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马占相思在早期的生长规律,为其保护、培育和指导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漳浦中西国有林场15 a生马占相思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求出树高、胸径、材积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15 a生的马占相思在早期生长中生长速度较为恒定,干形削尖。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马占相思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马占相思在早期的生长规律,为其保护、培育和指导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漳浦中西国有林场15 a生马占相思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求出树高、胸径、材积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15 a生的马占相思在早期生长中生长速度较为恒定,干形削尖.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马占相思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惠州地区营造巨尾桉和马占相思速生丰产的技术 .结果表明 ,林木生长迅速 ,取得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占相思下胚轴脱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马占相思下胚轴细胞脱分化过程中激素调控和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下胚轴进行离体培养过程中,MS 2,4-D1mg/L BA1mg/L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不同培养基处理,在细胞脱分化过程中分别出现了A、B、C三个蛋白带,由此对比推测,C区蛋白带可能是细胞脱分化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和总结了在惠州地区营造巨尾桉和马占相思速生丰产林的效果。结果表明,林木生长迅速,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统一的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6.
经过试验表明:巨尾桉和马占相思混交林效果好,缓解了纯林种内营养空,间竞争的矛盾,促进了林木生长,并有效地降低了风速,增强了林分的抗风能力.  相似文献   

7.
《声声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词作。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出的是浓浓的哀愁,也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抒发了孤寂中的相思。其实,该词表现出来的“愁”是一种蕴涵着孤寂相思的浓浓的哀愁;词作中的“相思”是一种浓浓哀愁里的孤寂的相思。从相思的视角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心中那份浓浓的哀愁,而且还能在那浓浓的哀愁中寻找到那份孤寂中的相思。  相似文献   

8.
《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中表达的相思之情为历来文人所咏叹。然而,不同于人们的想象,牛郎织女的相思问题其实另有原委,同时对他们浪漫爱情的同情也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牛郎织女的相思问题进行考辩,还原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个爱情故事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离别相思主题的诗歌,多幽怨,悲凄,还时而透出美人迟暮的感伤,可以说这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而《西洲曲》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相思之情,清新明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流露着相思的甜美。开篇"忆"字便揭示了相思的主题。值得让人推敲的是"西洲"与"江北"并举,"下"和"寄"连用,所以"下"不能理解为"往"、"去",而应该是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维《相思》诗的流行和红豆意象的诞生有密切关联,王维《相思》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相思的具体蕴涵,后世在接受中赋予相思以男女相思、故国之思、君父之思、爱国热情等多种意义内涵.《相思》的影响正是伴随着红豆意象的象征意义的流变和发展.红豆和相思的组合深切地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心理,因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相思蝶的雨季,纷飞的记忆……在那相思蝶纷飞的栖息地,迎来了雨季……飘零的细雨打湿了我的呼吸,冲刷了腾腾热气。在那遥远的山谷里,等待你的降临。细雨落下是天然的清新。淡淡地召唤你。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基本要素,诗人们常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大主题,它是恋人间表达爱情最直接、最有意味的方式。在唐代的相思诗中,存在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被诗人用来寄托相思情绪,而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也提升了诗歌的深厚韵味,增加了唐代相思诗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3.
几种外来植物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改良双缩脲法对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石栗等4种乔木和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肿柄菊、薇甘菊等4种草本植物共8种外来植物的叶片进行可溶性蛋白质分析,其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干物质基础)依次为8.76%、16.36%、21.11%、8.47%、5.86%、8.42%、6.10%、3.50%.这表明这几种外来植物叶片均是制备叶蛋白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14.
长相思,相思有多长?聒碎乡心梦不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故园太远,相思渐长。相思,乡思。这首《长相思》,为远方而作。那个远方,没有聒噪的风雪,令容若怀念。纳兰容若,但凡了解他的人,便要感叹:“大可不必如此惆怅。”  相似文献   

15.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老来勿相忘,唯不忘相思。 对于我来说,爱情,过于隐晦又过于热烈;相思,过于甜蜜又过于沉重。在我这样的年纪,我是不懂爱的,但是却知道,爱情是绝句,是挽歌,是故事中最华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王维《相思》诗版本多样,异文现象复杂,本文通过对《相思》诗版本的梳理与异文的考证,指出:《相思》诗异文情况至宋代已经基本出现,明清两代新出现的"春来"与"愿君"版本直接影响《唐诗三百首》的选编与今本的定型;异文的产生与时代、政治、选家的诗学主张等诸多因素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寒砧与相思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大量意象。由于文化心理的长久凝结与积淀,成为触发人们某种感情和情绪的象征性符号。诗人借助种种意象来传达人们普遍的情绪。古代相思诗歌中常用的典型意象有明月、孤雁、流水和寒砧等。  相似文献   

18.
相思主体与对象两者间的"阻隔",构成了相思成立并且升华为文学主题的一个重要机制。形成相思的时空阻隔有一定量的限制,使得主体于对象的审美期待有可能处于较佳状态,保持一种"陌生感"、"新鲜感",爱情的社会价值也借此得以实现。相思阻隔的文学表现生成了一些有特色的表现模式:相思无人理解模式,愈阻隔相思愈烈模式,人不如异类模式,人宁可化异类模式,死后化为相思鸟、连理树模式。这些模式又增殖出诸多憾恨变相实现的母题。相思阻隔,有利于具体表现模式的跨文体汇通,有利于文学与现实文化心理、习俗的互渗,有利于作品中艺术思维与神秘思维相得益彰,也有利于揭示传统爱情文学的民族特色与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发青荚叶新资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荚叶中元素Ca、Cu、Fe、Zn、Mg的含量。结果显示:Ca、Cu、Fe、Zn、Mg的含量青荚叶叶中分别为237.3μg/g、2.557μg/g、321.0μg/g、45.24μg/g、715.8μg/g;在青荚叶茎中的含量分别为529.3μg/g、1.273μg/g、61.05μg/g、12.84μg/g、380.2μg/g,青荚叶根中的含量分别为528.9μg/g、3.155μg/g、210.6μg/g、13.80μg/g、855.3μg/g。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元素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青荚叶中含有较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一、课例构思(一)两重情感的互补。这首词有两重人物形象:一为那位缱绻于相思中的女子,一为作者自己。也有两重情感:一为"相思",一为对人生的理性观照。解读本词首先要保证那位女子形象的完整性、品出她的相思情尤为重要,因为晏殊的体悟是建立在那个女子情感基础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固然是一首写相思的词,但它又不仅仅是在写相思。词中透出的浓浓情意中还有理性的思考,而"相思"之情成了"理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