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吉宏 《考试周刊》2016,(15):51-52
<正>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要使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到必要的技能技巧,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反而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且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从心理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许春成 《快乐阅读》2011,(17):110-111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个教学  相似文献   

3.
王耀坤 《成才之路》2013,(34):70-70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早日成才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施学清 《陕西教育》2006,(12):30-30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教材等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方法也不是教法和学法的背离,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研究对部分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未真正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仍然是相对封闭而不是开放的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与学的沟通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书忽视育人。研究认为,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与学习过程"是高等院校未来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习与教学首先都是独立的活动,学生与教师都是独立的实体。学不等于教,教也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促进学。所以,教学设计理论强调的是:教虽然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围绕着学而展开,以学习者为焦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教学作为一种外部条件必须与学习的内部条件相适配。虽然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部条件更为优先与迫切,但是从总体上说,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这样一个信念:只有当内外部条件适配时,才能协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7.
李志军 《考试周刊》2011,(9):166-166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师的引导、启迪与点拨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促进性动力。教师的"教"是引领学生去"想懂"知识,而不是靠老师"讲懂";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会"。  相似文献   

8.
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切入教学过程 ,对它进行层次分析 ,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 ,在“学”的过程中 ,学生为主体 ,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 )为客体 ;在“教”的过程中 ,教师为主体 ,教学情境为客体。教师的主导性、创造性、艺术性……无不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 ,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不能脱离“环境”———教学情境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创造运用数学环境,引导学生们亲手操作,把学数学和应用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体验到运用数学的快乐,从而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教师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的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然后再教他们如何学,使之会学,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僵化呆板、缺乏活力,教师要转变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切人教学过程,对它进行层次分析,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学习情境(教学情境)为客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为主体,教学情境为客体。教师的主导性、创造性、艺术性……无不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不能脱离“环境”——教学情境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主动学习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要求.体现在学习上.教师无法代替也不可能完全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起到点拨和引导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的教.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应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复杂现象。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是为了学,这是理解和践行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这句话,道出了“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一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整个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是教的基础,是教学过程发展变化的内因.而教是促进学的外因,是通过学起作用.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达到统一呢?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施教的目的和任务,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才可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美国学者贺拉斯曼有句名言:“不激发学生的热情而想要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本人根据黎世法教授的异步教学论,结合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的经验积累和心得,对学生采取异步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异步教学指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各种学习条件以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基本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明确课题提出问题———指示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了解学情——…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