于同一文化环境。小说与韩愈古文同其叙事性,证明了二者确有通同之处。韩愈融通古文与小说的创作尝试可分为“小说古文”和“古文小说”两个层面。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是古文与传奇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韩愈“小说古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小说对于韩愈古文的影响还表现在后者对可读性的追求上。韩愈还熔古文与小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写出了被人称为“古文小说”的《石鼎联句诗序》和《毛颖传》。中唐时文学审美的大趋势是由雅人俗,时风众势,韩愈不可能遗世独立。小说与古文两种文体间的天然联系对促成韩愈古文与小说的艺术交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