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中央台和地方台都有自己独特的舆论监督栏目。以中央电视台为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等舆论监督类栏目都已经是家喻户晓,起到了标杆作用。而各地方台的舆论监督栏目也各有地方特色。目前,笔者从业的辽宁省营口广播电视台主要开设了如下舆论监督类栏目:《时空传真》(广播专栏)、《今日关注》、《视点》(电视专栏)。其中,《时空传真》栏目曾经获得辽宁广播电视新闻奖首届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舆论监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栏目,因为这些栏目很好地发挥了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那么,如何在新时期实施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呢?一、要提高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焦点访谈》的出现,在中国舆论监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中国迄今为止舆论监督力度最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新闻栏目。它为中国舆论监督事业作出的贡献,除了具有开创性和政治性贡献外,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它以电视传播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一种中国舆论监督的全新的新闻深度报道体系。《焦点访谈》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其中,“四平”的经验就很值得同类型栏目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五月是祖国大地百花盛开的时节。这一期学刊,我们安排了十个栏目32篇文章。在这块园地中,我们不敢说每朵花都鲜妍,但我们相信,总会有几朵让读者赏心悦目。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是广大观众和广电界人士公认的优秀栏目,时统宇同志也是广大读者熟知的新闻理论专家。《专论》栏目中的《电视舆论监督的实践威力和理论意义》一文即出自他之手。作者通过实例,论证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栏目在舆论监督方面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分析主持人的创作体会,论证了这两个栏目成功经验的理论意义。在过去的20年中,广东广…  相似文献   

5.
柯泽  陶开府 《新闻前哨》2004,(11):72-72
在我国,隐性采访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尤其是涉及舆论监督以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每周质量报告》、《法治在线》等栏目,就经常使用这种报道方式。各省级电视台近年来也开始配备隐形摄像机,用于隐性拍摄。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13,(2):31-32
开播19年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13年第一天迎来开播以来首次大改版。新改版《焦点访谈》的时长增至17分钟,每期不再只关注一个焦点,而是关注两个乃至多个热点,并增加了新主持人。改版后的节目将坚持舆论监督特色,更贴近民生,并会强化"有深度、有锐度"的评论功能。央视的王牌新闻栏目《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开播,被很多人视为中国新闻舆论监督进入全面发展,遍地开花的开端。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推出主打的新闻评论栏目,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此后,《南方周末》等平面媒体也迅速在业内崛起,掀起一波新闻舆论监督的高潮,媒体新闻舆论监督出现了泛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央视1994年推出的《焦点访谈》,被誉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品牌"。栏目创办10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对社会的贡献,可以说,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空前的。那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类新闻媒介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积累了成功经验。一批以舆论监督为主的专栏在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中应运而生,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栏目,在社会上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10.
“城乡热线”栏目是改版后的《河南日报(农村版)》开办的,开办一年多来,刊发了许多舆论监督的稿件,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我们知道,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行的作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河南日报(农村版)》的“城乡热线”栏目在正确利用新闻批评的武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上,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改革在社会全方位展开并不断深入,由此触及的各种社会问题、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优秀的舆论监督节目——《焦点访谈》,自开播以来就得到很多受众的认同,从《焦点访谈》这个特殊个案,我们对舆论监督可窥见一斑——报道的深度决定了一个节目传播的效果。本文以《焦点访谈》栏目为具体案例,归纳和总结了舆论引导的概念及其价值意义,阐述了大众传媒在舆论引导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详细论述了《焦点访谈》舆论引导的技巧分析,从中得出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评论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新闻舆论监督是针砭时弊、扶正祛邪、预防失察、惩治腐败的有力武器,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帮助单位和个人纠正错误行为、改正工作缺点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党的各级新闻媒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近几年来,《濮阳日报》利用现有版面,不断开辟新闻舆论监督栏目。除增加《龙乡晨刊》一版新闻舆论监督稿件数量、开辟《桥梁纽带》专栏外,还利用《濮阳日报内参》及时向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反映社情民意,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一种崭新的新闻传播方式"说"新闻,走红大江南北。时光流转到二十一世纪,在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颁奖盛会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闻栏目《新闻快车》,一举跨入了获奖者的行列,与《人民日报》的著名专栏《人民论坛》、中央电视台在中国老百姓中间影响深远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并驾齐驱。这档节目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是获奖单位中唯一的地市级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焦点访谈》诞生 ,随后 ,全国地方台也相继诞生舆论监督栏目。然而 ,近年来 ,地方台舆论监督却步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节目难办、选题面窄 ,监督效力难以发挥 ,老百姓的期望值开始下降。难道地方台舆论监督真的没落了吗 ?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舆论监督的观念要更新。《焦点访谈》诞生以来 ,国人随之也诞生了一种观念 :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 ,就是抹黑出丑 ,舆论监督不利于社会稳定 ;舆论监督违背了以正确宣传为主的原则。这些观念不利于正确认识和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影响其效力的发挥 ,必须加以澄清。舆论监督的选题要准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6.
焦点何在
  说到电视新闻,不能不说到舆论监督,说到舆论监督,自然要说到标志性的栏目《焦点访谈》。虽然《焦点访谈》的前身《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制片人张海潮在回顾《东方时空》开播20年时这样回答他对“焦点”的理解,“我认为焦点不单指曝光社会的不良现象,也不仅仅是突发灾难事件,它应该是近期内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尽管在《焦点访谈》的官网上,节目定位的表述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但它对自身特点的概括依然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可惜,对照近三年网民最关心的热点事件和已经举办十二届的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近年推荐的调查性报道,几乎没有一个事件是因为《焦点访谈》率先揭露或跟踪报道而成为焦点。从网民数量之巨所体现的非专业观众的关切和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的专业性所反映的业界、学界的重视来衡量,《焦点访谈》已经远离了公众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17.
马原 《青年记者》2008,(10):35-36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而强大的监督形式,已经成为媒体制胜的有力武器。从《焦点访谈》树起舆论监督大旗到《南方周末》在舆论监督上的作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几年来,媒体的舆论监督却出现了集体撤退的现象。各类舆论监督栏目纷纷改版或者弱化,媒体的舆论监督进入了“后舆论监督时代”。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9.
1996年5月17日晚9点10分,在令人几乎忍无可忍的一条又一条广告终于播完之后,一个国内观众从未见过的电视专栏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个专栏就是《新闻调查》。这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1993年5月1日)和《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之后,作为新闻改革重大举措推出的又一重头栏目。在它问世并成功地运作了两年之后,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主旋律报道的一种表现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舆论环境的改善,各级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数量上呈现出加强的趋势。继中央电视台开办《焦点访谈》栏目以来,全国各地电视台舆论监督栏目已经遍地开花,推出的一大批社会影响很大的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上各种丑态和劣行进行了公开揭露批评,受到了群众欢迎。但如果认为新闻评论节目就是曝光、就是批评,那就不免有失偏颇了。正面题材也应是我们县级台电视节目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