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周边的越南、缅甸政府近几年在与我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兴教措施,造成我国边境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失衡和失落感,其国家认同感受到冲击。对云南边境地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探求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以及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普遍信奉民间信仰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布朗族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往来。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西双版纳勐海边境地区中缅两国布朗族在宗教节庆、佛爷修行、跨国婚姻、边贸合作等方面交流互动的考察发现,布朗族边民之间频繁的跨国流动和宗教文化交流,一方面对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以及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给我国边疆的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全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加强中缅边境地区的宗教事务管理,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跨境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对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发展较快,但仍存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普九"巩固难度大、教师队伍不稳定、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等问题。今后应建立"以省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体制,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支持边境地区学校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教育,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边境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边疆与国家的安稳。在对我国中越边境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调查中发现,我国中越边境地区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面临整体效果不佳、学校中国家认同教育偏差、家庭与社区中国家认同教育缺失的困境。在意义重大与面临困境的双重压力下,边境地区的国家认同教育应构建内容上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核心、形式上涵盖文化所有场域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以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对云南边境地区16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汉族朋友的数量、语言、文化等因素对边境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并根据以上分析,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推进学校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大汉语的普及力度,加强边境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社会交往,以及加强边境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心理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社会,少数民族众多,且多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感之于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产物,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也伴随着现代化产生。本文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对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复杂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是对教育全球化、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积极应对。政府主导、校际交流、校企联合,是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途径。合作模式选择、合作过程中,国家利益以及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追求,是未来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中不可回避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和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文化教育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云南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边境多民族的特点,在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同时也为云南边境民族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教育要义和云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发展的优势,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云南边境民族教育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加强边境地区同沿线国家的跨文化交往教育,建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机制,大力发展双语、多语及非通用语言教育,重视边境少数民族国家与民族认同,加强边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推动云南边境民族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卢鹏(1980. 7-),男,湖南平江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长期在红河哈尼族地区和中越边境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工作,并围绕"边民跨境流动""国家认同""边疆稳定"等问题进行研究,先后分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滇越边民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越哈尼族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中越国际合作基金项目"云南与老街地区跨境民族关系研究"等9项,先后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0余项。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安全是国家安全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而边境教育的安全则是教育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客观把握边境教育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先后对云南省多个边境县市开展了为期近3个月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边境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生、家长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度较高,但是仍存在着对国家认同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教育脱离边疆实际、办学质量不高以及忽视相邻国家教育发展对我国边境地区教育产生负面作用等影响边境教育安全的显性和隐性的因素。因此,教育需进一步贴近边境地区区位及多民族文化特色,强化国家认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认同、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凝聚力、提高边境教育安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26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在云南边疆地区,跨境民族在宗教信仰、跨境婚姻、族群文化、族群认同、政治认同、行为规范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共振效应,这一效应往往影响和制约着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中越陆地边界勘定顺利完成,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广西、云南两省与越南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得到深入,为迎接中越建交60周年以及中越历史上第一个"友好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同志们与军事部队、当地地下党员团结一起,在军事接管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云南省、地、县、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彻底打碎了国民政府在云南的反动官僚机构;同时,通过征粮剿匪、土地改革等方式巩固、建设了云南省人民政权,有力保障了新中国在西南边疆的统治,为边疆云南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4.
论文对云南省河口口岸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及中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中越边境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方边贸政策、口岸基础建设滞后和越南老街口岸发展带来的压力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国家给予口岸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设经济合作区,统筹整个口岸协调发展,促使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军队缅北作战的失利,途经云南通往缅甸的国际援华运输线滇缅公路完全被阻断,滇西边防告急,于是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康青藏地区的战略地位迅速突显。国民政府为了开辟新的备用国际交通线、加强国防建设和推动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遂饬令交通部相继赶筑了川康、康青、青藏、青新等公路的部分路段,并提出了养护公路的方案。因诸多原因,这些公路粗通试车后旋即废弃,在民国后期再未有机动车辆通行其上。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青康藏边筑路活动开启了藏区现代化交通建设的先河,这对加强康青藏边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和区域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不无裨益,亦为新中国成立后藏区交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濮人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是古代濮人的重要聚居区,位于滇西澜沧江西岸的德斯里是云南濮人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濮人在此繁衍生息,我们除了通过当地的原始文化遗迹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加以考证外,还可以进一步从当地的风物、传说等方面加以求证。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由此发展起来的滇西北民族文化旅游颇具特色。文章在广泛调研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开发的几种类型。同时,基于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角度,就目前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规范管理、培养人才、坚持创新、打造品牌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巴国土接壤,地缘政治关系特殊。两国经贸存在基础薄弱、交通不畅、安全制约等问题,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提升空间巨大。以中巴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合作载体,以新疆自治区为合作前沿,以能源、农业领域为合作重点,以交通运输建设架构合作贸易走廊,是提升中巴区域经济合作水平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9.
试析广西沿边开放对建设云南桥头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广西地缘优势突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合作机制完善、优惠政策全面,以及受到东盟国家重视等。近年来,广西沿边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云南可以从广西沿边开放的实践中借鉴成功的经验,为云南桥头堡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