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霭生 《新读写》2012,(5):46-49
【探源】 出自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相似文献   

2.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相似文献   

3.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赏析]此诗为唐朝诗人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所作。首句即切题。“劳歌一曲解行舟”,在涂染着离别色彩的谢亭,诗人为即将乘舟离去的游人吟唱送别。简单的叙事中已透露出无奈的离别意绪。次句“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江上景色。青山夹岸,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浩荡秋水,画面设置洒脱飞动,色调搭配鲜艳明丽。“红叶青山”乍看似与离别之情不大相调。细味,这恰是一种反衬。正如…  相似文献   

4.
<正>“雨”是古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意象。翻开书卷,可发现文人笔下的雨有着不同的滋味。有的抒写悲苦,如“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有的体现雅致,如“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有的叙说别情,如“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有的流露禅趣,如“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方岳);有的感悟人生,如“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等等。  相似文献   

5.
江淹在《别赋》开篇就如斯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的确,我国古代的诗人们已把离情别意倾诉得让人刻骨铭心,黯然销魂;而其运用的手法,亦是精妙绝伦,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宋之问不尽的期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月下的独白;“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是高适美妙的梦幻;“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无奈的选择;“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崔护自作多情的遗憾;“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是许浑无言的感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凄…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上阕前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明白如话,所以教材也没有注释。但在教学中,正是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这两句的大意是:“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我以为这样解释未必妥当。理由如下:第一、这种理解与该词下面的内容相矛盾。既然春天“刚刚”在一送一迎中“回来”了,那么作者填词的时候就是春天。但接下来作者又说“已是悬崖百丈冰”,极写冬天的严寒。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再说,春天已经到了,还用…  相似文献   

7.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妙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我以为都没有切中要意。领会这一妙句之“眼”在哪里?在“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伤”字上,在“酒醒”之后的“愁更愁”上,一句话,在于借物寄情的贴切,在于烘托渲染手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句:“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为什么对于“日暮里”这个地名目,直到廿多年后还记得呢?鲁迅没有说明。我以为这同样是作者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只是比较隐晦曲折罢了。  相似文献   

9.
开学第一课     
今年执教毕业班,按照惯例,一开学我总要送给学生一句话作为班训.前几年,我都是把《吕氏春秋》里的一句古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送给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  相似文献   

11.
柳永的《雨霖铃》词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为历来人们所喜爱与欣赏的写离情别绪的典范之作。而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千古为人广为传诵的名句,甚至有人以此作为代表柳词的特色,宋泽元《忏花庵丛书》本《类编草堂诗余》卷五杨升庵批云:“此词只是‘酒醒何处’二句千古脍炙人口……。”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和哥三复、三接号称为“柳氏三绝”。他在仁宗时(1034年)应试中进士。因其写的《鹤冲天》词里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相似文献   

12.
放飞孤独     
喜欢《独坐敬亭山》是有原因的。我爱山爱海,虽不是出世高人,但那种与自然相亲的感觉实在令我每一个毛孔都感到舒畅;我爱读诗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所以,我与“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简直可以说是深情款款了。自己先爱,才能让学生爱。上课了,自然要加一些作料的。“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使多少中国人眼泪汪汪;有这么一位诗人,他一生写诗无数,被后人称为诗仙;有这么一位诗人,他酷爱饮酒,斗酒诗百篇。他就是——”“李白。”《静夜思》《望庐山瀑…  相似文献   

13.
一、谈话揭题,轻触“一丝绿”1.师出上句,学生按照对句的要求说出下句:桃红、青山、日出江花红胜火。(柳绿、绿水、春是江水绿如蓝)师:同学们的对句中都有一个“绿”色,青山碧水,桃红柳绿,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跟着作者(宗璞)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走一遭,去领略那一份独特“绿”。(板书课题)2.音乐渐响起,师配乐范读全文。3.师:同学们,你是否也被西湖的“绿”所吸引,而使你流连忘返,再回过头去看看,刚才我们一起走过哪些地方?请同学把回答的内容写在黑板上。(雨中灵隐、道路两旁、飞来峰上、峰下小路、冷泉亭畔、花港观鱼)二、初读课文,拣拾“一片…  相似文献   

14.
一、送别诗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相似文献   

15.
被动句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常用引进施事者的介词“被”字来表示,如:“你的意见不会被大家采纳”。主语“意见”是受事者,是“采纳”的对象,“大家”一词是“采纳”的施行者,称为施事者。如果去掉“被”字,用“大家”作主语,“你的意见”作宾词,句式就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大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施事者作主语的,叫主动句;受事者作主语的叫被动句。上面被动句里的施事者“大家”如果不用,就成为“你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这句也是被动句。如果把这句里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被”取消,就成为“…  相似文献   

16.
时值金秋,校园里桂花盛开,到处弥漫着沁人的芳香。我突然想起学生们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刚刚背诵过的描写花香的诗句:“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桂花香。”(《安宁道中即事》)于是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尝试化用这一诗句,来描写校园的花香?学生兴致高涨,跃跃欲试。化前面一句颇为顺利,学生普遍把“平原”改成了“校园”;还有几位学生把“日暮”改成了“清晨”,理由是,早晨来上学时闻到的桂花香特别浓郁清新。但化第二句却卡了壳,由于秋天校园里花的品种不多,加上平时少有留意,学生始觉心中材料匮乏,“众里寻香千百度”,终无着手处。就在苦…  相似文献   

17.
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① 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②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注 ]①芒鞋 :草鞋。②萧瑟处 :指原先淋雨之处。【新读】本词乃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时所作。从黄州去沙湖途中偶遇小雨本极寻常 ,而词人却从中悟得一番有关人生的哲理 ,写出如此清新隽永的佳构 ,就不能不叫人称奇了。词的上片起二句劈空而来 ,风雨骤至 ,竟“穿林打叶” ,声声入耳。“莫听…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外侵内腐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及本国封建主义的伟大斗争时代。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炮火中,杀我人民,夺我主权,倾销鸦片,割地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满天风雨满天愁,天涯何处是神州?”康有为目睹当时人民的苦难、  相似文献   

19.
一 、 阅 读 下 面 一 首 诗 , 然 后回 答 问 题 。 送 别 王 维 下 马 饮 君 酒 , 问 君 何 所 之 ? 君 言 不 得 意 , 归 卧 南 山 陲 。 但 去 莫 复 问 , 白 云 无 尽 时 。 1.下 马 饮 君 酒 一 句 中 的 “ 饮 ”是 什 么 用 法 ? 如 何 解 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 何 理 解 “ 君 言 不 得 意 ”中 的 “ 不 得 意 ” 三 个 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但 去 莫 复 问 , 白 云 无 尽时 ” 两 句 表 达 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思 想感 情 ? 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20.
回家三部曲     
背景重现:秋果发现桑桑这几天神情恍惚,注意力不够集中。晚饭后,秋果决定到桑桑家看看。桑桑家门虚掩着,屋里很静很静。秋果从地上捡起一张纸片,只见上面写着:“老爸,你别走……”这是怎么回事?请你叙写它的前前后后,要注意写得生动感人哟!想像火炬接力者:徐菁阳冯玉婷编辑絮语:一副恍惚的神情,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语背后,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走进本期“想像时间”,你会为孩子们的“计谋”而激动,你更会为那满天的流星而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