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一文是通过作者冯至与朱自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断的回忆和述评,赞扬了朱自清先生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深挚崇敬和怀念。我想,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朱自清先生怎样做人。纵观全文,作者怀着由衷的钦敬之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朱自清先生的做人要旨。一、勇于探索,坚定不移文章首先以追忆25年前的往事入手,从《雪朝》引出这部诗集的作者之一的朱自清先生。进而指出《雪朝》的风格是“里边的诗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散文化、朴实,好象有很重的人道主义色彩。”这种风格,正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早期散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景美情浓的描写抒情,二是诗画交融的意境创设.朱自清先生用画家的眼睛,诗人的情怀来写景、叙事、抒情,独特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早期散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景美情浓的描写抒情,二是诗画交融的意境创设。朱自清先生用画家的眼睛,诗人的情怀来写景、叙事、抒情,独特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怀人之作。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优秀的篇章一般都有一个“情眼”,这个情眼通常表现为一句话,或者一两个词语, 集中体现着人物的情感。按照这个说法,我们能很轻松地发现:本文的情眼就是“玩世”一词——文中,这个词语一共出现了4次!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色彩具有促人联想产生表情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可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文字本身就有丰富的词彩,可在文章中透现出斑斓的色泽。朱自清的散文往往情彩并茂,就是以文设色,以色达情而致。读者无不在动人的情彩中陶醉、神往。以色彩美创造精湛的艺术美方面,朱自清先生有深思独到之处,下面就此谈谈其散文的色彩艺术。  相似文献   

6.
给亡妇     
《给亡妇》是朱自清先生哀悼亡妻武钟谦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1916年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的是,武钟谦因肺病于1929年11月辞世,时年32岁。妻死后,朱自清常常忆旧事而怀所爱,抚儿女而伤亡人,凄怆之情,不能自已,就在武钟谦去世三周年前夕(1932年10月),他写下了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富于至情至性著称。《给亡妇》正是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文章之一。作者以朴素、明白的家常语,描写妻子对丈夫、儿女的爱。写的都是日常琐事,却处处见精神。文章没有拔高妻子的形象,也不掩饰作者自己的弱点。是那样坦诚、真实,丝毫不见为文造情的痕迹,有的只是不吐不快的情思。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艺术风格有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华美和轻灵,也有白描写意的朴素和深沉。但是在众多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文章中,我们发现研究者大多只注意到朱自清散文朴素美的一面,而忽视了朱自清散文华美的一面,杨振声先生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认为朱自清散文“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基本上能够代表众多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修订本第一册《朱自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记念性文章。全文以《雪朝》为引子,记叙了“我”与朱自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朱自清诚挚虚心、质朴公正的品格和脚踏实地追求光明的精神。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品质。了解用日常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写法,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闪亮的记忆     
一些文章,在我们读罢掩卷之后,脑海里会对其中的某一点印象十分深刻,久久挥之不去。这一点让我们难以忘怀的结,往往正是作者最深的情怀凝聚之处。一、流淌在心底的不了之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相信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在心底深深地烙下"父亲"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     
本文是为纪念朱自清先生而写的。写纪念性文章,常采用叙评结合的方法,既要写事迹,又要就这些事迹作评论,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三个方面边叙边评朱自清先生怎样“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即鲜明的政治态度、高尚的思想品质、对新文学的重大贡献。阅读时,注意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朱自清先生的可贵品质的,还应注意学习朴实无华、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南京》是朱自清先生众多散文中较为著名的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文中通过炼音、炼词、炼句等修辞方式,抒发了对南京的怀古与赞美之情。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归纳出《南京》一文中最主要的修辞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并在写作中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是一篇具有纪念性质的人物述评,写于一九八四年,朱自清刚去世的时候。文章紧扣“质朴精神”,从政治态度、个人品德、对新文学的贡献三个方面,采用述和评紧密结合的方法,突出地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品质这个中心。文章有一条明显的线索:从柏林初见,同游无忧宫——在西南联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美感,他丰富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绿》文中“了”字的妙用江苏沛县教育局教研室赵后乐朱自清先生的《绿》全文共41句,1000多字,仅用“了”字煞尾的就有18句,但读之不觉累赘、俗气。在朱先生笔下,“了”字或联情,或缀景,或叶韵,使文章更加脍炙人口。一、联情朱先生曾两次游仙岩。一次春天...  相似文献   

15.
收在《背影》集中的《一封信》,是研究朱自清生平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章。文中谈到1924年曾给S写过一封信。而搞清S是谁,对于理解整个文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陈孝全先生的《朱自清传》中,作者把S明确为夏丏尊先生,但与《一封信》的内容不符。经考证,S应为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正回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以绒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为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写作活动。通过写作。达到了两个目标:一、促进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二、了解来自清先生的生平和他一生追求光明的思想历程,接受朱自清先生人相勉力的熏陶。在引写过程中,我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了引写过程:第一步,收集资料,开座谈会。初三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仅仅是读过他的《春》和《背影》,从《谈骨气》一文中知道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所以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先…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 诗人,可是他的 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 了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 算他。”(郁达夫《中国新文学 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那么,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到底有什 么样的“文章之美”?让我们 一起从他的散文中加以领会。  相似文献   

18.
陈志霞 《语文知识》2014,(10):61-62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也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文章结构精致,语言清丽洗练,感情含蓄细腻,通篇气韵贯注,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文章的主题争论不已,论争的重点集中于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朱自清先生心绪不平静,致使他在月高人静之时只身来到“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荷塘呢?我们在以往教学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让朱自清感到无比愤懑。但朱先生的好友、红学家俞平伯先生曾经说过:“家庭的穷困和冲突以及社会的压迫应该是导致朱自清心理紧张、孤独和茫然的深层原因”(《读(毁灭)》)。  相似文献   

19.
一、体验情感,发现文章情感美 文学作品中往往闪耀着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真挚深厚的父子亲情,鲁迅的<故乡>中天真淳朴的孩童友情,萧乾的<枣核>中美籍华人朋友深切的思乡之情,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对将要失去国土的依念之情,等等.  相似文献   

20.
张小玲 《甘肃教育》2011,(22):67-6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朴素美、韵律美、修饰美三个方面论析,为学习研究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提升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借鉴。一、口语化的朴素美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