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打击乐在京剧音乐乃至整个戏曲舞台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渲染舞台气氛、调节表演身段、配合语言韵律、掌握唱腔与伴奏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以及丰富乐队的音响方面起着积极和良好的作用,而且在以节奏音响带动全局、贯穿全剧、统一整个舞台的节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戏曲演员的表演节奏与音乐节秦密切关联;戏曲是动作的艺术,节奏就是动作;戏曲的舞台节奏以表现人物的行为“过程”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艺术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本文从影像艺术的本体出发,从剧情体裁、结构与节奏等方面探讨了戏曲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表现出多样化,戏曲由于受舞台空间、音乐节奏、表演时间、剧本创作、等局限性的影响,在加上人们的欣赏水平也是逐渐在提高,戏曲艺术的承传与发展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  相似文献   

5.
李渔是一个艺术多面手,他在戏曲创作、戏曲理论、小说、小品文、诗词、音乐、绘画、广告、编导、舞美等各方面都有建树,其中以戏曲理论成就最大。文章论述李渔戏曲理论的舞台表演性:舞台表演性的基础,舞台表演性的具体表现、舞台表演性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冯桂琴 《林区教学》2012,(9):103-104
在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何培养舞台实践技能是关系到专业办学质量的问题。在分析戏曲专业学生舞台实践技能的作用的基础上,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搭建舞台实践平台、舞台实践技能训练的评价方面研究戏曲专业学生舞台实践技能训练的路径,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舞台表演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戏曲体裁的独特性即舞台时间空间的处理方式及其虚拟表现手法两方面论述了戏曲舞台布景虚拟性的重要作用,戏曲的本质是排斥写实布景的,戏曲舞台布景的虚拟表现手法给戏曲带来了自由,解放了戏曲舞台。  相似文献   

8.
剧场、案头是戏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戏曲理论家王国维先生从文学角度研究戏曲,有重案头轻场上的思想,而周贻白先生用通史意义和综合性的全局眼光对戏曲的早期剧场形态进行了总结,认为"非奏之场上不为功"。笔者认为,用新思考、新观念将舞台演出和戏曲案头合理结合,才能使戏曲具有更加丰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代戏曲家为了进行启蒙思想宣传,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改良,引起了传统戏曲中唱、白关系和戏曲语言等方面的变化,促成了戏曲舞台实践由虚拟化、程式化向写实化方面的转变.由于近代戏曲家并没有意识到对戏曲进行艺术上革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他们对西方戏剧并不了解,对传统戏曲创作规律与要求也不熟悉,因此导致了大量案头剧的出现,近代戏曲改良在舞台实践方面总体上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10.
舞台节奏是戏剧表演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舞台节奏的把握和运用,也是舞台演员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舞台上,演员要想演好自己的角色,就需要从内在的心理与外在的表现上把握好相应的节奏,这就需要演员不断的学习与练习,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阶段,就要提高演员在形体上、表情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专业素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演员的舞台节奏把握与表现,让演员提升戏剧表演的专业性,进而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专业程度。  相似文献   

11.
所谓戏曲,就是我国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从产生一来,就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表演艺术。戏曲中独有的表演技巧不仅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所在。在戏曲表演技巧的应用下,越来越多鲜活的艺术形象出现在舞台之上。基于此,本文将从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四个方面来探讨艺术形象塑造过程中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中国戏曲中女演员的地位、作用和不同的艺术形象进行了探究;从戏曲的起源到戏曲发展的成熟直至今日,全方位地对戏曲女演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强调了戏曲女演员在整个戏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和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中国戏曲中女演员的地位、作用和不同的艺术形象进行了探究;从戏曲的起源到戏曲发展的成熟直至今日,全方位地对戏曲女演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强调了戏曲女演员在整个戏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和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传媒的电影和电视网络的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对舞台戏剧特别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强大冲击.在影响传统戏曲生存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作为一剧之本的文学因素成为重要方面.在诸多文学因子中,剧本曲词的诗词意境又是写意和抒情戏曲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传统戏曲和诗词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轨迹的分析,探讨了在大戏剧的视野下诗词传统的继承争新诗的发展对地方戏曲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山西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同宗。它们代表着地方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地方民风民俗。在戏曲音乐表演中,唱腔、表演、乐器的演奏在整个戏曲中是不可缺少的几部分。本文章重点介绍在山西民间戏曲伴奏中的弹拨乐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潘金莲是古代文学中一个成功的"淫妇"形象,明清时期的戏曲对这个人物不断进行重塑。沈王景的《义侠记》使她成为明清时期戏曲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清代花部戏曲中有关潘金莲的剧目大量涌现。这些文本对潘金莲的塑造并不精彩,甚至只是以乡野村妇的面目出现。但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潘金莲却极其成功,演员依靠出色的演技塑造了精彩的舞台形象,其看点主要来自于男性观众对女性美与旦角演员色相的欣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女演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对中国戏曲中女演员的地位、作用和不同的艺术形象进行了探究;从戏曲的起源到戏曲发展的成熟直至今日,全方位地对戏曲女演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强调了戏曲女演员在整个戏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和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戏曲进校园,是一项旨在让全国大、中、小学的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探索戏曲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潜在影响,将戏曲文化植根于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戏曲文学对语文诗词教学的影响、戏曲塑造舞台形象的方法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影响、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课外延伸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考戏曲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节奏是一切艺术表现最基本的组织力量,是艺术魅力之所在,更是艺术生命力之所在。一部艺术作品的形象与形式的和谐、优美、新颖必须合理巧妙地处理好节奏。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节奏美表现在:情节节奏安排长短相宜、急缓相间,戏曲结构铺陈上的顺逆互衬,唱念做打技术布局上的节奏变化,动静权益、有张有弦的节奏搭配。  相似文献   

20.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泛美化"的特征.但究其本源,王国维在<戏曲考源>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即由演员当众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也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所以,登场敷演,是戏剧艺术的最基本特质,没有舞台表演的第二度创作,戏曲艺术的美也不能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戏曲舞台表演便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且在表演中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