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担负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任务,分别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后期的中流砥柱作用非常突出。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全面冷静地看待两个战场的作用和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是重要战场之一。中国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云南滇西战场是重要战场之一。在全国各战区的重大战役中,在抢修“滇西公路”、“滇缅铁路”中,在支援和参与滇西反攻战歼灭日军的激战中,临沧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海军在未来战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作战所处的相对劣势,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战场所具有的特点,探讨了水面舰艇在信息不对称战场中力的使用原则,对水面舰艇兵力的具体行动方法进行了研究,对部队如何加强针对性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叶介甫 《老年教育》2010,(12):13-14
奔赴朝鲜战场 194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师成立于东北战场,炮一师的战士绝大多数是东北入。  相似文献   

6.
1942年至1945年以中国远征军为主的中英美盟军同日本侵略军在缅甸及中国滇西战场进行了一场现代战争的角逐和较量,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取得了胜利。中缅战场拖住了日本一部分力量,减轻了日军对英美的压力,打破了日本和纳粹德国会师中东的企图,也支持了中国国内战场,为世界反法四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军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必将成为中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寓。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概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战场英勇抗击日军的战斗过程,并对此次战役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论述了乾隆帝出兵平定台湾林爽起义的战略及其转变。乾隆帝在战争前期实行的对台攻势战略没有达到其战略目的,造成了战场上清军损兵折将被动挨打的局面;战争后期,乾隆帝适时调整战略,作出了首先进攻诸罗的战略决策,扭转了战局,使清军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从而保证了战争后期平定台湾林爽起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我们曾经上演过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的奇迹,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困苦、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大转移,借此开辟了敌后战场。就战略撤退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引以自豪的是,他们曾经创造"敦刻尔克大撤退"(Battle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义重大。然而,英美苏三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分歧,使得第二战场的开辟一再延搁。导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阻力主要来自英国,而美国与英国的妥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从国家利益来看,导致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英美苏三国的战略利益重点不同。第二战场的推迟引起苏联的不满,使盟国关系一度紧张。文章旨在通过对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分析与探究来阐释二战中复杂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不仅在自己国土上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大部分主力,而且还在1942年春组成远征军开赴缅甸,转战中、缅、印三国与英美盟军协同对日作战,历时四年。中国远征军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由于各种特殊复杂因素的作用,中国远征军未能完成预期的保卫缅甸的使命。但中国军队在缅甸的英勇作战,提高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对亚太战场以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保证了滇缅公路的畅通无阻,对中国大陆战场的总反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必胜信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叙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背景、经过 ,阐明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续和延伸 ,是适应远东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需要 ,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 ,直接影响国内战场及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揭示中国远征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 ,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远征军入缅作战 ,为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企业,它的创办对近代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甲午战争时期,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中国电报局承担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事务,尤其是电报局通过架设随军电报直接参与战斗,为清军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当然,电报局的作用发挥也受到当时时代社会条件的限制,如清廷财力的匮乏,使得战时电报局的建设颇受影响。此外,战事的不利也使电报局遭受人、财、物三方面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重视战场管理,形成了较系统的战场管理思想。其战场管理思想始于战略管理阶段的战略评估,规定了战场规划的原则,设计了战场建设的方式方法,并对作战过程中的战场进行了区分,指出了如何识别利用战场,如何进行战场侦察,如何对人员、部队进行协调管理,如何综合考量和利用战场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反法西斯盟国制定和实施的“先德后日”战略对战争的胜利进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术界对此一般都作了肯定评述。但中国抗战与该战略的联系还需作深入考察 ,这有助于了解和认识中国抗战在战争中的战略贡献 ,中国战场与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战略依存关系。中国的战略位置与战略牺牲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美国、英国军政首脑根据对法西斯轴心国家战争能力和野心的分析 ,确立了“德国第一”的战略原则。这一原则确定了中国战场在美英盟国全球战争战略中的基本位置 ,即战略牵制 ,也规定了中国须为该战略付出牺牲与代价。1 94 1年…  相似文献   

16.
中缅印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三个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一般划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或国民党战场和共产党战场。笔者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两个战场发展为三个战场。这第三个战场是跨国战场,是中美英联合战场,亦可称中缅印战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战场经历的既艰苦而又辉煌的战斗历程和功绩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场研究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主体性内容,其内容应包括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与此相关的其他问题。“文革”之前关于正面战场的研究几无进展,且评价消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渐趋客观、准确,评价亦开始向积极、肯定方向转变。深化抗日战场研究,有赖于海峡两岸相关资料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还应明确研究视角,规范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战场上士兵们最好的朋友已不是同伴,而是机器人。战场上的多面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美军动用了成千上万个机器人。这是机器人第一次被如此大规模地运用到战场上。这些机器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在空中飞行,大的如同直升机,  相似文献   

20.
华中战场,是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地评价陈毅在华东战场的功绩,主要表现在:负重致远,敢于胜利,开创新的战场;认真总结,严于责己,变不利为有利;团结协和,反复磋商,坚持在淮海地区作战;集中兵力,分割围歼,创歼敌整编师纪录;依靠群众,指导地方搞好支前后勤。由此得出结论:陈毅在华东战场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