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 为了探测人体运动中身体支撑于地面时作用力的变化以及支撑过程形成支撑力变化的内作原因,我们从1983年开始使用一维和三维测力平台对跑、跳高、跨栏、推铅球,上步双脚起跳摸高和体操翻腾等项目做了数百人次的支撑力测试,获得了相应数目的支撑力变化曲线。这些资料改变了我们对运动技术结构和原理的某些认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从事此项研究工作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探讨此种手段的应用,愿就部分资料做如下介绍以换取大家的批评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隋新梅 《体育科研》2012,33(3):82-84,95
运用三维图像解析方法,对张峻的旋转推铅球技术中过渡阶段的身体各主要关节角度变化进行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在不同的时空中张峻各主要环节的角度变化,对其技术进行有效地诊断。张峻推铅球技术的过渡阶段中,投掷成绩在19 m以上时的肩髋夹角都在50°以上,且肩髋夹角与投掷成绩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铅球成绩的提高,左肩角逐渐减小,右肩角变化不大,左髋角度逐渐加大,右髋角的变化不太明显,左膝角度有所增大,而右膝角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不同重量铅球时的肌肉测试,总结肌肉动员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为,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中,主要参与肌肉为右肱二头肌,右三角肌,右股四头肌等等;使用8千克铅球进行训练时,多数体表肌肉肌电信号值比背向滑步式推铅球有明显的增加,部分肌肉的肌电信号衰减。右股四头肌和左背阔肌在使用8千克铅球训练时利于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  相似文献   

4.
运动高速摄影和跑台气体代谢法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运动员1500m跑步过程中身体各环节输出功,发现运动员身体各环节输出功的比例关系为;摆动腿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支撑腿,上肢和躯干的输出功的比例相当,头部所占比例很小。运动员跑步过程中,环节内和环节之间存在能量转换,且环节之间能量转换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铅球教学技术比较复杂,动作结构要求连贯稳定,各运动环节的协调衔接与组合要形成正确的运动链和力的传递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了主要技术环节的教学,忽视了推铅球过程中非投掷臂动作技术的配合教学,从而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一致性及全身的协调用力,直接影响学生推铅球的成绩。文章试图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便完善学生推铅球整体技术动作,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林明芳 《体育科学》1998,18(6):73-77
运动高速摄影和跑台气体代谢法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运动员1500 m跑步过程中身体各环节输出功,发现运动员身体各环节输出功的比例关系为:摆动腿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支撑腿,上肢和躯干的输出功的比例相当,头部所占比例很小.运动员跑步过程中,环节内和环节之间存在能量转换,且环节之间能量转换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摄像的方法对旋转推铅球运动员的肩髋夹角变化曲线、肩关节角度变化曲线、髋关节角度变化曲线、膝关节角度变化曲线、踝关节角度变化曲线等指标进行分析,找出曲线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对本课题后续旋转推铅球肌电与足底压力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的技术的关键环节。因为此阶段对成绩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约占85%左右)。那么,如何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和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呢?为了说明问题,首先从(没有滑步的)原地推铅球的最后出手速度分析起。一、对原地推铅球的出手速度的讨论1.公式的推导为了简单起见,设运动员在作原地推铅球时,身体各环节加给铅球的力为F,铅球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及遥测肌电仪三机同步测试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进行研究,从运动学、遥测肌电以及动力学方面,寻找跳远起跳技术中着地阶段、缓冲阶段和蹬伸阶段三个环节的协调联系及运行规律和不同级别运动员起跳技术各环节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关节速度及角度的不同,尤其是髋关节角度在缓冲阶段呈现先变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不同阶段不同肌肉群肌电积分值不同,呈现肌肉兴奋性不同;不同级别运动员同一阶段,测力台受力曲线不同且最大值、最小值也有差异等,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跳远起跳技术的训练及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数及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置靶模具和信号灯,运用两台CASIO-EXFH25摄像机对两名国际级散打和泰拳选手后横踢动作进行同步拍摄,采用APAS系统(美国)进行三维视频图像解析,用Megwin Me6000表面肌电同步肌肉活动信号,对中泰横踢技术各运动环节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踝关节速度和角度变化特征,肌肉动员顺序、肌电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距,揭示技术动作内在规律,以期为鞭腿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2名被试者在伸膝过程中股四头肌的肌电和力学指标的测试,得出了股四头肌随意收缩过程中肌电与肌力矩、肌电与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了不同的关节运动速度下肌电变化的规律。初步建立了一个用肌电、关节角度和关节运动速度来推测肌力矩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运动员技术解析所提供的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生物力学参数,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了滑步和旋转推铅球技术之间以及不同旋转技术类型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重点研究了铅球本身和运动员身体的加速问题,从而得出了运动员和铅球这一系统的加速到出手阶段铅球最后加速动作序列过程变化特征,为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技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苏联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广泛引进现代技术,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如研制成三维测力台,放射性同位素测定人体各环节及人体质量中心,立体摄影,计算人体各关节的内力及内力矩等仪器与方法,并成功地运用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实践中。方法学上的这些进展,使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向精确性、定量分析方面前进了一大步。科研工作者们把这些新的方法和手段结合在一起,对运动技术进行同步测定和综合研究。如对跑及跳远的蹬地与起跳技术,同时用遥测肌电、三维测力台及立体摄影进行同步记录和测定。从所得资料中得到起跳时相应关节主要肌群的活动情况,人体各环节及  相似文献   

14.
铅球技术训练中速度节奏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速度节奏,是指身体的各个环节在完整技术完成过程中按一定顺序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时间间隔交替等方面。合理的速度节奏,能体现人体各环节严格按一定顺序完成动作时的速度变化,保证完整技术动作的连续性和加速性,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加强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训练,是当前推铅球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推铅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保证获得较大的铅球出手初速度,就要努力追求适合个人技术特点的合理的速度节奏。如果破坏了合理的速度节奏,即使是该慢的动作加快了,也不会使铅球推得更远。良好稳定的技术节奏能使技术动作更加精确合理,使之发挥最大的动作效率,可以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协调一致,产生更大的能量,加大整体用力的效果,易于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使动作趋于自动化,保证运动成绩的稳定提高。运动心理学又告诉我们:运动技能是受意识支配的复杂行动。节奏是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这种感知觉需要通过心理系统的精确调节与控制再作用于运动中的身体各部分。因此,在训练中注意加强对运动员速度节奏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铅球训练中值得注意的速度节奏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优秀速滑运动员于静直线等速蹬伸肌力特征及sEMG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撑方式、支撑条件、动作速度和动作过程对下肢最大肌力和做功能力的影响,为专项力量练习手段的选择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视频、表面肌电和直线等速运动同步对于静蹬伸过程中的力学和肌电参数进行研究.结果:1)支撑条件和支撑方式对下肢力和做功有非常显著性影响.有冰刀支撑时最大肌力和做功小于无冰刀支撑,单腿支撑力与功小于双腿支撑,两单腿支撑力与功的和大于双腿支撑;2)速度和动作过程对下肢力和做功有非常显著性影响.离心蹬伸时,速度大则力量与做功都大,而向心时速度大则力量与做功都小;同一速度下,等速离心收缩的最大力和做功能力大于等速向心收缩;3)左、右腿力量的平衡性因速度和支持方式的不同而表现不同趋势;4)支撑条件、动作速度和支撑方式对下肢各肌群肌电有非常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表面肌电对人体16块肌肉进行肌电测试,结合录像解析,分析高水平旋转推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表面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结果表明该阶段主要的用力肌肉为右腹外斜肌、左腿股直肌、右腿股直肌、左腿腓肠肌、右腿腓肠肌、三角肌和胸大肌。该阶段发力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与该阶段的技术动作特点有密切关系。在平时训练时应注意发展主要发力肌肉的力量,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与此相关的其他肌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递增静力性收缩中,反映局部肌肉氧供平衡被打破的肌氧拐点(阈)的存在性及肌氧变化与肌电活动变化、心率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对递增等长伸膝运动中股外侧肌处近红外肌氧、表面肌电变化及心率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递增等长伸膝运动中肌氧氧指标(OI)变化过程存在拐点现象,并且OI肌电均方根值(sEMGrms)、心率(HR)3种生理参数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r2>0.951,P<0.001).另外,sEMGrms及HR的上升变化过程也存在拐点现象,而且肌氧拐点(OIBp,46.4±2.1 (SE) %MVC)、肌电拐点(EMGBp,50.8±1.9 %MVC)和心率拐点(HRBp)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递增静力性收缩运动中也存在肌氧拐点现象,而且肌氧拐点的出现与肌电幅值及心率的急剧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推铅球是一项古老的田径投掷项目。从古至今,铅球技术在不断地进行演变并趋于完善,由原地演变到滑步(侧向、半背向、背向)旋转推铅球。目前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被多数运动员所采用,其技术环节是器材的握持方法、预备姿势、滑步、最后用力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19.
投掷项目中,推铅球技术是比较细致的项目之一。在对推铅球技术正确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推铅球技术进行划分和理论分析。本通过大量献资料查阅及多年运动训练及教学总结,对推铅球技术分成5个环节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髋部协调、灵敏、柔韧、动作速度和力量素质对背向滑步推铅球各个技术环节,关系密不可分。实践结果证明,利用髋部能力可以大幅提高推铅球成绩,优秀运动员挖掘髋部潜在能力是提高推铅球成绩的源泉。建议运动员在推铅球训练中,将技术训练与髋部能力训练揉在一起,逐步提高推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