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叫韩信点兵的典故: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智谋超群、英勇善战,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然后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同样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究竟有多少兵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数学教材的重要理论之意就是建构主义思想,而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以下笔者就高中数学建构主义解题思想例举如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的第78页例4:韩信是中国汉代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说他在点兵时,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采用下述点兵方法: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结果最后一个士兵报2;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结果最后一个士兵报3;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结果最后一个士兵报4.这样韩信很快知道了自己部队的总人数.请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士兵至少有多少人.分析理解:士兵从1至3报数,结果最后一个士兵报2.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大衍求一术”呢?这要从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谈起。《孙子算经》中记载“有物不知其数”这个数学问题。算题的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相似文献   

4.
“物不知其数”问题是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卷下第26题,术文虽是由特殊问题提出,但却蕴含着一般性,可从其解法归纳为定理。《孙子算经》所提出的问题之一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这个问题的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  相似文献   

5.
“物不知数”与分解迭加策略晨光《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之一,大概成书于公元400年以前。《孙子算经》卷下第26题是闻名中外的“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现有一批...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晋朝初期有一部杰出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书中记载了一个闻名世界的“物不知数”的问题,中外数学家称它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在两晋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数学著作 ,其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现在 .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就出自这些古算书中 .例如“百鸡问题” ,“鸡兔同笼”等问题 ,其中影响较大的问题是“物不知数”问题 ,该题是《孙子算经》中的问题之一 .该书作者孙子 ,是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之一 ,具体生卒年代不可考 ,只知生活于公元 3~ 4世纪 (晋朝中期 ) ,其生平事迹亦不详 ,但与《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并非一人 .《孙子算经》是一部启蒙性的数学专著 ,其中“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 :“今有物 ,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二 ,五五…  相似文献   

8.
《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数学著作,其中“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是世界数学史上著名的问题,中外数学家都称它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其意思是:“一个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求这个数”.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07,(3):54-55
【专题简析】我国古代有一本著名的数学书叫《孙子算经》。书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  相似文献   

10.
有些数学题,我们可以借用数字周期规律解题。例2003名学生排成一行,第一次从左至右1~3报数;第二次从右至左1~5报数;第三次从左至右1~5报数。第三次报的数等于前两次报的数之和的学生有多少名?(200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与解:根据题意,从左至右将第一次和第三次报数情况记录如下:第一次报数:123123123123123123……第三次报数:123451234512345123……因为第一次报数2003÷3=667……2,最后一位同学是报“2”。第三次报数2003÷5=400……3,最后一名同学是报3。而第二次报数与第三次报数顺序相反,所以第二次报数从右至左最后…  相似文献   

11.
《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著作,里面有一个著名的“孙子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译成现代语言为:“有一个数,当3个3个地数时,能余下2,当5个5个的数时,能余下3,当7个7个的数时,能余下2,求这个数。”  相似文献   

12.
《孙子算经》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本文仅仅介绍怎样求出该题解集中最小正整数“23”的两种方法。 1 朴素的累加法  相似文献   

13.
秦九韶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有何?”这是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不少同学见过,它等价于求解不定方程组N=3x 2,N=5y 3,N=7z 2的正整数解N,或相当于求解一次同余式组:N≡2(mod3)≡3(mod5)≡2(mod7).《孙子算经》用十分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俞樾对孙子“卒”字的考辨郭在贻所著《训诂丛稿》189页写了这么一段话: 《孙子兵法·势篇》:“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文中“以卒待之”的卒字,旧注大都训为兵卒之卒,近年来的注本也都采此说。按:此解可商。清人俞樾在所著《诸子平议补录》卷三中,对此卒字曾有考辨,其说曰:“卒字疑诈之误。《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亦以利与诈  相似文献   

15.
大约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算经十书》的《孙子算经》中有一个“物不知其数”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日:二十三.”解决这个问题,有一首别有风趣的歌诀: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载有这样一道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如果翻译成现在的大白话就是: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尽管这道"物不知数"问题最早出现于典籍《孙子算经》中已是公元四五世纪,但民间流传的时间其实更加久  相似文献   

17.
中算史上,除《九章算术》外,还有许多名著。经过历代数学家的传抄和注释,至唐朝李淳风等人注释审定的十部数学教材为:《周髀算经》、《海岛算经》、《九章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辍术》、《辑古算经》和《夏候阳算经》。《数术记遗》和《三等数》是课外读物,系参考书之类,后来因《缀术》失传,以《数术记遗》替补,号称《算经十书》。《算经十书》自唐代始,是国子监规定的必修教材。“凡算学,《孙子》、《五曹》共限一岁,《九章》、《海岛》》共三岁,《张邱建》、《夏候阳》各一岁,《缀术》四岁,《辑古》三岁,《记遗》、《三等数》等皆兼习之”。除规定学时外,还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低年级时就学过有余数除法,它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在我国数学史上留下了很多有趣的题目。在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书籍《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  相似文献   

19.
刘超 《中学教研》2009,(1):48-48,F0003,F0004
大衍求一术是解一次同余式组的一种方法.关于它的产生要从“孙子问题”说起.“孙子问题”是指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下卷的第26题“物不知数”,历代都有人研究,名称很多.例如:宋代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下的“鬼谷算”、“隔墙算”,宋代杨辉《续古摘奇算法》中的“秦王暗点兵”,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中(1593年)的“物不知数”、  相似文献   

20.
《孙子算经》是我国第三部最古老的典籍(ancient booksand records),其中载有一道数学问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