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鲜活的课例是教师研究的主要对象。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同构)以及跟踪听课等形式加强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策略,促使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强调以校为本,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同构)、跟踪式听课等形式加强课例研究,是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也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课例研究是我园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123”课例研讨活动。即一个教学中心内容,两次反思.三次实践。形式有多人同课循环、一人同课多轮和同课异构。下面提供的是我园中班“多人同课循环”教研活动“玩气球”。这个活动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由看国外的一段录像而引发的,录像给了我们老师很好的灵感。大家就决定将录像挖掘、提炼,变成一节好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教师来说.上一节课容易,围绕一个主题上好一节课就难了,而要让教师明白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就更困难了。课例研究就是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上课的教研方式。它通过广泛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跟踪式听课等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方式,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例研究日益成为校本教研与研修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地处乡镇的农村学校,特别是规模小、基础弱、人员少的小学,因为缺引领、缺理念、缺样板、缺经验、缺交流、缺氛围,校本教研困难重重。对此,武鸣县城镇三小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推出了“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多人同课异构”三段式课例研究的策略,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县教研室结合“送教下  相似文献   

6.
1提出问题 以校为本的教研实际上就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规律的探索、理论的提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鲜活的课例是教师研究的主要对象.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同构)以及跟踪听课等形式加强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7.
课例研讨是指以发生在课堂中的典型的教育、教学实例为载体而展开的教学研究和讨论。根据执教者、授课内容和教学设计的不同,课例引领呈现出多种丰富的形态,有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异课同构、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异课同构、多人异课异构。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课例研讨、专业引领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课例研讨是指以发生在课堂中的典型的教育、教学实例为载体而展开的教学研究和讨论。根据执教者、授课内容和教学设计的不同,课例引领呈现出多种丰富的形态,有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异课同构、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异课同构、多人异课异构。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课例研  相似文献   

9.
“同课异构”活动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可分为一人同课异构和多人同课异构等形式,一般采取多人同课异构的形式。我们试图运用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科学课实施“同课异构”活动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探寻其客观规律,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般来说,同课异构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个文本由不同的执教者进行施教,组织课堂教学,即多人同课异构;二是同一个文本由同一个执教者进行施教,在不同的教学班级,通过不同的构思和处理组织课堂教学,即一人同课异构。我们在此重点谈一谈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异构的依据在于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人一轮间的同课异构""一人多轮的同课异构""多人多轮的同课异构"三种方式,以及"整节课的同课异构""微课和教学片断的同课异构"两种呈现类型进行了分析,以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同课异构"模式,达到高效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徐国明 《教书育人》2013,(26):34-35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近年来,我校在强化校本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在课例分析中求突破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形成了以下几种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1.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要求教学行为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3.
宋彦 《山东教育》2012,(29):20-21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的课例不同的构想,可以是一个人的,可以是两个人的。从教学理论上来讲,"同课异构"追求执教人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设计上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教研方式上来讲,"同课异构"能够促进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这里讲的是我一个人的"同课异构",是基于我的一次区级教学展示课,这节课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如果依照常态课汇报,最起码对不起来听课的老师和学  相似文献   

14.
周晓燕 《广西教育》2012,(26):17-18
“同课异构”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谓“同课异构”,可以是多人同课异构或者一人同课异构(以前者居多),可以是学校内部的教学业务大比武,也可以是校际问更为丰富的教学研讨。它一般指定同一学科和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执教,  相似文献   

15.
一课多上的课例研究一直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随着“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推进,语文教研组根据组内的研究专题,针对教师们在教材处理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尝试改变课例形式,采用“同课异构”的研究方法,直面课堂,让教师们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201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以四年级《家乡的桥》一课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的领域里,“同课异构”正在作为一个热词而进入我们的视界:大型的观摩教学,有“同课异构”的安排;校本的教研活动,有“同课异构”的探讨;报刊上也日益多见对同一课文乃至同一环节的不同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如果说,“千课一面”曾经是小语界的发展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那么,“同课异构”正是课堂教学走向创新研究的一道现代风景。  相似文献   

17.
孙国英 《辅导员》2014,(12):73-74
正要想学会游泳就要跳到水中,要想游得出彩,对游泳者的研究与指导必不可少。同理,开展基于教学现场的课例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校体验教育理念,我们积极探索基于教学现场的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有许多形式与载体,如:组内常规研讨课观摩、同课异构、一课多上、校教研课评比、各级参赛课磨课、邀请式观课等。课例不同则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关注常态  相似文献   

18.
现下,教学观摩活动极为推崇同课异构。三五千人的大型活动同课异构,三五百人的中型活动也同课异构,三五十人的小型活动依然同课异构,同课异构这~形式风生水起、喧嚣目甚。但这些同课异构的课听下来,不少人摇头幽它一默:所谓同课异构,不过是俄罗斯套娃,一样的图案与空心,一个套一个,屡见“同”,而鲜见“异”。  相似文献   

19.
微格教学评价由微格教学演变而来。它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评价的有效方法,具有人少、省时、集中、直观、放松等特征;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反馈全面及时准确、评价效果显著等优点。微格教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是:现场观摩和实况录像——回放录像和观摩录像——开展讨论和理论总结——教学实践检验和拓展。本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探讨微格教学评价在地理课堂教学和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同课异构这种近年来兴起的教研活动,不仅贴近教学实际,深化和拓展了教研活动;而且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从而引领教师快速成长。语文教研同课异构有多人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异构、校际间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它注重教师的全过程参与,关注过程中的细节,整体提升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在一所农村初中做了20年语文教师。其实在我从教之初是没有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的,当然我更不可能未卜先知开展这种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