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伦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听说李白被贬官后周游到湖北一带,很想认识这位诗人。他知道李白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赏花,二是喝酒。于是他给李白写了一封信,说泾县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希望他到泾县畅游。李白兴致勃勃来到泾县,奇怪的是到达之后却不见一朵桃花,只见几家酒店,与信中所说大不相同,心中不禁疑惑起来。看着李白迟疑不解的神情,汪伦开心地笑了。他说:“我信中的桃花指的是潭水名,这里有桃花潭方圆十里,所以称十里桃花;我们这里酒店的主人姓万,人们便以万家酒店相称了。我何尝骗你呢?”李白听了之后,对汪伦毫不…  相似文献   

2.
师: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唐朝有个叫汪伦的人.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特别想和他成为朋友,就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道:“李白先生,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请您到我们这里来玩吧。”李白看了信,心想,世上竟有这样好的地方?马上就来了,可李白并没有看到汪伦说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相似文献   

3.
师: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唐朝有个叫汪伦的人,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特别想和他成为朋友,就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道:"李白先生,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请您到我们这里来玩吧."李白看了信,心想,世上竟有这样好的地方?马上就来了,可李白并没有看到汪伦说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只好如实告诉他说:"李白先生,您可别生气呀,我说的‘十里桃花’就是我们这里有一个桃花潭,要是看桃花,还得到十里以外,‘万家酒店’就是姓万的人开的酒店呀!我这样说,是因为太想见您,太想和您成为朋友了!"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要好的朋友.喜欢这个故事吗?故事里说的要好的朋友是谁?  相似文献   

4.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赏析:李白的这首诗叫《桃花潭绝句》,又叫《赠汪伦》。汪伦是谁呢?他是泾川(今甘肃泾川县)地方的豪士。他曾经写信给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等李白兴致勃勃地来到泾川后,汪伦才实话实说:“桃花是一个水潭的名字,实际上此地没有桃花。信上说的万家酒店,是指有一家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一万家酒店。”李白被他的机智友好逗乐了,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开怀大笑。汪伦款待李白游玩了几天以后,又赠送了他名马八匹、官锦十匹。离开的那天…  相似文献   

5.
一、课始“引趣” 占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  相似文献   

6.
李白从四十二岁开始,曾五次到过皖南,足迹遍及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贵池浦、铜陵五松山、泾县、宣城、采石等。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二百多首写于皖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情景交融,以景抒情,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情真意切,历来脍炙人口。多年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但汪伦是何等人物?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文中,称汪伦是个农民,《中国文学史略稿》一书的作者也这样说。《唐宋绝句选注析》、《唐宋诗词探胜》等书也都写道:“据说是泾县桃花潭的农民”…  相似文献   

7.
送你一首诗     
诗人李白倒出了壶中的最后一滴酒。他在这临窗的小桌前已经自斟自饮了几个时辰。这里是使他醉意万千诗情满怀的汪伦酒店。昨天一大早,他就来告诉汪伦自己要登船启程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但是直到现在汪伦还未露面,也不知去了哪里。李白焦急地饮下了这杯桃花春后,抬眼向窗外的大道上搜寻着,他盼望着汪伦能出现  相似文献   

8.
桃花潭送别     
阳春三月,芳草萋萋,河边垂柳依依,万千柳丝犹如小姑娘的秀发随风飘拂。桃花映红了潭水……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迎着扑面的春风,大诗人李白手挽行囊,匆匆行走在桃林旁的小径上。他就要离开泾县,离开他刚结识的好朋友汪伦的家乡。早上,他离开时并没有告诉汪伦,因为他不想让汪伦一再挽留。李白跨上了船正要起程,忽然耳边传来踏歌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汪伦给自己送行来了。李白心中一热,下船上岸,紧紧握住汪伦的双手说:“汪兄,你怎么来了?”汪伦着急地说:“先生,你怎么走也不跟我说一声?好让我给你饯行啊!”“哎呀,我给你带来的麻烦已经够多了。…  相似文献   

9.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汪伦》的诗,可谓脍炙人口。历代一些注家把汪伦说为“村民”,是一位普通的劳动人民,也有人以此诗为例,来说明李白与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其实,汪伦不是“村民”,而是唐代的一位名士,并且还当过“县令”。  相似文献   

10.
改写 大家都熟悉《赠汪伦》这首诗,可是你们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 唐朝有个书生叫汪伦,他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一个小镇上。他十分仰慕当时的大诗人李白,只是无缘相识。  相似文献   

11.
贵刊发表了施华君的《评李白〈赠汪伦〉诗》一文,对李诗提出了新的看法:李白诗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描述不合事实,也不能和第三四句相照应。概括起来,理由有两点:其一,汪伦不会在李白离别时让他独自去乘船,然后再去送行,退一步说如果因事耽搁也应当是快步疾走,而不会一路唱着歌、踏着节拍前去送行。其二,苗族的踏歌并非专作送行之用的,而且“踏歌声”三字也表达不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理解李诗应把握住以下三点。首先,“忽闻”是理解本诗的关键。诗中所写的是李白和汪伦告别以后的事。诗的  相似文献   

12.
《赠汪伦》是一首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名诗,如何让学生感受这份真情呢?我想首先得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备课时我偶然发现一则讲述《赠汪伦》一诗来历的小故事。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李白晚年在皖南流浪时,突然收到一封莫名其妙的来信:"先生喜欢游览胜景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开怀豪饮吗?我这里有万里酒店。"李白一下子被这封有趣的信吸  相似文献   

13.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秋天,李白突然接到一位普通村人的来信,邀约他去游览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地方。李白兴致勃勃地跑去后,才知道所谓“十里桃花”,不过是一个水潭的名字,“万家”,不过是酒店主人的姓。李白上了大当却没有后悔,团为写信的汪伦那好客的热情感动了他。清代袁枚的《随圆诗话》里清楚地记载着这则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经过预习,我们知道了“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这个动人的故事,也了解了汪伦和李白成为好朋友的过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总有分别的一天。那么,他们分别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感人的情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赠汪伦》这首诗,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相似文献   

15.
《赠汪伦》是苏教版第十册25课中的第一首诗,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一、导入新课1.说起唐代大诗人李白,那可  相似文献   

16.
机智的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赠汪伦》,诗歌表达了二人深深的别离之情。潭水深千尺,却比不上汪伦送别的深情,可见两人情义之深。然而,名不见经传的汪伦是如何结交上大诗人李白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汪伦本是安徽泾县人,住在桃花潭边一个名叫“万村”的小镇上。他与李白素不相识,却十分仰慕这位诗仙,很想结交他。然而李白大名鼎鼎,怎样才能请动他的大驾,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小镇来呢?恰巧机会来了,李白遨游名山大川来到皖南。汪伦深知李白…  相似文献   

17.
汪伦,因李白的诗作《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传名。但汪伦是何等人物?  相似文献   

18.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经过预习,我们知道了"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这个动人的故事,也了解了汪伦和李白成为好朋友的过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总有分别的一天.那么,他们分别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感人的情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赠汪伦>这首诗,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相似文献   

19.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妈妈:你看这首诗,是谁跟谁分别呢?快快:是李白跟汪伦。李白要坐船走了,汪伦唱着歌来送他。  相似文献   

20.
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游桃花潭,汪伦酿美酒相款待。临走时,汪伦送行,李白甚是感激,至放歌台作《赠汪伦》一首留别,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汪伦为何人?宋本《李太白文集》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汪伦酝美酒以待白。”后人多沿其说,包括地方志。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