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九隆神话作为云南较为古老的神话之一,被擢升为哀牢国神话,之后又被采借为南诏、大理国开国神话,表现了九隆神话与哀牢文化、龙文化、王权、南诏、大理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整合,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九隆神话起到了文化过渡与衔接的作用,成为立体、多维之文化整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各种文化力量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以九隆神话为主轴,粘合了民间信仰、社会形态、政治话语等多种文化要素为一体的九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运用西方“原型理论”对九隆神话进行宏观研究,即将九隆神话放到与其他神话的关联,以及整个中国神话系统和神话传统中去考虑,以获得一种更大的研究范式——原型。归纳出九隆神话包含着“感生”原型叙事模式、“龙——大父神”原型、“鱼、水、木”几种意象原型,并加以分析,从中见出九隆神话蕴含着哀牢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些集体无意识经过世代积淀,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3.
九隆神话多学科价值皆备,是深蕴于哀牢民族心灵中的集体记忆。九隆神话在《哀牢传》、《华阳国志》、《后汉书》、《水经注》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且散见于哀牢后裔活形态生活之中。今有《九隆神话研究》一书出版,以多学科的视角对九隆神话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和观点上皆有所获,弥补了九隆神话研究一直以来无专著,仅以单篇论述为主的完整性不足、宏观和微观视野结合欠缺的研究缺憾。现为著作推介和促进学术再探讨之目的,对《九隆神话研究》进行略加述评,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九隆神话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隆神话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让民间讲述者和听众都感到真实和亲切。从叙事视角研究九隆神话,能够为提高欣赏和评论九隆神话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九隆神话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隆神话有着特殊的叙事功能,体现着哀牢夷先民们的原始思维。研究九隆神话的叙事功能,能够确切地展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为提高欣赏和评论九隆神话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九隆神话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古老神话,一直不绝于史。在与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民间传说中九隆神话版本,这些版本的九隆神话的变异,较文献记载中的文本体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伏羲神话和九隆神话都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伏羲神话一般被视为是汉族的神话,但在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流传着诸多关于伏羲的神话。需要强调的是,文中所指的伏羲神话是所有和伏羲有关的神话,而不是特指某一个关于伏羲的神话。九隆神话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神话,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神话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拟从情节内容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出发,对两个神话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九隆神话是我国西南地区古哀牢夷的著名神话。九隆神话中"诸兄共推九隆为王"与"哀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的记载透露出哀牢夷"贵小"的继嗣制与特殊的婚姻形态——伙婚制有关。除伙婚制外,哀牢夷的"贵小"习俗与野合婚、抢婚等婚姻形态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六祖分支"与"九隆神话"是彝族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两个传说。"六祖分支"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彝族主体阿普笃慕部落在云南东川洛尼山分支发展的故事;"九隆神话"则是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的两汉交替时期云南哀牢夷(彝)初始王九隆的故事。"六祖分支"和"九隆神话"这两个重要传说,说明了彝族先民开拓进取与奋力发展的精神以及彝族文明史的悠久,反映了彝族与汉族乃至整个华夏民族一样,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0.
九隆神话反映了原始先民朴素的语言观,情感隐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思维模式。透过九隆神话话语分析,可以发现氏族制度、祖先情结、男权至上、异姓婚姻是其隐喻思维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九隆神话是叙述哀牢民族由来的传说故事,相对于理性的思维来说,其所讲显得荒诞陆离,让人"迷思"。但从历史研究来看,九隆神话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哀牢夷初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特征,更传达了哀牢夷远古的历史文化演变信息,如氏族制度、经济生产方式、婚姻制度、社会风俗的发展变化,为我们了解哀牢文化的进程及其规律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透视角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心理分析理论研究哈尼族神话,得出哈尼族神话中存在着“期待原型”的结论。文章举了许多例子加以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哈尼族神话的期待原型,作者又把哈尼族神话与汉族神话作了比较。文章不止于此,还论证了哈尼族神话期待原型产生的根源,认为其根源在于哈尼族的悲剧历史,具体说来,是哈尼先祖食物匮乏、自然灾害、战争失利和迁徙等苦难经历烙印在人们的心理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科学被有些学者认为是"21世纪的科学",由此也兴起了一种新的科学范式:复杂性范式.复杂性范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都与传统科学范式相区别,并在许多领域逐渐取代传统科学范式,从而引起了世界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口述史是一个二重概念。它既是一套学术体系或曰学科,又是一种方法论。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在运用方式上有同构性,但在研究理念上则有质的不同。有关回忆录、访谈录等是否算作口述史以及国史研究中的口述史是否可信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没有区分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的差别。口述史学是"记忆中的历史",口述史料是文献资料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远古神话从本质上来说是原始先民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解释体系与实用体系。在原始文化氛围中.它的社会功能具体可以包括两个方面:解释功能和社会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6.
旅游卫星账户是当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机构所积极推广的一种测度旅游业经济影响的方法体系.文章从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进程、面临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中国旅游卫星账户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对《镜花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之《镜花缘》对上古《山海经》作了一次浪漫的回照,我们可以从内容和手法上找到二者的许多契合点。由此可见,《山海经》对《镜花缘》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故事外壳的投射、神话色彩的沁染、原始思维的灌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 大思想武器。它不仅是人们反思的智慧和批判的智慧,而且是预见的 智慧、变革和实践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继承了文学创作的传统,运用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物,穿插于故事情节中,如绢帕、汗巾、香囊、九龙佩、鸳鸯剑,甚至还有头发,指甲。不同的信物表现了人物的不同身份,塑造了人物的不同性格,揭示了人物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