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各地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在强调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有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再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原型操作,不再只要求学生学会知识,而是重在要求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是学生好学、乐学的内驱动力,它能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向往和执著的追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是以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主的"知识本位"教育,而是关注学生智慧生成、看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其中,质疑是创新的前提,质疑能力则是小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思维品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主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落实质疑能力导向理念,丰富小学生的思考、解题与创新经验。以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看法,然后再逐步分析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结构与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职业能力不同的分析范式导致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改革采用不同的实践模式。从行动范式职业能力观入手,提出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围绕行动范式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内容不仅要包含够用的学科知识,更需要补充工作实践中需要的方法、策略等职业知识,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做中学",而是要按照工作逻辑创设仿真或真实情境,以任务或项目等形式,使学生在行动中建构职业知识体系,并获得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姜大源 《教育研究》2005,26(8):53-57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程内容序化的哲学思考在于:作为一种知识序列,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在于如何使学习的主体——学生容易地接受这一序列。因此,课程序化的教育学思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课程不再片面强调建筑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实际上,“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一个是课程内容的序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在于如何使学习的主体——学生容易地接受这一序列。因此,课程序化的教育学思考强调的是有生命的“机体”(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与“机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课程不再片面强调建筑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实际上,“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1引言新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不仅是文本文件,而是体验课程.它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体现这种新的教育观念,达到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课改实践后,学校的课表上出现了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它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  相似文献   

9.
浅谈交互式教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课改在全国中学展开,研究性学习与师生见面,这种全新的课程给师生带来"清水出芙蓉"的感觉:昔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风吹雨打花落去".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地学习,是接受知识与搜集信息的处理器.教师不再是一桶水,不再是知识的传送机,而是一条开放的小河,是教学的管理者、引导者,同时又是顾问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程不再是教科书,不再是教师的材料,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因此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和教案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对课程进行重塑,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项目教学法以实施某个特定的项目为载体,在职业情境中实现行动能力生成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提高职业能力,整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及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与主导者,而是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咨询者及评价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主要针对项目教学法在数控铣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下,高职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呈现"平行结构"形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局限于零散的知识点。而以过程为逻辑的行动体系则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从而使其结构呈现"串行结构"形式,从而使每个工作程序都表现为有机整体,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实现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章节为例,分析该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建立起以行动导向为目标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颜正恕 《成人教育》2013,(11):46-49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本位课程论成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与行业企业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成为科学的改革方向。新的课程体系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学生在动态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整体体验。通过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入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活动,不但形成显性的知识能力体系,而且还激发学生隐性、个性化的、新的、序化的经验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学习、能工作、能思考、能创新的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准员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认识到课程不再是制度课程,而是体验课程,教学也不再是忠实实施课程计划,而是创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现实生活是数学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也就是说,新课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程学习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任何学习都必然存在于某一具体的环  相似文献   

16.
化学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不再局限于把单纯的化学知识和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究,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能力,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因此,如今的化学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性学习更注重的是传授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谢伟 《文教资料》2012,(28):74-75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和特长的培养。学生既是创新教学的客体,又是创新教学的主体,创新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学生独立行动的能力大大提高。作者首创了"砂纸画"教学,以"砂纸画"为教学主题,开发校本课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课程理念,给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机会,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口的能力。在英语学科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放手",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参与者,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能将预先组织的逻辑体系、严密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必要的学习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出发,课程体系不再以学科为中心,应确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树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全方位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技术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中知识、能力、道德教育目标不够清晰.以及教师的教法体系、学生的学法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体系割裂的现象.从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角度,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关键在于按照知识领域、能力领域与道德领域三个维度设计对应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模块,对每一模块分解出相应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同时针对课程和教学目标,构建教法与学法"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