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教育之最     
中国最早的外语院(?) 明代永乐年间,宫廷翰林院设有外语馆,这是我国最早的外语院校。明代外语馆主要是为了适应郑和多次出访东南亚各国的需要而设立的,其课程偏重于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文字。具体外语课程有鞑靼文(蒙古文)、西天文(印度文)、回回文(波斯文)、缅甸文和暹罗文(泰国文)等。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明代嘉、隆年间的汪瑗,著有《楚辞集解》一书,是现存明代《楚辞》研究较早较完备的著作。其中提出的不少新见解,反映了明代中叶以来市民文化精神和市民文化思潮的特点,展示了与汉、宋人不同的风貌。归有光称誉其书“连城之璧,见重当时”(《楚辞集解序》),焦(立龙)肯定其见解“即出自大儒,不难为之是正”。(《楚辞集解序》)本文仅从汪瑗对屈原的历史改塑,探讨其时代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3.
出境旅游是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认识、充分展示其自身形象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重要渠道。各国文化的影响力存在差异,具有不对称性,导致这种差异和不对称的重要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的经济实力存在差异,更重要的在于各国文化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以及公民素质的差异。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是该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改善文化影响力不对称性的重要途径不仅在于提高经济实力,更重要的在于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4.
明代,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递,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其职能是传递各种公文,递送使客,转运军需、贡物等。明代驿递系统与明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关系,它不仅具有显著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而且具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试从社会史的角度来探讨明代驿递系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腾冲出土的明代墓志铭,有力实证了腾冲明代历史和汉族文化,可证地方志书的准确性,亦可解地方志书之误,是研究地方文化十分重要的物证。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称谓语丰富多彩,对其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明代称谓和明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认为《金瓶梅》称谓语的特点主要有:一、趋亲性;二、变异性;三、等级性。透过这些特点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问折射出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世俗小说,反映了明代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其中不乏对于筷箸文化的描述与记载.其叙述之非常到位,情节之连贯,充分表现了中国人对于筷箸文化的信仰与习俗.而这一切都是以往文学作品所缺乏的表现内容和文化要素.筷箸文化之所以在明代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地展示,是因为明代商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宴请及社会活动增加之后,才有了对筷著文化的注意与重视,其意识才会随之而提升.因此可以断定,大凡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必然会真实地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传统及其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8.
明代山东境内,主要有两纵一横三条驿路。在这几条驿路的两侧及邻近地区,不仅具有丰厚的前代文化积淀,当代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静态的文化积淀和动态的文化繁荣直接促发了明代山东文学的大发展。驿路文化是作家得以产生的沃土;诸如《水浒传》、《金瓶梅》这样的作品也于此得以孕育;驿路风物是作家歌咏的对象。因为驿路文化以传统积淀为主,所以它对明代山东文学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9.
商贾小说在明代以前就已产生,但只有到了明代才繁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商业经济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二是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整个中国小说自身的发展、繁荣为其提供了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0.
明代辽东的流人文化是明代辽东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明初,由内地将流人大批地谪戍辽东。流人进入辽东后的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促进了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为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王朝自建国以来,统治阶级一直都很重视西北边境地区的治理,而马政的实施则是其极为重要的强边御虏手段之一,也是明王朝历代君臣所共有的治边观念。在马政中,官牧和市马两种方法并行不悖,一度使明朝边备充裕;而到后来,由于所用非人,豪强侵夺,马政遂而衰败。马政制度从确立、实施、发展再到完善和逐渐衰败,既是明朝边疆安危的变化表现,也是明王朝整体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言情”一直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失的内容。作为以小说为文学代表的时代,言情在明代小说中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它所具有的特殊而又丰富的内容对中国后世的言情文学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明小说中的言情,不仅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明代小说,而且可以全面把握中国言情文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的转变过程,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遗民作为特殊时世的特殊士群,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本文从历史上遗民最多的时间段明末清初入手,分析了这一时期遗民的外在特征,他们表现为:嗜酒如命,长歌当哭;技高艺绝、遁翳市井;武艺高超、亦侠亦隐。然而,他们并不是象看上去那样洒脱,怪诞的行为掩盖不住国破家亡的内心痛苦,笔者从史学、文学的角度揭开了表层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史官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明一代的史官制度沿汉、唐之旧,并在元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明代无专门的修史机构,而是以翰林院兼修史之职。翰林院下设史官负责具体的修史工作。明代重视史官的建置,早在开国前已有了史官的设置,为选拔史官还建立了相关的选举制度,其中以科举最盛。明代史官职责广泛,除了负责修史之外,往往还协助处理其他政务,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朝的造纸技术集历代之大成,有了长足的发展,公纸的种类也十分繁多。明王朝很重视档案的保护工作,对官府公用纸的种类,规格,质量,来源均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保存中国古代化典籍,丰富中国档案库藏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讽刺艺术源远流长。明代杂剧作家在讽刺杂剧的创作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伤情绪,而且对当时黑暗腐朽的官场及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分析研究明中后期腐败政策下讽刺杂剧的创作特点和叙事手法,可以更加细致全面地把握明代讽刺杂剧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现遗存明、清古瓷窑25座,大部分保存完整。经专家认定:黑矾沟古瓷窑址群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烧造瓷器的民窑作坊遗址,是我国北方民窑"磁州窑"系列在晋蒙交界处的传承与发展。该古瓷窑址群对研究明清时期北方瓷系陶瓷生产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蒙、汉交界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黑矾沟明清古瓷窑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科举制度趋于完备,并最终定型。根据明代科举发展历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阶段性,可以将其分为探索期、发展期、繁荣期与衰落期。总结每个时期的特点,厘清明代科举史发展的轨迹,对研究中国科举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草堂诗余》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堂诗余》作为一部由南宋书商因应歌需要而辑成的词选,在明代被视为宋词的典范受到社会的普遍推崇。流传至今和见于录有39个明代《草堂诗余》版本,受它影响由明人续编和扩编的尚有11种词选。明代《草堂诗余》的版本体系、各版本在明代的时间分布、主要版本的收词情况以及参与传播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可见其传播的盛况。  相似文献   

20.
明代前期国力逐渐昌盛后,文坛上出现了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台阁体,学者们亦多从教化、治世的角度接受前代儒者的思想。何乔新身处明代前期国力鼎盛之时,他以官方儒者的身份,倡导世人以推洁廉之志而弼成治化,以环丽之词而歌咏太平的态度来接受《楚辞》。他的这种主张亦是明代前期官方舆论风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