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幼小衔接不仅对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加强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且对儿童未来与人交往、合作等有良好的帮助。由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任务、形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得幼儿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困难。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沟通的桥梁,对于幼儿能否顺利适应小学教育的节奏和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为关键的就是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各种习惯。幼儿天性较为活泼,在日常的学习和幼儿园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较多。因此,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平稳地进入小学阶段,在农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中应当格外注重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幼小衔接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中的焦点问题。教师应通过加强对幼儿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以及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升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确保其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本文在传统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重点,并提出优化课程目标与活动内容;创设氛围,搭建趣味课堂;加强素养培养;接触小学,让幼儿对小学产生期待等解决对策,以期构建幼小衔接的教育新样态,增强区域性幼小衔接效果。  相似文献   

4.
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有效加强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并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5.
洪仙女 《小学生》2023,(6):28-30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近年来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问题,小学课堂“填鸭式”的教学现象,不仅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还使幼儿“深受其害”,难以适应小学生活。作为小学教师,亟需研究并完善适应幼儿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科学合理地学习学科知识。本文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基础,概述幼小衔接支架式教学理论内涵,分析幼小衔接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更为有效的幼小衔接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郭端 《教师》2020,(8):106-107
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但二者的活动方式却截然不同。小学中活动方式的转变常使得幼儿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数幼儿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影响幼儿一生。文章通过实践研究,分析了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教育阶段的坡度,使其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推动了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更加强调幼小衔接的教育实施,通过幼儿园科学设置幼小衔接课程,帮助幼儿未来在学前阶段提前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使其能更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而双向衔接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能够做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小学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幼儿园有效开展衔接教学活动。并且利用家庭教育来配合幼小衔接的教育实施,可以营造更加完善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各个场所都能得到有效的衔接教育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8.
语言能力是幼儿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使幼儿更好地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可以使幼儿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更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重要的过渡阶段,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幼儿该阶段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现阶段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9.
入学准备是为了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小衔接视角下推进幼儿学习准备策略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发展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的要求。通过有效的准备活动和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可以在小学阶段更好地适应学习,积累知识,完善自我,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魏嘉珠 《知识文库》2023,(7):169-171
<正>幼小衔接连接着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在幼小衔接阶段做好对幼儿注意力、纪律性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幼儿做好过渡准备,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开展小学阶段的学习。具体到幼儿数学教育方面,幼儿教师应当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因此,本文将立足幼小衔接背景,对发展和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有效路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1.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大班幼儿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在学前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的"幼小过渡期",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家长应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工作,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家长应从这些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学习环境,加强幼儿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帮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更新自身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钢琴学习成为我国儿童学前教育的首选乐器。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需要确定学琴的年龄、选择合格的教师,确立正确科学的学琴方法,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在与同伴生活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它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的作用,在游戏中积极创设自主环境、实施科学指导、开展跨班游戏以及重视游戏评价,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为其顺利地适应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丹 《教育科学》2020,36(1):91-9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幼小衔接期间,语言教育关系儿童综合素养的培养,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成效。因此,应构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家庭生态系统,发挥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方面的优势,承担起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有的责任。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应着眼于:帮助儿童建立课题意识,在语言学习和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渗透科技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家庭语言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引导和情景创设,帮助儿童形成创造性思维;不局限于家庭小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中锻炼儿童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家庭教育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家长与幼儿一同说英语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利用家庭进行英语教育有利于对幼儿进行个别细致的辅导,有利于弥补幼儿园教学条件的不足等。然后提出家庭教育对幼儿英语教育的促进策略,即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积极参与幼儿园的英语教育活动,掌握科学的英语教育方法,以便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科学教育能为其以后继续接受科学教育并提高科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实施中,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前性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性教育不仅能有效帮助幼儿了解科学的性知识,还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意向,更能教会儿童从小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性侵害。这些都为儿童健康人格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师范院校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改革学前专业相关课程,培养更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符合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征,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我国传统儿童观的转变,有利于语言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儿童文学教学非常缺失,教师对儿童文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未能抓住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缺乏课程定位。针对这些弊病,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营造良好的儿童英语文学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9.
话语权是社会个体所拥有的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态度的一种权利,是个体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其主体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文章从权利角度对幼小衔接进行分析,指出尊重儿童话语权是人本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对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话语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尊重儿童主体权利、最大化儿童利益以及还原教育本性等措施来保障儿童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终身教育"、"创新型社会"等教育潮流带来的挑战,作为现代教育的基石的学前教育必须进行儿童的创新素养及其培养的研究。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并使其成为创造性人才需要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努力。影响儿童创新素养差异性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儿童先天个性素养发展的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功利化要求的不同,师生关系相互悦纳程度的不同,各地教学中的软硬件配置的不同。儿童的创新素养的培养有别于其他普通教育目标和其他具体的职业规划,其培养的特色目标是构建儿童良好的可再生学习资源,让儿童在今后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发挥自己的内在资源潜力。而学前班作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关键部分,如何处理好该阶段儿童差异性及其内部创新素养的平衡关系问题亟待解决和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