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加速器。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不可缺席,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是必经之路。而学生竞争力是学科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招生工作的人才选拔成效对于一流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招生工作为视角,梳理招生工作对地方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意义以及现实困境,探析地方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地方高校延展建设思路、提升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湖北省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发展成效明显。为了进一步了解“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湖北省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文章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多维度探析2017—2022年湖北省高校一流学科发展趋势,针对湖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未能形成梯度与层次分明的学科建设体系,学科建设区域、结构布局不均衡等现象,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QS 学科排名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评估标准。我国正在实施的“双一流”战略已把第三方评价纳入考核体系,QS 学科排名对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剖析了 2017 年 QS 学科排名在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及权重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基于此对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顶尖大学的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这两所高校学科发展速度较快,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且指标发展极不均衡。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顶尖大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其在国际学术竞争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未来如何进行战略布局等,依然是一系列有待澄清的问题。这不仅关乎第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成效评价,而且影响着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方向及其进程。基于此,以软科2017—2021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大学学科建设颇有成效,呈现出进步态势,当前位居世界第二,并有望在2030—2035年超越美国。从五大领域来看,中国大学在工学领域表现亮眼,2020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生命科学和理学领域表现愈加强劲,居世界第二、第三,但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社会科学和医学领域还有待付出更大努力,暂居世界第六、第七。对此,未来“双一流”建设应坚持学科均衡发展战略,即实行理工融合发展、推行生命科学与医学协同发展、坚持社会科学的国际对话理念以及发展学科建设优势联盟。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19,(12):4-21
“双一流”建设高校: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于2017年9月21日,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42所世界一流大学和95所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相似文献   

7.
2016 年4 月教育部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又恰逢“双一流”建设,社会反响以及参加程度 达到新的高潮。上海市共有346 个学科参加,A区学科数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二位。文章通过比对上海市学科评估结果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发现二者有较大重合,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对于“双一流”建设的价值不仅在于肯定和激励高校的学科建设,也在于高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为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科水平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水平。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吹响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号角。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拥有若干个世界一流学科的大学。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因此,学科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调查38所高水平大学1605位教师后发现,在“双一流”建设与学科评估双重影响下,学科的评估后建设普遍成效显著,教师感知到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但不同类型学科的教师对学科建设成效、资源获取和工作要求的感知差异显著,评估结果加剧了学科资源获取的马太效应;评估结果主要通过工作资源的独立中介作用、工作资源与教师工作要求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科后续建设成效。为更好地推进评估后学科建设,高校要更加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平衡工作资源与教师工作要求的关系;协调好各类学科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分类讨论建设路径;谨慎对待将评估结果与学科资源挂钩,回归学科评估初衷。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是实现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避免“双一流”建设重复之前重点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是“双一流”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必须切实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文章指出,“双一流”不能只搞“加法”,还必须依据学校的实际建设成效搞“减法”,要真正把“双一流”建设作为工程,而不再给学校贴身份标签,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