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周耀  蒋天民 《现代情报》2016,36(12):114-119
鉴于高校图书馆阅览座位“一座难求”的现状,本文分析了现有座位管理系统的缺陷,结合微信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并以南通大学图书馆为例进行系统开发测试,最后提出了不足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座位管理分析研究的必要性,回顾了深圳大学图书馆座位管理方式的演变过程,阐述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座位管理有效实施的条件及选座流程等,在此基础上,将微信公众平台座位管理与计算机座位管理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座位在使用中存在座位紧缺,使用不均衡,占座严重等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读者需求进行分析,设定了座位优化管理目标,并将O2O服务模式引入图书馆座位分配系统的实践当中,提高服务水平,使每个读者都能公平的使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图书馆座位使用效率和读者的满意度,为读者营造出更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图书馆长期存在的占座现状出发,结合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实际,详细介绍了座位预约系统的功能和运行规则,在分析座位预约系统使用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从适时调整自习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座位预约系统、采用多种座位管理方式、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5个方面,讨论完善现有座位管理水平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图书馆座位预约系统的使用率,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座位资源。  相似文献   

5.
姜维 《科教文汇》2009,(18):140-140,145
本文阐述了目前座位安排方式的设计及其不足之处,指出以人为本的座位编排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具体介绍了在这种座位编排模式下,如何在课堂上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的不断改变,从古至今教室的座位布置方式也在不断的改革。本文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教室座位布置方式的变化,结合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于当代小学英语课堂的座位布置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基于B/S模式的座位管理系统和基于单片机的座位管理系统的实现原理,综合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基于RFID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是更加优化的座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目前座位安排方式的设计及其不足之处,指出以人为本的座位编排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具体介绍了在这种座位编排模式下,如何在课堂上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魏娇娇 《科教文汇》2008,(29):52-52
本文介绍了国外对教室座位安排研究的历史和该领域的发展变化,叙述了教室座位安排与师生互动及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苏州某高校在校读者进行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需求问卷调查及对管理员面谈访问,从用户和管理员角度方面进行需求分析,并梳理了大学生对于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的建议。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在座位管理系统功能开发方面,应该着重考虑使用手机选座、根据人流高峰分时段自动选座、VIP读者优先预约功能、分段定时续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国内航空公司实施收益管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强  朱金福  蓝伯雄 《科研管理》2006,27(6):125-129
收益管理是航空公司提高收益水平的重要技术,其思想已经得到民航业广泛认同。许多国内航空公司使用了国外的收益管理系统,但是运行效果并不非常理想。本文在分析国内航空市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了在竞争环境下的航空公司收益管理的舱位配置问题,分析了影响舱位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方沛 《大众科技》2014,(6):276-278
为解决学生人数激增与有限学习资源之间的矛盾,部分高校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座位资源实现预约化管理,调查得知该措施在资源利用率以及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相对于传统方式有较大的提高,实效性强,建议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毅红 《科教文汇》2011,(5):182-183
高校图书馆读者"占座"问题普遍存在,对图书馆规范管理和资源利用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有素质教育中存在的漏洞。为避免座位资源的浪费,营造文明和谐的阅读环境,需要对读者的素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有高水平的图书管理者。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高校发展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型特种车辆行车状态下驾乘人员座椅部位振动进行测试,分析座椅部位的振动特点,提出相应的振动防护措施。方法选用某型特种车辆A、B进行陆地行驶试验,对驾乘人员座椅部位振动加速度进行测试,分析相应的"疲劳-降低工效界限"的允许暴露时间Tfd的变化规律。结果/结论被测座椅部位振动对应的Tfd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差异,驾驶员座椅部位振动环境最为恶劣,需重点提高对驾驶员座椅部位前后方向振动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统计数据,从音乐厅亲密感的角度出发,探讨亲密感对葡萄园式音乐厅的规模以及演奏台、池座、容积、反射板的尺寸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航空收益管理中非限化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强  朱金福 《预测》2005,24(5):66-69
收益管理是航空公司提高收益水平的重要技术,它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分析做出舱位控制决策。在收益管理中只能观测到受限的订座记录,但是它不能真实反映需求状况。估计非受限的需求是进行舱位控制的关键。国外学者提出多种非限化估计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完全适应于国内情况。本文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估计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在实践中运用。  相似文献   

17.
航空收益管理中不定期票的优化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朱金福 《预测》2007,26(2):72-75
目前不定期票在国外航空市场已经大量实施,并且国内也有一家航空公司在一些航线上开始运作不定期票。不定期票可以很好地利用航班资源,提高航空公司收益。但是目前关于这方面定量分析的论文很少。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定期票在各航班的优化控制方法,此方法建立在民航业经典的舱位控制理论之上,可以很好地与现有收益管理系统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航空客运舱位订座柔性控制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金福  周艳  姚韵 《预测》2006,25(5):70-74
由于航空旅客需求不能准确预测,往往造成航班收益损失,因此研究航班舱位柔性控制方法十分重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柔性控制方法-可召回制度,推导了高需求下召回时补偿和召回前补偿的期望净收益增量公式,以及低需求下召回前补偿的净收益增量公式,同时推导了几种情况下期望净收益增量大于零的条件。最后给出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可召回制度能为航空公司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 novel semi-active variable admittance (VA) concept is proposed, and a seat suspension prototype with a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based rotary VA device is designed, manufactured, and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The conventional inerter with a single flywheel has a constant inertan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by being integrated into a mechanical network with springs and dampers. The proposed rotary VA device comprises a gear reducer, two flywheels and a variable damping (VD) device which is used to connect the two flywheels. With carefully designing, the rotary VA device is compacted and is similar with a VD device in size. The rotary VA device is installed in the centre of a seat suspension's scissors structure to form a VA seat suspension.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equivalent inertance of the seat suspension can vary from 11.3 Kg–76.6 Kg with a 3 Hz frequency and 5 mm amplitude sinusoidal movement by changing the current from 0 A–1 A. By analysing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 hybrid controller with two acceleration feedbacks is proposed. Thereafter, the seat suspension and controller are validated in experiments b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with a conventional passive seat suspension. The random vibration test show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eat suspension; the frequency weighted root mean square acceleration of the seat is reduced by 43.6%, which indicates a great improvement of the ride comfort. The VA device shows great prospect in the suspensio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