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少数民族水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在其水事活动中创造和传承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以水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综合体。其内涵主要是水信仰、水技术与水制度的三维合一。全面研究少数民族水文化,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水文化学科建设,解决当代水困境问题,修复、重建水生态,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摩史”、“布摩(毕摩)”和“苏尼”是彝族民间信仰的表达主体,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摩史”在彝族历史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摩史”与“布摩(毕摩)”一起构成的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曾经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机而高效的模式,逐步恢复这种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是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过程中一种值得探索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自娱性舞蹈艺术,它集中体现了彝族生态背景、生产体验、生活场景。文章从“源”“圆”“元”“原”四个维度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反映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其历史文化意蕴,求其创新发展之路。文化不可脱离生境而发展,因而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所处生境的保护也是对其文化传承与保护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文章通过“入境”研究和“造境”传播两种途径切入,对促进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前彝族民间信仰具有许多社会功能,具有促进村寨和睦、传承彝族文化、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维护基层信仰安全等积极作用。在彝族文化的研究工作,以及彝区新农村建设事业中需要透过宗教的外衣,重新审视和挖掘彝族民间信仰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舞蹈作为艺术,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是毋庸置疑的。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源于贵州彝族特殊的婚俗,生动地反映了贵州彝族的社会面貌。根据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和外国舞蹈美学思想,作者认为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传承和传播贵州彝族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6.
"摩史"、"布摩(毕摩)"和"苏尼"是彝族民间信仰的表达主体,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摩史"在彝族历史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摩史"与"布摩(毕摩)"一起构成的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曾经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机而高效的模式,逐步恢复这种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是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过程中一种值得探索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彝族是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毕摩在彝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毕摩在彝族文化传承中的教育作用的探讨,使当今的人们能够对以毕摩文化为核心的彝族文化形成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所产生的互动因素,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繁多的彝族自称和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方言或土语众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龙文化”在徽州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传说方面,“龙”信仰是重要的传承形式,传承过程中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征;在生态方面,重视“龙脉”的理念体现了生态保护意识;在空间地名方面,以“龙”为名的现象自唐宋时期已有,至明清时逐渐增多,这也是“龙文化”在徽州民间加速传播的重要阶段;在民俗方面,舞龙、闹龙灯、赛龙舟等活动中的仪式反映了徽州人对地方“龙文化”的记忆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从毕节彝族体育文化的起源入手,以文化生态学视角审视彝族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生态环境决定了毕节彝族体育文化事象的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毕节彝族体育文化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具有主观能动性。阐释彝族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毕节彝族体育文化资源,从而促进毕节彝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滇中彝族地区的"送白虎"事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彝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这种鲜活地呈原生态般存现于彝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是生殖崇拜文化的典型。从研究"白虎"事象进入彝族文化圈可切近彝族精神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2.
彝族民间信仰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积累下来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信仰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为利用、永续发展的观念及知识,对当前彝区现代化发展中处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14.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彝族酒文化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歌、酒舞为表现形式,反映出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形态。毕节彝族家酿的酒的种类各异,酒具造型古朴典雅。彝族的宗教信仰、人生礼仪、历史心性通过酒在社会生活的仪式中得以体现,酒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彝族生态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有直朴的认识,把树木分类管理,在生产活动中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从事农业生产,形成自身的农耕明和生态化。但它毕竟与现代生态化的要求存在差距,只有吸收科学的生态明观,彝族的生态化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楚雄彝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楚雄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彝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余舒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21-25,50
彝族丧葬仪式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其形式、内容各异。威宁蘑菇村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虽然丧葬仪式有其它民族文化互融的成分,但是也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彝族丧葬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由其社会性、集体性、环境适应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取向,结合凉山州彝汉双语预科语文课程阅读与写作两大教学板块,以语文美育与这部分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设为研究内容,从当代彝文文学、彝族汉语作家文学、多民族/国别文学的审美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指出语文美育对凉山州彝汉双语预科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设的作用:延续与重塑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结构、文学民族性与文化共同体的“中”“和”、培育人类情怀和世界胸怀、实现审美心理结构物态化。由审美心理结构促进文化心理结构的整体发展,使之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