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仿句解读     
仿句,即仿例造句,就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和特定句式来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当今语文开放性试题中的一朵奇葩。仿句题是课本知识的深化与延伸,具有较强的知识实用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编著和筛选而确定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对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要作认真分析,以便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实践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到部分例题和习题是课本知识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编者有目的地把一部分教材内容放入例题和习题中。例如高中物理(甲种本)(本文所引课本都是甲种本,下略)第一册84页第5题,反映了匀变速运动的一个重要规律;第二册186页第2题,介绍了电功的常用单位“度”;198页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高考非常重视基础,许多知识回归课本。“3+X”形式下的高考题,题量减少了,难度下降了,但对细节要求多了,语言表达要求更准确,知识面更广,有很多知识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从课本上延伸出来的更多了。因此,必须以课本为准,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立足基础,稳中求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浓厚的语文味、鲜活的生活味、浓浓的人文味. 一、以课本为基础,注重语文视角的延伸 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取材逐渐淡出课本,以至于一线教师慢慢忽视课本,淡化课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今年的北京卷力图扭转这种趋势,回归课本.这体现在:一是命题材料的出处回归课本.语音题、默写题及名著阅读题(选材《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课本.二是题目的答案出自课本.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主要载体,在中考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和挖掘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通过类比、延伸,拓展出一些新颖的变式题,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下面结合教材中一个基本的“选址”问题,联系近几年的中考题、竞赛题进行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6.
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高考试题,不仅研究试题如何解决,还应研究试题的背景、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因为有很多题目本身是出自课本题目或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在这些内容已经基本研究清楚的情况下,还应该研究解决题目的方法和思想,对该题的知识和方法的延伸,以及改变题目某些条件而出现的新题,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相似文献   

7.
所谓课本中的“四题”是指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它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学大纲,体现数学思想,达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课本中的“四题”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试从4个方面来说明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设计中,需要重视的一些着力点,仅供参考.一、着力于回归课本的"落脚点"高考复习应聚焦课本基础题与经典题,挖掘课本中经典问题的本质和背景,进行适当的延伸、转化和拓展.例1(2008年江苏高考题)在△ABC  相似文献   

9.
李进京 《中学理科》2009,(12):45-48
生物实验设计类题型是以某一生物学知识作为载体,来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类实验设计题,既有对课本实验的直接考查,也有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思路等来自教材的延伸式考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第26题是一道用对称性求最小值问题,它源于课本,更超越课本,充分发挥了课本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也再一次彰显了教师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学生要在探究和合作中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的教学理念;灵活,创新,是一道亮丽的中考好题.现摘录该题并对该题做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与探究,希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1.
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不是高不可攀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奥林匹克数学根植于中学数学,锤炼了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竞赛题目与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甚至是课本例题、习题的直接延伸、发展与变化. 下面几组题目,(A)组题是课本例题、习题;(B)组题是数学竞赛题.作些比较就可以看出其间的联系是多么密切.  相似文献   

12.
赵娟娟 《甘肃教育》2011,(11):84-85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单元导入 坚持先整体后部分的原则。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本中整个哲学体系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整体知识。然后,由整体向部分延伸,明确本框题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教学中,对课本习题进行再探讨,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教材,有的是取教材中的原题或仿制类似题。为此复习课应紧扣教材,有的放矢,力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实践证明,复习课教学从课本例习题出发,可前后串联综合,乃至适当的拓广、延伸等,可使学生对所讲问题既有熟悉感又有新奇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真乃是一举多得。下面以我的复习课教案一例,以抛砖引玉。 解析几何课本第99页习题第8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_1,y_2,求证:y_1·y_2=-p~2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对此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牛保华 《高中生》2008,(4):12-13
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试题的主要来源,相当数量的基本题、创新题都源于课本,即使是综合题,也是由基础题组合与加工而成的,离开了课本的复习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通过高考题与课本原题的对比分析,来了解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是如何对课本原题进行改编的.  相似文献   

15.
甘学军 《高中生》2013,(18):20-21
教材丰富的内涵是编拟高考数学试题的源泉.高考数学试题大都是由课本例题、习题或阅读材料经过加工、变形、重组、延伸和拓展而成.如2012年高考湖南文科卷第17题就取材于课本,经过加工改造后又高于课本,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指导思想.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湖南文科卷第17题)某超市为了解顾客的购物量及结算时间等信息,安  相似文献   

16.
中考命题怎样顺应课改潮流,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怎样依据课本知识向社会应用延伸?怎样由原来“动脑”向“手脑”并用转移?打开2005年全国中考题可以发现,平面图形的设计题;既兼顾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又考查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因此,平面图形的设计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对课本习题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既是掌握和巩固课本知识的基本方法,又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下面是初三几何(人教大纲版)  相似文献   

18.
以本为本,是说以课本作为教学的依据、根本,这道理是用不着说的。适当延伸,是说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照本宣科,而要适当地联系课外的东西。要适当延伸,就要考虑延伸的目的、方向、程度等。这里仅就延伸的目的谈点看法。 (一)让学生理解好课文延伸要以“本”为出发点,而且为“本”服务。延伸离了“本”,就象作文离了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么一句:“你想,四  相似文献   

19.
学生从掌握课本知识经验到形成自我解题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运用原题训练,即对课本例题或课后习题(或练习)的原题进行重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内化课本知识,领悟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原题训练时选取的课本例题、习题,必须详略得当、难易适度、恰当整合:新授阶段,应一周一练、及时巩固;月度复习阶段,应一月一练、层层推进;总复习阶段,应先重点难点、后查漏补缺。  相似文献   

20.
许多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源于课本,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或"原型",甚至有些高考试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延伸和综合.2010年高考数学山东卷理科第21题,虽然来自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对其分析解答后发现不仅部分问题的结论可以推广、拓展,而且对高考复习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