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意的、伤害性的或破坏性的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行为。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攻击和语言攻击上。行为攻击包括打人、咬人、推人、抓人等行为;语言攻击包括骂人、威胁别人等。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积极预防,同时一旦发现幼儿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就要  相似文献   

2.
黄如珊 《成才之路》2014,(17):56-57
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其发展状况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是一种不良行为。开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刚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的小班幼儿发生打人、推人、踢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什么小班是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小班幼儿都有哪些攻击性行为,对个体"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正,值得我们思考。一、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霞  李南 《文教资料》2011,(21):143+223-143,223
本文作者以两个案例引入幼儿攻击性行为,提出了运用游戏的方法科学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点,原理是:从外部入手,由成人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强制性引导,使幼儿脱离正在或即将进行攻击性行为的环境,从而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缓解幼儿的激动情绪。  相似文献   

4.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意的、伤害性的或破坏性的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行为。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攻击和语言攻击上。行为攻击包括打人、咬人、推人、抓人等行为:语言攻击包括骂人、威胁别人等。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现己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解释也众说纷坛。人们从伤害意图、社会判断、工具性侵犯、故意性侵犯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儿童的侵犯性行为。本人比较赞同把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既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又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不良行为。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其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正常发展。如不及时干预,攻击性行为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品德,甚至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攻击性行为一般出现在小学高年级,而这一时期的少年,思想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稍有不慎,也许就会走上歪路。因此,对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老师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一、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只是简单的品行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性行为指人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岁至4岁出现一个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家庭教育不当是滋生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温床。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攻击性行为是目前中小学中极具普遍性的教育问题。在校园里,学生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常常困扰着家长与教师。笔者认为只有首先明晰攻击性行为的本质特征,教师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对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教育和辅导。攻击性行为应该具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述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内涵攻击性行为是指故意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并且没有社会理由的行为。幼儿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更多的是打人、说脏话和以其他行为方式给人带来不快。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中也有一些行为是不明显的,如生闷气、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告诉他人不和某人玩等。在幼儿初期,幼儿的攻击行为趋势不明显,如果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就可以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攻击便可转化为勇敢、坚强等积极方面的个性品质;但如果忽略  相似文献   

10.
试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以及研究的价值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用踢、打、争吵等方式伤害他人的行为。凡幼儿聚集的场所,总会发生这种情况。按照日本的诧摩武俊的说法,攻击性行为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例如:“拳打脚踢、胡闹这类是单纯的直接攻击,而嘲笑、中伤、讽刺等是间接的攻击。容易引起这类行为的倾向称为攻击性,一  相似文献   

11.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通过攻击、威胁、辱骂等行为伤害他人的心理、肌体,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包括语言的攻击和肌体攻击。这些行为在外来务工者子女身上较为普遍,男孩子更胜一筹。狙击外来务工者子女攻击性行为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攻击性行为特别突出呢?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但菲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实在,现已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解释也众说纷纭。人们从伤害意图、社会判断、工具性侵犯、敌意性侵犯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儿童的侵犯性行...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是不良心理的反映,因此预防和矫正学生攻击性行为,从根本上说,应该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着手.杜绝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最佳途径是预防,而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地处理,防止造成更恶劣的后果.下面笔者介绍三种矫正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为社会规范所接受的消极行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幼儿时期发生攻击性行为,会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健康发展。同时,攻击性行为发展具有阶段性,持续性的特征,所以在幼年时期发生的、尚未形成固习的攻击性行为,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和矫正,在成年以后就可能会固性地表现在社会行为之中,造成家庭的不睦,同事关系的紧张,甚至危害他人安全和社会安定,从而给自身生涯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所以,对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继而寻求有效的控制方法,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者致力研究的课题。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心理学研究者在攻击性行为定义、影响因,素、起因以及控制策略、行为矫正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地研究。其中,就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性研究。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做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对问题的阐述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和利用幼儿的意愿使得幼儿受到挫折,是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本实验探讨幼儿在受挫折情况下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变化。二、有关文献的综述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攻击性是一种先天的本能。但更多的人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有人将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点:1.挫折是攻击性行为的诱因之一。2.社会性模仿也是攻击性行为存在的重要原因。3.对攻  相似文献   

16.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起因,以及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在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接纳,其身心发展都会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早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与矫正,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素芳  郑红 《考试周刊》2012,(91):19-20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攻击性是指个体蓄意使自己或他人生理和心理受伤害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统一体。攻击性由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和攻击性认知构成,今后应采用多种方法深入探讨攻击性的含义和结构及如何开展中国化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攻击性行为是常见的幼儿行为问题,不仅是孩子亚健康心理状况的反应,更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诸多缺失。正确及时的引导是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同伴交往方式的关键。对案例中的一名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观察,并深入家庭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缺失的亲子陪伴、专制的家庭教育、二胎出生的影响、沟通交流的无效等。对于攻击性幼儿园的教育,应立足"家园合作"的视角,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多陪伴多鼓励、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较好地削减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20.
攻击行为是常见的一种幼儿不良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易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通过对攻击性行为表现最为明显的小班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以期找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