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高等教育的弊端与倡行大学诗教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颇有不完善的地方,而特别突出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专业课时不够,一是轻视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士人文化传统与古曲爱国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出发,切入唐代爱国主义诗歌的深层结构,认为立功与报国相结合,以道自任的自觉意识与忧国忧民的火热情怀相结合,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人格意志与生死不渝的爱国赤诚相结合这三个方面是唐诗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思路,是唐代诗歌中最感奋人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凡大作家必有卓越的人格;有卓越的人格方能出大境界。我不敢说郭启宏是大作家,但在当代戏剧创作中,他以一批优秀的剧作占据了突出的地位,这是不用说的。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戏剧创作发表过评论。但在戏剧作品中,郭启宏是稳在幕后的,他是隐在幕后驱使各色人物对生活、对历史进行解释和表现。我们很难直接面对他。《四季风铃》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接进入郭启宏心灵世界的文本,这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丰富,就一般说,有普通意象和特殊意象。本文着重分析特殊意象。这一类意象,往往携带着特定的情感意绪,织淀在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而成为一个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型。欣赏中国古典诗词首先得把握好原型意象,其次是注意诗词的多维审美效应,造成这种效应的因素有多种,但主要的有“原型意象的复旨重义、双关意象的模糊功能、暗衬性意象的独特效应”三种。另外,还应把握意象的组合,分析各种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美在距离中产生。郭启宏是潮籍作家,这一点使他与其他潮籍作家有共通的命脉;但郭启宏青年时代便离开了潮汕,求学广州,然后分配到北京,旅居京华数十年之久,这使他与潮汕本土作家拉开了一段距离。如果说,潮汕本土作家表现潮汕民众的生活,常因“身在此山中”而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那么,郭启宏则因作为置身于潮汕本土之外的潮籍作家,能够在一定距离之外来审视、反省与描绘潮汕人民的生活,他更能在潮汕与外地(特别是北京)的反差中,获得许许多多的感悟(参见《潮人·后记》),  相似文献   
6.
论韩孟诗派创作特色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等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他们以“不平则鸣”为创作思想 ,创作出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诗篇。之所以产生这种诗风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的。而中唐时期诗人创作心理转变 ,韩孟等人仕途的曲折经历及其童年成长的生活体验等方面 ,是韩孟诗派形成独特诗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新诗产生90年来,其追求可能性的实践从未停止过:思想改造、革命宣传、延续传统、政治对抗、日常经验、性别经验、底层经验等等,新诗在各个不同的维度追求无限的可能性。其问,新诗被赋予的功能和文化想象也几经其变,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关于近30年来诗人身份的转变,周瓒描述为“从一体化的体制内的文化祭司,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与‘体制’、‘庞然大物’既反抗又共谋又共生的文化精英,到90年代以来身份难以指认的松散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9.
该文结合石铭吾《慵石室诗钞》中的具体作品,分析石诗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对饶宗颐先生的《〈慵石室诗钞〉序》进行评鉴,进而对他的诗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韩愈“不平则鸣”的提出,除了与其自身坎坷不平的遭遇有关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儒家诗学的影响,更与“发愤”说一脉相承,同时也与任性率真以发怨怒之思的庄学精神密切相关,但“不平则鸣”有其更完善、更系统的新发展。它有其自身丰富的内涵。“不平则呜”与“文以载道”并不矛盾、并不对立,其精神实质是是一致的。“不平则鸣”说为诗人作家的创作提出了忠于生活敢于作不平之鸣的现实主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