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0篇
综合类   2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的社会化素质要求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组成的整体。幼儿的社会化,必须促进其各素质要素的全面发展,不能“挂一漏万”,让孩子片面发展。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对幼儿的教育要善于补短,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现在不少家长在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让其学琴、学画、做算术题,把孩子关在家里,限制其正常的社会交往,使孩子的个性发展很不健全,各种素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要使孩子的社会化得到全面发展,应注意到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郑板桥身上充分体现了自信、自豪、自强的人格特征,同时也体现出郑板桥尊重他人,敬重他人、爱护他人的仁者之风。特别是郑板桥瘦己谦退,不与人争的美德,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3.
“高原现象”描述的是一种缓慢的前进状态。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已经使中国的素质教育有了较大的突破,这种突破就在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在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素质教育尝试,基本拨正了教育的方向,走出了应试教育的藩篱。  相似文献   
4.
组织文化可以引导人的价值取向,激发人的工作激情,约束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以组织文化引导组织成员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组织文化激发组织成员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以组织文化约束组织成员的不良行为,以组织文化提升组织成员的基本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把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韩贞是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他继承王艮、王襞率性而为和心之妙用的思想,十分重视人心对于人的行为的主宰作用,倡导人发扬主体精神,解除束缚,冲破干扰,随心而动.同时,韩贞深刻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强调顺其自然,适应社会,并在主张率性而为的同时,主张进行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万事以"中"为准,以"宜"为要.  相似文献   
6.
韩贞把看书学习视为养生和成圣成贤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学习既可以养心,又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他要求学习者有一个诚实的态度,并指出,在学习的问题上只有精神到处,才能学有所成。为此,他特别强调时时惜阴,争分夺秒,要求人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集聚高层次人才,首先要建立人才畅通流入的招引机制。从集聚人才的长效目标来看,科学规范的招引制度是人才集聚基本保证。根据中国医药城的发展经验,集聚高层次人才,首先要建立高层次人才高端"猎聘"制度、高层次人才特殊流入制度和高层次人才载体接纳制度。中国医药城之所以产生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就是因为其在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建立了较为科学的高层次人才招引机制,破除了人才政策壁垒,打通了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8.
统治者必须勤政,这是被古今中外历史证明了的一个普遍的真理。我国古代勤政理论非常丰富。古人认为,勤政不是盲动,不科学的勤政,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误;勤政必须讲“道”,不顺应客观规律,只能受到惩罚;勤政必须讲“众”,一人独勤,难以进行科学管理;勤政还必须讲“义”,如果只为私利,则容易误入歧途,有损吏治。因而勤政必须讲“勤”、讲“道”、讲“众”、讲“义”。  相似文献   
9.
"好为人师"是王艮的最大特点。王艮的"好为人师"体现在以教为乐的盼教欲望上,体现在有教无类的广泛对象上,还体现在诲人不倦的精神境界上。王艮之所以毕生孜孜不倦地从事讲学实践,是因为他把为师之道看成积极用世的一种具体表现,把为师之道看成最为重要的救世之道和化俗乡里、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不仅书画艺术高超,学术思想丰富,其佛道之缘以及禅学思想也受到社会广泛的注意。当然,郑板桥的禅是一种乱禅。他喜游禅林,广泛结交佛道高人,但他并不入佛道;他讲佛理,讲道学又讲儒家之道,所以他既想出世又想入世;他特别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但又想经世泽民,常怀干一番大事业的英雄之志。当然,郑板桥三禅虽乱,而儒禅在他的禅学体系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