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要进行自我教育,靠自己去塑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陶冶自己的性情,锤炼自己的意志,发展自己的才能。这种教育,名为自我,实际上并非一己私事,而是社会的一分子应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许多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有作为的专家学者是自我教育的模范。苏联的革命活动家斯维尔德洛夫被列宁称赞为一个自己创造自己的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在长期的监禁和流放生活中,为自己制定自我教育的若干准则。其中有学习斗争经验,增加斗争知识,增长斗争才干等项。革命战争时期如此,经济建设时期也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2011,(3):1
亲爱的孩子:能够精打细算地管理好自己财富的人不多,能有效合理地管理好自己时间的人则更少。这两种人,后者更为可贵。你到了需要认真考虑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3.
蔣寅 《中国文化》2011,(1):59-72
一千古艰难唯一死 历史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面镜子:在撰写的历史中投入自己的心境,在阅读的历史中窥见自己的身影。有人聆听时,拿历史炫耀自己的学识;无人可倾诉,以历史寄托自己的沉思。清初士人因在现实中出处维艰,彷徨无着,更格外留意过去的和邻近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古村诺邓     
赵旭 《大理文化》2014,(11):90-91
找个时间与自己在一起是件奢侈的事,在诺邓古村你就能拥有。云龙县诺邓村古老而幽静,在这片静园里,你就能轻松地找到岁月中的自己,让时光和自己同行。  相似文献   

5.
大凡有理想有成就的艺术家,往往不在意评论家对自己艺术作品的品评;更不介怀时下自己画作的市场价值。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和艺术追求,宛若峭壁的青松翠柏,对于旁人的议论全然“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淡定态度。  相似文献   

6.
完美的匹配     
雪冬 《世界文化》2010,(9):32-33
"我很欣慰能将自己的骨髓和肾脏捐献给一个陌生人。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朗达与我已成了莫逆之交,而我那时给予她的帮助则令我自己也难以想象。"本文作者,美国的一位平凡女性,埃丽·伯特兰迪首次向媒体袒露了自己当年的心境。  相似文献   

7.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自已对世界,对宇宙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对灾难的形成也有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有利于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道教的某些技术手段可能是无法行得通的,但是其思考模式确实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大义“蔑”亲的屠格涅夫秋长孙静萱屠格涅夫世界上有不少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自己的母亲,或者以自己的母亲作为塑造人物的原型。然而勇于将自己的母亲写成一个残忍暴戾、喜怒无常、草菅人命的贵族地主者就不多见了。俄国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则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大义“...  相似文献   

9.
爱情浪漫曲     
布拉特·沙尔沃维奇·奥库扎瓦(1923—1997),俄罗斯弹唱派诗人,出生于莫斯科,梯比利斯大学语文系毕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自己作诗,自己谱曲,自己用吉他伴奏演唱,成为弹唱派诗人的领袖人物,与维索茨基齐名,其作品深受俄罗斯广大人民喜爱。主要诗歌集有《岛屿》《快乐的鼓手》《阿尔巴特街啊,我的阿尔巴特!》。他写的《爱情浪漫曲》影响深远,广为传唱,特别是开头的  相似文献   

10.
这本书dp200余处跨越千年的经典故事和人物解读.深深地震撼了山姆教授的心灵,使之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华文化并由此解开了自己心中的“中国谜”。山姆教授意识到自己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误解与偏见,进而对中国历史和当今巨变由衷感叹.承认自己“对中国了解得太少’.应”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致敬”。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人,每个大学生都很清楚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都希望能够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自己成功的机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如果没有这些良好的情商特征,即使学习交往技巧,也不可能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12.
闻华 《华夏文化》2007,(1):50-51
隋唐创立科举制,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唐代的科举,制度上还不是十分严密,是否金榜题名,往往不是取决于考试成绩,而是取决于名人推荐。所以,考试之前,找门路,托关系,成为当时应试举子的一大景观。但是,名士对这种权力也很慎重,他们爱惜自己的名声,不会轻易答应推荐谁,应考者必须拿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来打动对方。这种把自己最好的作品送给名人请求推荐的做法,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叫“行卷”。唐朝科举行卷广为人知的例子,是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在长安应考时,曾向著名诗人顾况投递作品,请他推荐自己。…  相似文献   

13.
浸染     
姚静 《大理文化》2010,(11):30-35
文卓兰特意选择了一段舒缓清越的古筝曲作自己的手机闹铃声。她想古筝曲比起流行歌曲来少掉了许多嘈杂的伴奏,既可以把自己叫醒去上早自习,也不至于把丈夫黎强吵得睡意全无。  相似文献   

14.
吴旻 《华夏文化》2010,(4):49-50
<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究其主题,主要是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自然有它自己本身的功能,人有自己思维,人和自然不能分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写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之前,劳伦斯已经以《彩虹》、《恋爱中的妇女》、《儿子与情人》等作品享有了相当名声,可是,眼下的这部书,仍然叫出版商、朋友甚至劳伦斯自己感到为难。最后,劳伦斯只好自己在异国去私自出版,出版后又自己发售。当然,正因为这种形式,也最早地、毋需官方认可地将这部注定要引起轩然大波的作品推向了社会。  相似文献   

16.
郑飞 《世界文化》2012,(9):42-43
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梅特钦科曾说过:"叶赛宁的诗是一部别具特色的抒情日记。日记主人公毫不隐讳地记下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每一个想法。"叶赛宁在《波斯抒情》组诗里的《做一个诗人,意味着要这样》一诗中也说:他的诗总是要"剖开自己柔嫩的皮肉,用感情的血液抚慰他人的心房"。《给母亲的信》正是这样的诗歌,叶赛宁敞开自己的心胸,直面自己对母亲那深沉又复杂的心情,既有对母亲深情的倾诉,还有对母亲强烈的惭愧与忏悔的诉说。叶赛宁诗歌的感情可以概括为一个"爱"字。他的诗,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柔、深沉,还有浓郁的忧伤。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长期的某高校心理咨询实践工作中发现,许多同学存在不同方面的人际关系适应问题,正是很多大学生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塑造,缺乏上述特质,使自己的人际交往如一堆乱麻,自己身陷囹圄,欲罢不能,带来了若干苦恼。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开始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历程。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并非一个绝对客观的过程,人类既不能脱离自己生存的环境,视域难免受到种种遮蔽,人类又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构建的影像。  相似文献   

19.
<正>在《庄子》里,有则西施病心的故事,某人(里之丑人,即俗称的“东施效颦”)模仿西施,结果吓得村民不敢出门。一般多以为是里人长相不佳,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像外型才是主因。其实不是,书中已明确告诉我们答案:“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用最简单的话来讲,美与丑,不是这则故事的核心,只是呈现的外相罢了。重点是,里人不够了解自己。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特长,所以会去模仿不适合自己的事物,会跟着潮流走,不断追逐、跟风,失去了自我。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品质     
胡适在谈及自己生平为人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王元化先生说他最欣赏胡适这句话。一个知识分子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