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生态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成为目前中国民族文化类旅游地开发和保护中最为推崇的模式之一。它强调原地保护,即以原生态状况呈现并保护"活态文化遗产",这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保存更为原生化、本土化和动态化。基于对贵州铜仁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认为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对生态博物馆内涵及在中国的运用分析,提出应建立铜仁历史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实现当地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的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融合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传统优势地域文化."世界客都"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原生态的客家文化资源,需切实保护好这一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建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梅州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将客家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和"客家"特色,不仅能弘扬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而且能使游客感受客家文化脉络,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属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地之一。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独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在旅游开发中,发展生态旅游,应该坚持保护性开发,重视生态建设,拓展开发空间,加强区域联合,结合自身特点深化旅游产品开发,重视环保教育,搞好旅游促销,以实现区域环境生态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新兴的一种农业生态旅游方式。信阳市不仅茶业资源丰富,而且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极具潜力。分析了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意义及信阳市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即开发特色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等,推动信阳市茶业经济与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原始度高、组合型良好、区域差异性大、生态价值突出的特色.确立贵阳市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做出科学的规划,坚持以保护唯重、生态唯重的开发原则,开发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自然与文化的原生态旅游产品,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徽文化作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徽文化旅游发展受限,因此有必要把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起来发展。论文从旅游资源、产品、市场、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具有突出的积极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有效地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旅游扶贫工作中,对于促进云南乡村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云南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但乡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商业意识、旅游意识淡薄,科技支撑不足,培育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任重道远.结合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笔者提出了"政府引导,构建三大机制,实施三步推进战略,搭建四大平台,抓好四大关键技术,树立五种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多种组织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模式,以推进云南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海藏族原生态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随着青海地区旅游经济的日益发展,藏族原生态舞蹈资源也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对青海的旅游发展和藏族原生态舞蹈的保护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青海藏族的原生态舞蹈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青海藏族原生态舞蹈的发展的理论依据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旅游的旅游方式,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涵,以"回归大自然"为主旨,代表了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并颇具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但到目前为止,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还很肤浅,各地对生态旅游的具体开发措施和对策还很不完善,从而大大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文以金秀瑶寨为例,介绍了我国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丰富资源优势及生态旅游产品的构建,并探讨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开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湿地生态旅游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安徽湿地的特征,对安徽湿地资源进行了景观分类,分析了安徽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安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并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以期达到探索湿地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安徽旅游资源,为安徽旅游业的发展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嘉陵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流域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流域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并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旅游价值,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落后的流域旅游经济形成强烈反差。嘉陵江流域是四川省同时也是中国西部生态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的一个区域,后发优势明显。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等方面论述了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为资源依托的产业形式,发展当地的生态旅游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老顶山开发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文章在调查分析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老顶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认为应调整旅游发展模式,采取系统措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增强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是国际上流行的旅游方式.紫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该县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作者就紫云县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双金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132-136
旅游产业已形成丽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位于古城周边的金山乡具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区位优势,丽江旅游城市化速度增快,给金山带来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的机遇,加之具有较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理念的发展和经验,给发展金山乡村生态旅游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从金山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条件出发,着重探讨金山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机遇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程远清 《考试周刊》2008,(12):229-230
从生态的角度来开发旅游项目,优化组合和包装生态旅游产品,关系到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到奉节的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奉节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发展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不仅指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特别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持续管理的思想理念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也是一种旨在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崇尚绿色人文旅游、关注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式。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天然地域劣势,在中西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一定范本研究价值。本文以张掖市为例,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西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的新方法和新举措,以及以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契机,尝试综合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博物馆以社区为基础,以民众参与为核心,以原地保护方式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既能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又便于文化的保存和保护。元阳多彩的哈尼族梯田文化和特有的大地艺术景观,具有浓厚的原生态文化味道。所以,建立元阳哈尼族梯田文化生态博物馆,实施"保护性开发,政府主导、学者指导、企业介入,社区参与,开发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实行效益回报"对策,有利于哈尼族梯田文化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是国际上流行的旅游方式.紫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该县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作者就紫云县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魏显阳 《华章》2007,(6):22-22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着重对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一种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进行文化诉求的方式。以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为参照.作为在农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形态,作为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二是一种差异性资源,三是一种活态性资源。四是一种地域性资源。应该将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原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纳入全球化进程的旅游时代中,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原生态文化,发展原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