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发展。对照这一科学而又精辟的阐述,笔者认为,切实搞好校本教研基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关键。结合本地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体会,我们认为,校本教研可以有以下四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校本教研的价值 校本教研是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是在原来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但又超过其高度。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还注重规律的探索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鲜活的课例是教师研究的主要对象。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同构)以及跟踪听课等形式加强课例研  相似文献   

4.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学校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大事,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根本保证。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本校教师的实际,即以教师的现…  相似文献   

5.
朱慕菊同志曾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鲜活的课例是教师研究的主要对象。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同构)以及跟踪听课等形式加强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策略,促使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以课例为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是现行教研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它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它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和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校数学组尝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策略,进行研修,旨在通过对某个课例进行"同课精构"或"同课异构",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的增长,将先进理念具体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通过专题教研活动,我校每一位数学教师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拟订与课堂教学实施的和谐统一"有了较深的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即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发展。对照这一科学而又精辟的阐述,笔者认为,切实搞好校本教研基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关键。结合本地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体会,我们认为,校本教研可以有以下四种基本模式。一、课题研究模式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核心与龙头,也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研的出现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的实践性研究。“个性化、课题式”校本教研,是课堂教学新结构生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教师来说.上一节课容易,围绕一个主题上好一节课就难了,而要让教师明白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就更困难了。课例研究就是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上课的教研方式。它通过广泛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跟踪式听课等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方式,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实施下的教研形式。所谓校本教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形式。这种教研形式强调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民族地区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相对落后,开展校本教研,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一、民族地区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意义1.开展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6.
教研活动是以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实践性研究活动。通过组织教研活动能使课程理念、要求及时传达给广大一线教师。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是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课程改革实验三年来,我县以校本教研作为教师素质整体提高的助推器.重视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注重加强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致力于课程改革的行动研究.为语文行动研究活动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把校本教研活动建成培育研究型教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是现行教研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它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它以深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和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教研活动以学校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教研活动实施的载体是学校,主体是教师,出发点为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象和问题,立足点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突破点为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活动既体现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涵,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  相似文献   

20.
<正>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他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