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教与学是一对永远的矛盾,教师的“教”如何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学”?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的今天,我们面临着许多来自实践的困惑与挑战。最近,我有幸参与了几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它们对我的启发和帮助非常大,下面将我的感悟与同行共享。尴尬之一:缺失主角的教学设计正如服装设计需要量体裁衣一样,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背后必然折射出教师对于学习  相似文献   

2.
二、破老师讲、幼儿听观念,立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想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我们从长期以来的只重视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到注重研究幼儿如何学上来。这就要破除“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学”那种陈旧的、模式化的观念,改变只求幼儿会“背数”、会“算题”而不顾思维呆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创造一种寓教于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之中,寓教于幼儿愉快的游戏活动之中,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习的主导”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要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全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与行为。不能用教师的教来替代学生的学,教师不能总是居高临下,以评判者的身份出现,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只注重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而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改变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5.
要想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就必须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感官,充分地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得到主动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学习规律。为使《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这种教育观、儿童观得到体现,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以前把幼儿的学习活动变成了教师教、幼儿学的活动。教师怎样教,幼儿就怎样学,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说是“周密思考”、“步步为营”,连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回答,都设想得十分具体,幼儿的思维、行动都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得越雷池半步,就像教师设计好一只口袋,逼迫幼儿往里面钻。  相似文献   

6.
游戏与教学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对幼儿园的游戏与教学进行整合,立足点是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原则是“教”追随“学”,方式是游戏与教学相互促进.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质是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从分科课程到整合课程,它反映的是儿童观、教学观、课程观三方面的价值转变.据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与幼儿进行有效对话,适时介入幼儿活动;挖掘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点,巧妙设计和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幼儿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以认知理论为指导,可以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重视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在课件设计中,根据幼儿已有知识和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学习赖以展开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是从宏观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个环节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还是从微观的角度关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是重视来自教师的教还是幼儿的学?自从加入尤素敏工作室后,我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就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共同体中一次次地发生着变化。通过本人承担的大班手作画活动“花儿朵朵”的反复实践,  相似文献   

9.
“学会”与“会学”虽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却是两种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识结果,教师在教法上注重讲解、示范,幼儿以模仿学习、集体活动为主。由于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幼儿在个体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其观察力、创造力、个性等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而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幼儿的认识过程,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其本身的智慧机能去正确理解人与事物的关系,初步掌握认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倾听幼儿的回答教育情境:这是中班科学活动“哪里在动”的活动片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探究,了解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动。活动开始,教师与幼儿玩了“木头人”的游戏,目的是通过“定型”让幼儿体会身体保持不动(僵直)的感觉。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活动经验,问:“刚才你一动不动时,身体感觉怎么样?”“感觉自己站得直直的。”教师听了“嗯嗯”了两声,看来这个答案不是教师所期望的。连续问了好几个幼儿,教师眼看幼儿的回答越来越“五花八门”“不得要领”,只好抛出暗示性很强的“是否式”问题:“你们刚才一动不动的时候,身体感觉舒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幼教界基本上都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都知道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视幼儿为“接受器”,致使教育过程往往成为一种强迫幼儿学习的外在过程。不论幼儿是否有兴趣,也不论他是否可接受,他都得始终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能动和创造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是由教师充当主角,教师教、幼儿学;教师问、幼儿…  相似文献   

12.
钟菠 《考试周刊》2010,(53):14-15
多年来,高职语文教学处于一种"教师不愿教、不会教,学生不愿学、不屑学"的尴尬境地,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学习效率低下.从事高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当深入探寻扭转困境的可行之策,使语文教学真正为造就实用性高素质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与片面,相当多的教师仍从“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从备课到上课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教”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中经常出现“满堂问”现象,使课堂教学变相地成为“满堂灌”。 许多经验启示我们,小学首先应该教儿童爱学和会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教师只有从“如何学”的角度去考虑自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潜能呢?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逐渐自发地形成以变革教学关系来改进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潮,福建省开展的“指导——自主学习”实验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其核心思想就是变“先教后学”为“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实践证明,它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了以往外在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学成果显著。本刊从即日起,将持续关注这一命题,希望广大同行积极参与,发表观点,介绍经验,提出建议或思考。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注重知识的教授,而不考虑幼儿的学,不要占据了主体位置,而忽略主导的角色,不要因为老师的教师身份而忽视幼儿自身的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尊师重教”,笔者认为;“重教”只“尊师”还不够,因为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只有既“尊师”又“尊学”才能达到“重教”的目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提倡“尊学重教”。其实,“尊学”要比“尊师”容易得多。所谓“尊学”,就是社会、家庭、学校尤其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给他们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一、来自至高无上的教师权威的压力: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许多教师讲…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幼儿美术中的“美”可教,“术”不可教,但“美”与“术”很难区分,往往教着教着就丢掉了“美”,只剩下了“术”,幼儿也会感到绘画活动的枯燥无趣.由于游戏活动是他们接触外界事物与学习最适宜的方式,而《幼儿教育学》又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游戏这个平台,将教学组织游戏化.具体我们该如何组织、把握分寸呢?本文将从自我研读、园本研讨等四个方面来阐述,以期为一线教学的教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祝晓燕  徐雁 《学前教育》2013,(11):22-23
“让孩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性”是教师们的常用词,教师们已有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以“教师如何教”为主线设计活动,较多地关注形式和结果。如何将活动重心从“教师教”转到“孩子学”上?孩子怎样才会“主动而积极地学”、实现数学经验的主动建构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们的学习观和教育观亦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从关注幼儿“学什么”到关注幼儿“怎么学”;由过去注重教学过程中幼儿获得知识、经验、技能,转向为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注重支持幼儿掌握建构经验的方法。深度学习是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周围世界,建构、理解新的知识经验,产生认知冲突,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种植活动中,我园教师秉持深度学习理念,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策略,总结、提炼了三种有效提问方式,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0.
审辩式学习是对《中庸》中“学、问、思、辨、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审辩式学习理念认为,“少教之教”有三个层次——学生活动不少于“0.61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可以反哺教;“爱学之学”有三重境界——永不满足地学,浑然忘我地学,终生不渝地学。教师角色应从教学转变为助学,从助学转变为“同学”。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与主人,课堂是师生共生共赢的生命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