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期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幼儿个性品德孕育的萌芽期,更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际,就幼儿阶段道德意识培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和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可以从培养幼儿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着手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顾静 《考试周刊》2013,(80):192-192
养成教育是目前幼儿教育的一大热点。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其一生。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不仅包括培养,而且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张桂云 《甘肃教育》2001,(10):18-18
幼儿对音乐最敏感、最易接受。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使幼儿的各种素质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培养。一、充分运用音乐具体、形象、普遍、典型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道德素质儿童的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音乐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培养坚强的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是因为幼儿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感受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并产生情感的。而音乐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早期教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抓好幼儿时期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期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早期教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抓好幼儿时期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期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说同一句话为什么有人讲起来很别扭,而经另外的人表达就动听呢?这与对语音现象的重视程度有关。为使同学们具备良好的英语语音,本文特提出以下几个注意点。一、注意词与词间读音的相互影响(互涉)1.音的同化同化是指一个音受到邻音的影响而变成这两个音之外的第二音。例如Wouldyouplease……?犤wudju犦可读成犤wudu犦;Doesshe?犤dzi犦可读成犤di犦;Nicetomeetyou.犤mitju犦可读成犤mitu犦等。一般来说犤j犦在和犤d犦相遇时,犤j犦则变成犤犦,故犤d犦与犤j犦相遇则读成破擦音犤d犦;犤j犦和犤t犦相遇时犤j…  相似文献   

8.
一 前言本文是对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从着眼于行为效果的评价到着眼于行为动机的评价进行的研究。按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道德评价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经验对道德现象作出分析、辨别、选择、鉴定和判断的能力。对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研究起源于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1932年发表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中,总结了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评价能力。他认为大多数幼儿都是从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只有到了8~9岁,儿童身上才逐渐发展了按动机进行道德评价。而且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与儿…  相似文献   

9.
幼儿是指三岁到六、七岁年龄段的儿童。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正式入学前的时期,所以称作幼儿期或学龄前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身心状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游戏成为这一时期幼儿的主导活动。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决定:(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进入幼儿期的儿童较之前一阶段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发展,心理活动的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性成分明显加强。因而,产生新的需要,在心理深层开始羡慕成人,渴望能象成人那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的心理活动能力、实践水平又非常低,缺乏知识,经验幼稚,不能…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在教育的影响下,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断对立统一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在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仅从儿童道德品质形成的两个最初时期,认识一下道德教育的作用。一、道德教育对婴幼儿最初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建立的作用儿童在1周岁以前,还没有道德判断,也不会有意识地做出什么道德行为。直到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当中(游戏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共同摆弄玩具,游戏…  相似文献   

11.
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期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幼儿个性品德孕育的萌芽期,更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期的品德素质教育尤为重要,早年的熏陶和教育将为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际,就幼儿阶段道德意识培养的几个转变谈几点看法: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观念的转变早在半个世纪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人做真人。“真”、…  相似文献   

12.
交往既是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处”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幼儿期是人的良好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养成的最佳期,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德育、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升21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教师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同在对课题《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研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文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郑玉梅 《山东教育》2002,(15):50-51
幼儿期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状况还会影响今后的心理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期出现的心理现象应根据一定的标准作出正确的判断,若出现与幼儿心理发展指标不符的特殊现象,应判别这种特殊现象是否正常,以及确定若不正常应怎样正确处理。下面就幼儿期出现的几种特殊心理现象作一下分析:一、“重听”现象“重听”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当…  相似文献   

14.
主谓一致是指英语句子中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量方面的一致。在这个知识点上,同学们经常会犯判断失误的错误,现将有关主谓一致现象的难点归纳如下。一、主语为单数集体名词,谓语动词用复数的情况例1警察正在城里搜捕一名小偷。犤误犦Thepoliceissearchingthecityforathief.犤正犦Thepolicearesearchingthecityforathief.析:police,people,cat-tle等词是集体名词,虽然形式上是单数,但意义上却为复数,谓语动词需用复数形式。例2中国人亲切、友好。犤误犦TheChineseiskindandfriendly.犤正犦TheChinesearekindandfriendly.析:有些表示国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临床访谈法对65名幼儿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不同的故事情景下,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交往对象及说谎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对说谎概念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影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说谎的理解更多根据事实判断;3-4岁是幼儿对说谎理解及道德评价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6.
对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道德判断质化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道德判断比较表面化,将图画书中突出的角色特征作为其道德判断的重要依据;幼儿道德判断呈现感性化特征,幼儿赋予图画书的角色以生命、情感,依据自己阅读的情感体验作出道德判断;道德判断的生活化,幼儿以自己生活经验中的交往礼仪规则为标准,去衡量角色的种种行为;幼儿道德判断归因形式的单一化,幼儿将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引起较强心理效应的角色行为作为道德判断依据;男女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的道德判断呈现出不同的归因方式,有着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大灰狼在幼儿心中是一个典型的反面角色。幼儿全心全意地要帮助小猪,反映了他们天真善良的本性。事实上,教师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幼儿期的道德水平还处于道德实在论阶段,幼儿还无法很好地进行换位思考。我们可以倾听幼儿的讨论,但不要  相似文献   

18.
赵莉 《今日教育》2007,(8):10-11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来说品德教育更多的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的,我们要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相似文献   

19.
Ⅰ.语法、词汇。从犤A犦、犤B犦、犤C犦、犤D犦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纸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涂黑。(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Completeeachofthefollowingsentenceswiththemostlikelyanswer.(25points)1.Noneoftheirnewproductshavesoldwell,?犤A犦haven'tthey犤B犦havethey犤C犦hasn'tit犤C犦hasit2.invitedtothefuneral,thecoupleweretrulyworried.犤A犦Nottobe犤B犦Nothavingbeen犤C犦Havingnotbeen犤D犦Nothavinginvited3.Whensuddenlytransplantedinanewland,quitealotof…  相似文献   

20.
杜文婷 《中学教育》2008,(11):13-14
一、儿童道德社会化内涵解析道德社会化是指“从一个自然的人学会过道德生活,与社会基本的道德价值系统取得共识,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并且在不断地超越不适应、旧的道德价值系统、经历个人冲突后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它是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系统的适应、选择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