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史家群体中,吕思勉(1884—1957)以编著大量历史教科书闻名,他的《白话本国史》(1923年)、《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24年)、《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34年)、《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37年)、《中国通史》(1940年、1944年)等,对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影响深远。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种国史教科书,时人普遍认为乏善可陈,不能令人满意,而吕氏所编各种教科书算是适用些,但当时历史教育界批评吕氏教科书之声仍不绝于耳。且不说《白话本国史》因"贬岳称秦"遭受舆论界的广泛抨击,其他教科书亦多负面评论。如《新学制高中本国史》,曾被江西省会中等学校教师列为完全不满意者,(1)《复兴高中本国史》则有熊梦飞、张一纯、姜季辛、周谷城等批评。(2)遗憾的是,《吕思勉全集》以及《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皆未披露吕氏对批评者的回应文字。1927年陈恭禄曾在《时事新报》副刊"书报春秋"发表《挂帐式的本国史课本》,评论吕氏《新学制高中本国史》,稍后吕氏作《答陈君恭禄》一文,回应前者的批评。这是目前仅见吕氏公开回复批评者的文字,吕氏全集未收录,吕氏年谱长编也未记载。鉴于吕氏此篇佚文的特殊价值,现连同陈氏书评一并整理再刊,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吕氏的编史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中,男性历史素材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随着史学研究更加关注“草根叙事”,关注女性历史也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各种原因,女性素材历史在现行高中历史新课程中还是比较薄弱的。《新学制高级中学西洋史》(俗称《西洋史》)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全部历史教科书中,惟一一本从女性的角度、女性的立场论述历史进程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在民国学校历史教育发展史上 ,陈衡哲绝对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人。不仅仅因为她是惟一的一位为中学生编写历史教科书的女性作者 ,其实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她著述的《西洋史》有鲜明的特色。192 4年 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衡哲依照新学制为高级中学学生而著述的《西洋史》教科书。可以说 ,在民国时期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 ,陈衡哲著述的《西洋史》教科书是一部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历史教科书。笔者觉得 ,这种鲜明、突出的特色 ,既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经历、思想主张分不开 ,又与她非凡的学识和智慧以及扮演的极其特殊的“女性角色”有…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杂志社开展的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讨论,非常有意义,受到了学界方方面面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我一没有从事过中学历史教学,二没有编写过这方面的教材,只是出于史学工作者的良知,谈三点很肤浅的看法。从目前所接触到的较为可信的史料来看,正规的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已经有整整一百年了。1901年,中国第一本学生历史教科书问世,由上海华阳书局出版,但不是中学读本,而是《小学历史读本》。1902年,上海作新社出版了关于世界史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名《万国历史》,233页;190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推出两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一…  相似文献   

5.
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离不开对国内外世界历史研究成果有选择的吸收与借鉴。在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综合吸收多项国内史学界世界史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 ,再形成教科书自身的学术风格和体系 ,以建立起沟通学术界与中学生之间的桥梁。本文拟以世界现代史研究的发展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为例 ,谈一下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 ,以就教于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的同仁。一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与其他历史著作的写作有相似之处 :离不开对史学界公认的优秀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离开了这种吸收和借鉴 ,…  相似文献   

6.
顾颉刚的疑古辨伪思想是在其编纂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萌发的,并渐成系统.与同时代的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相比较,大量阐发疑古精神,无疑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史学与教科书之间的互动,在这里面表现得最为明显.顾颉刚《现代初中本国史》随时代而生,也随着时代发展被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何炳松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其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他编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外国史教科书.如《新时代外国史》(1929年初版)、《复兴初级中学外国史》(1933年初版)、《复兴高级中学外国史》(1934年初版)等。  相似文献   

8.
《复兴历史教科书》(共四册)是民国中等教育研究专家徐映川于1933年依据新《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供高小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今天,在笔者看来。这都是一本在“作业设计”方面有着鲜明特色的历史教科书,体现了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性,值得今天的历史教科书编写者学习借鉴。《复兴历史教科书》的作业设计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文之前有“问题设计”,课文之后有“习题设计”,而尤为可圈可点的则是课文之后的“习题设计”。下面笔者拟对这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作业设计”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特色做一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历史图画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现行统编中学历史教材中,共有历史图画449幅,其中中国史228幅,世界史221幅。从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来看,还有大量增加的趋势。已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中国历史》前三册,共有图画800多幅。这表明历史教科书在表达手段上,已由过去的以文字表述为主,向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这种变化告诉我们,历史图画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急待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界普遍用"思想家"和"教育家"两个称谓(或者说"桂冠")对孔子作总体评价。这一点,可从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据此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清楚看到。如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和1980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草案)》都有"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一内...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太极拳在安阳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阳市太极拳活动目前开展的情况,找出了当前安阳市太极拳活动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及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管理;重视太极拳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队伍等.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地投身于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太极拳在安阳市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安阳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20.
人物语言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部分,但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它本质上是口语,与书面语有着明显的差别.为译好人物语言,译文应体现人物语言的口语特点,做到话如其人,语应其境,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