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同志:"新闻战线"七月号上,年一同志"谈报纸上的病句"一文中,谈到"成分并列不当"时,认为部分和全体不能并列,指出例句:"这一事实说明,能够革新技术,创造发明的就是这样一群在生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工人、技术人员、小知识分子".是因为应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而成为成分并列不当的病句.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有些句子,作者为了突出或强调叙述的对象,是可以把分类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本题上文说过:插入语“特别是”所联系的各项,一般都属于相同的范畴,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它除表示强调、突出等语义外,还可以表示某种进层关系。违背这一特点和规律所造成的错误,除上文所谈的之外,这里再续谈几种。 第一、将不相干的对象用“特别是”连接构成进层关系,不当。 所谓不相干的对象,指的是不属相同范畴,无内在逻辑联系或联系甚远的对象;将这样的对象用“特别是”连接起来,硬性构成强调、进层关系,往往难免造成进层不当的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3.
助词“的”运用中的错误,除前几篇短文分析过的几种以外,还有一些;本文再补充分析以下几种: 第一、助词“的”连用不当 在有的语言结构中,有时需要连续使用多个“的”,这时,就一定要弄清楚由“的”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否则,就往往会造成助词“的”连用不当的错误,而使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关系错乱,语义不通或者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4.
在“被”字句的结构和运用中,“被”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项;但是,有时却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这样,就必然存在着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谓语动词与主语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关系都比较复杂,也比较难处理。因此,如果处理不当,或者稍有疏忽,就会出错。以下所谈,是这类错误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谓语动词联合不当,造成“被”字句使用不当。如:  相似文献   

5.
客观对象(人或者事物)都有自己的性质、状态和行为动作等;对象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性质、状态、行为动作等之间的关系,是所属关系,即后者为前者所有.在语法结构中,一般表现为附加关系,或主谓关系,或目的、结果关系,等等,它们之间的地位是不相等的,有主有从的。如果把它们不适当地并列起来,就会造成并列不当的错误.以下是这类错误的几种形式: 一、对象与自身的性质特征相并列.如: ①山间的一湾清流,冲着、绕着姿态各异的山石,畅快地流泻下来,溪水中分明折射着明月的柔光.好一处静谧、和谐、月夜山景!(《北京晚报》1985.5.23第四版) 例①“静谧、和谐、月夜山景”并列不当。“静谧”、“和谐”是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月夜山景”是名词性词组,表示客观对象.在此例中,“静谧”、“和谐”实则表示“月  相似文献   

6.
同位类是图书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同位类概念关系的揭示上,我国有关分类理论的著述,似乎均疏于相容并列关系之表述,而往往因循、固执于不相容并列之说;这不仅在理论上是个缺陷、而且还悖谬于具体的图书分类实践。为便于阐理,兹引有关文字如次: 其一,“并列关系的各个类目互称为同位类”,“同位类之间必须是互相排斥的”(见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所编《图书分类学》教材,1980年铅印本,第10页)。其二,“某一个类分出若干个小类,这些小类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各个类目称为同位类”,“同位类之间必须互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写作中,常常要并列使用概念。哪些概念可以并列使用,哪些概念不能并列使用,在逻辑上是有讲究的。如果不能从逻辑上正确处置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就会出现概念使用不当的逻辑错误。在报刊上比较常见的是将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简单地加以并列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概念重叠,影响准确表达句意。所谓属种关系,就是指两个概念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中,并且仅仅是另一概念外延的一部分。这样的两个概念间的外  相似文献   

8.
一、要弄懂其关系及区别。一年一度的图书馆业务统计报表有两部分:一是中央文化部的基本情况年报,主要侧重于财务方面;二是我省文管会的业务报表,主要侧重于业务情况。两表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弄清两表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还要弄懂每表各项内容及各行次间的关系,分析它们是从属还是并列,这样才能保证填报时不出差错,诸如文基4表9行次藏书中的古籍和  相似文献   

9.
本题以上三文分别分析了顿号和句号的错用,本文再简要谈谈分号、冒号、问号和叹号的错用。一、分号的错用《标点符号用法》对于分号的性质和作用有这样的规定:“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号只用于复句之中;(2)分号在复句中主要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表示一种并列关系;(3)有时用来表示非并列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划分”是指把一个概念的全部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小群的一种揭露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在编修志书过程中,这种方法应用极为广泛。所谓一个概念的外延,就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一部地方志的全部对象,不外乎就是政治、经济、地理、人口、文化、民族、人物等几大类,又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再分成若干小群或小类,直到不能再划分为止。严格把握划分标准,对减少志书中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做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提高志书质量,很有意义的。一、划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闻资料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搜集整理和传递使用,搜集整理是前提,传递使用是目的,对新闻资料工作业绩的公正评价好比是“催化剂”。 从搜集整理方面进行量与质的评价。首先对各项工作环节作科学的划分,按照工作性质业务流程,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然后对新闻资料室的图书采访分类上架工作,一次文献的搜集、分类、合辑、上架;二次、三次文献编辑研究;阅览工作的咨询、管理;复印机的操作保养,在制定搜集圈选原则,搜集数量上要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在质量上要有  相似文献   

12.
本题的上两文,分别从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内容与客观实际的关系、语段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语言运用中的隐性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之一是语言运用不当,对此,上两文也都有所分析。语言运用中,词语运用是个重要方面;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是对词语的选择与锤炼。词语选用不当,同样会直接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隐性错误。本文拟分析以下几种: (一)置换型有些动同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发展变化等,有其特定的主体,是不能任意更换的。否则,误换了行为动作特定的发出者(即主体),就会造成违背常理的语义错误,以…  相似文献   

13.
在本文中,作者认为我国博物馆藏品分类的矛盾焦点在保护和使用的关系上。围绕着这一观点,作者对现行几种主要的博物馆藏品分类法的利与弊、得与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在某种单一的方法难于满足保护与使用的双重需要时,可把复杂的分类体系直接划分为保管与检索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词组或句子中,有时连续使用同一个虚词,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同形虚词的连用。同形虚词形式是一个,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可以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使用的具体场合不同,也会不相同。例如:“我跟他都跟你谈过此事。”旬中前后连用了两个“跟”,形式是一个,即同形;但二者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却不相同:前者是用来连接“我”、“他”两项的,表示二者之间的联合关系;后者却与“你”相组合,构成介词词组,表示行为动怍“谈”所关涉的对象。基于这种情况,在连用同形虚词时,一定要慎重对待,正确处理。否  相似文献   

15.
学术研究活动是社会主体所从事的一项思维层级较高的理性认识活动,是人类通过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控制和对认识对象能动性的选择,依靠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从客观世界“质”的层面了解,并进而把握客观世界的一种本能的行为.本文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档案学术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逻辑分类与阐释,并提出了档案学术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之间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6.
档案著录的内容(二)4、著录格式。它是指条目内各个著录事项的组织、排列顺序及其表示的方法。著录格式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段落式,一种为表格式。段落式又可分为段落式标识符号法和段落式空格法。《档案著录规则》推荐的著录格式为段落式标识符号法。段落式标识符号法,是将全部著录项目划分成几个著录段落,同一著录段落不同项目之间,同一项目内不同小项之间,均有特定的标识符号分隔。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学科建制和一种研究范式,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和中西跨文明对话一直缺乏相应的理论地基。当代法国哲学家、汉学家朱利安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一是探索了一种绕道中国而思的方法论策略,二是提出了一种居间哲学。“之间”不是实体,不是对象,它比实体和对象更本源。因此,居间哲学的确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但是,在“之间”之中、之前、之上、之外,还有一个更本源性的层面,那就是“关系”。居间哲学如要获得彻底的本源性,就必然要演化为关系本体论。关系本体论发现了“关系的同一性”,从而超越了“同一/差异”“内部/外部”的逻辑悖论,为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和中西跨文明对话提供了真正的合法性理据。  相似文献   

18.
第二章六、分类分类也是一种划分,这种划分必须根据绝对意义下的本质属性来进行.例如我们把社会的经济结构,根据它的生产关系的类型分成为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分类的根据是生产关系的各种类型.这个属性,是绝对意义下的本的质属性,因此,这样的分类带有稳定性质的,不像划分那样,当我们已经达到了某一实践的目的之后,这个划分就可以不去管它了.分类则对于科学理论和实际都是长期有用的.逻辑上的分类对科学理论和实际生活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举个例子来说,人类的主要矛盾可以分成为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和人与入之间的矛盾.而人与入之间的矛盾,又可分成为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敌我之间的矛盾.把社会矛盾分成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一种分类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组织和运用长句时,处处注意照应是很重要的。所谓照应,无非就是要注意长句前后、上下各种成分、各种词语、各层意思、各种关系之间的相互配合,使之呼应得体,协调一致,以使文句通畅,内容表达周密。长句由于所用词语多、成分多,关系复杂,失去照应或照应不当的错误极容易发生。这里举几种谈谈。一、词语重复,照应不当词语或语义上重复,之所以是照应不当,是因为重出的词语或语义相互撞车,从而使长句前后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表达中,如果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观对象,地位平等,不分主次,而又有某种联系,如相续、相对,或相反等等;用以表示它们的词语或句子,在语言结构中,充当相同的成分,处于同等的地位,那么,它们之间就往往构成并列关系。书面上,并列项之间可用顿号、逗号和分号等标点,也可以用并列连词。如: ①这间大石室坚固、敞亮、舒适、精致。②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这个农业区的特点。③微风停止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