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审美价值"是书画收藏的第一原则。因此,作为收藏家及爱好者,收藏的也应当是"审美价值"。什么作品具备审美价值,什么作品就值得我们来收藏。许多真正能成为10年、20年后"书画大家"的艺术人才,现在大都在勤勤恳恳,韬光养晦。如果真的想找到他们,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书画朋友圈,多看展览。这样,慢慢提高自己的眼界,做真正懂书画的人,逐  相似文献   

2.
元诗"四大家"歌行的题材取径多元丰富,又以酬友寄赠、忧念民生、题写书画等为其歌行体诗歌的主要生产方式。四人与道士羽流、多族身份诗人的多向互动,全面体现了元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气度;对社会矛盾、林泉之思等内容的揭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特有的时代情绪,具有一定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内外书画市场的日益发展及收藏者对收藏认知的不断成熟,书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逐渐被认可。书画收藏热的兴起,使书画价值越来越明显地展露在人们面前,投资书画已然成为时代风尚。就书画收藏的价值来说,大体包括社会价值、收藏与鉴赏价值、流通和经济价值、金融价值、装饰价值五种。书画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从深层意义上反映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因而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随着书画市场的繁荣,国内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创办私人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正3月30日上午,由吉林省老年大学、中共洮南市委宣传部主办,吉林省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中国关东兰亭书画会、洮南市文联、洮南市永康街道办事处承办的"翰墨溢彩——省市书画联展",在永康办事处永电社区开展。"吉林省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洮南创作基地""洮南市文联艺术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同时举行。吉林省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周国军,洮南市  相似文献   

5.
六朝书画"风骨论"是在魏晋以来强调文学、艺术作为作家"情性"的外化并因此可以成为其生命价值的体现的文化环境中得以确立的。在这一时期,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加强,对于书画、文学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功用价值方面,"风神骨气"被移用到书画评论领域而成为了人们对于书画创作的一般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5月28日,陕西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书画联展在亮宝楼隆重开幕,来自陕西省的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1000余人参加了展览开幕式。这次书画联展,是陕西老年大学庆祝建校3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是陕西省各级老年大学贯彻"实践素质教育、培养老年人才"的办学宗旨和全省老年大学书画、摄影  相似文献   

7.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邓椿《画继》作为北宋重要的艺术批评资料,其艺术观点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劳动造就人类,人民创造历史。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携手县老年书画联谊会共同举办了"庆五一·翰墨流芳"书画剪纸作品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书画、剪纸作品78幅,其中书画62幅,剪纸16幅。老年大学广大学员和县老年书画联谊会全体会员以满腔的热情,把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倾注于笔端,创造出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涟水县外国语小学全方位挖掘"米公"文化的教育内涵,将学校的书画教育课程建设与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相结合,确立"翰墨凝香润童心"的书画课程发展理念,以"米公"文化引领墨韵课程建设,培本固原,以点带面,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书画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底,首届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评选揭晓,霍邱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霍邱老年大学学员刘伯铜火了:他荣获特等奖,而且名列榜首。能在全国近两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消息传来,霍邱老年大学校园内一片欢腾。紧接着,在全县"双拥书画大赛"和"临水酒业杯"迎春书画大赛中,他又连续获得两个第一。真是好戏连台,捷报频传。  相似文献   

11.
吴昌硕是金石画派的开派鼻祖,其作品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以篆籀笔法入画。因而,他的作品在继承文人画传统之时,又将金石之气注入其中,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12.
<自叙贴>是唐代僧人狂草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线条细瘦圆劲,外柔内刚,飘逸飞动而又骨肉停匀;结字优美而生动,章法前缓后急,上下贯通,一气呵成,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不凡的领悟能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至今无人能超过他.  相似文献   

13.
郑燮的文学主张与他的书画一样标新立异,他心系国计民生,倡导文必切于日用,主张写经世文章。他认为文章最高境界是"沉着痛快",写文章应该一针见血、酣畅淋漓。他还要求,作文当"自出己意","自树其帜","作主子文章"而不作"奴才文章"。郑燮的这些观念,对打破当时沉闷的文化空气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一位既善于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又善于创新,不断求新求变的人。他的书法艺术融汇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精华,但又不拘泥于成法,不囿于古人碑帖。他早年学楷书,继而习行书,晚年攻草书。他博采众长,独树一帜,终于孕育出独创一格的"毛体"书法艺术。毛泽东的书法用笔结体精到巧妙,具有方圆并用,藏露兼施;欹斜取势,以斜求正;左垂右曳,左伸右敛;左收右展,重心右移;重按轻提,肥瘦兼施;简省笔画,替代繁复;笔断意连,牵丝连属等特点。谋篇布局气韵贯通,常见字体或参差错落,奇大奇小;或奇粗奇细,奇重奇轻;或简洁疏荡,疏密有致;或上重下轻,上密下疏;或左重右轻;或有行无列;满纸墨迹飞舞,云烟缭绕。其书法风格雄健豪放,气势磅礴,高秀飘逸,神采飞扬。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与他的军事指挥艺术、诗词语言艺术、辩证思维艺术一样,堪称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苏轼说黄庭坚书法有“三反”,他的成长经历与人生际遇使他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他又不甘平庸,有用世之心,故似敛而实纵。其书法以纵代敛,寓巧于拙。人书互见,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起"、"承"、"转"、"合"分别表征着一次性书写过程的开端、发展、变化和结束。正是在起、承、转、合的连续性转换过程中,书法作为时间性艺术的特点得以清楚展现,书法是"时序展开"的艺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这一切都是在书法时序展开的过程中通过用笔的起、承、转、合来实现的,正是书法用笔的起承转合体现了书法形式随机生成和变化的内在肌理。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书法以韵取胜,骨气风神兼备,意拙实巧,形体清劲而丰腴,秀美而挺拔。主张书宗《兰亭》,遗貌取神,不拘于形体,学其韵味,欹侧反正,秀逸洒脱,体势开张,伸缩聚散,气息奇奥高古。一改百般装饰的"媚妍"之书风,脱俗、率真之气跃然纸上,呈现中和之气、名贵气象。山谷书风影响广泛,文征明、徐文长、郑板桥师承逸势奇状,意韵、纵横有象。  相似文献   

18.
颜真卿书法的"篆籀气"源自其深厚的语言文字学基础,其书法的用笔与篆书相通,由此所表现出的圆劲婉通、虚和中含之美与篆籀书体特点相合。颜体书法符合造字规则,尽合字学,能够起到正字正体的规范作用,合乎文字之义理。颜书由技入道,技道两进,堪称"尽善尽美"。这便是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合篆籀之义理"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9.
姜夔以“精神”、“风神”论书和以“气象”、“韵度”论诗,在根本上都是主体神采风貌的体现。诗书可观人之精神性情,创作者的涵养直接决定诗书的意格。作诗须含美刺义理,书写须依点画施设情理,诗书虽形式变化多端而义理法度不可乱。同时,他又主张不被重形式之今法所缚,精思悟人以自成一家。书论中笔法的萧散洒落、“尽字之真态”和诗论中的“天籁自鸣”、“无见乎诗”,均通向了“自然高妙”的审美旨趣。在反对雕刻、“剥落文采”之后,最终形成了中和平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书谱》充分肯定了书法的社会功用和艺术功用,深刻地揭示了书法的艺术本质,具有卓越的美学思想,高明的艺术观;坚持发展的观点,提出反对泥古。在缝承与创新的关系上“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充满辩证思想,是艺术辩证法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