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阻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高校创业教育薄弱、社会创业环境欠缺、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等三个方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主要由学校教育系统、政府和社会系统、大学生本身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来组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教育、政府和社会、大学生本身"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系统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业能力指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身心素质和各项能力的总和,包括创业思维、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核心要素,并受到家庭和社会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还不是很高。因此,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并且要使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合作为大学生创造实践平台,才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作为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过程中法律风险同时存在。在具体构建过程中,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从国家、高校、教师三个层面组建"多方参与"的服务队伍,搭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开展"全方位"的融媒介法治文化推广,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与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存在教育理念、办学机制、协调管理以及推进力度等反面的困境,这些困境的突破需要从学校的顶层开始改变观念、提升理念,破除"孤岛效应",协同育人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采取多方协作,以达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方针,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本文在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创业教育过程存在的创业计划不明、成功率低、中低层次项目多和对国家优惠政策不熟悉等问题,提出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的指导、孵化优势,加强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取得创业成功。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中存在许多问题,即我国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我国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缺乏政策扶持。为此,需要全面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7.
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创业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完善西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分析贫困地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通过对西部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调研,剖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校、政府、社会、大学生自身等不同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对策,以期完善西部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15所高校99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大学生创业能力由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三个维度构成;(2)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创新精神不足,制约了大学生创业行为和创业结果.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突破口。在深入明确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和人本性,培养内容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培养过程缺乏融合性和连续性,培养途径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等主要问题,提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的培养对策,以期通过"三因"教育,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邢晓 《文教资料》2012,(10):107-108
开展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高校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却与预期相差甚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不足仍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走向创业的成功之路。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提高效益和提升效率是"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办法,高校"供给侧"改革应当注重教育供给效益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大学生自主就业和创业存在诸多困难,而"供给侧"改革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为此,借鉴发达国家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制度环境;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社会舆论氛围和自身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创业型人才,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格等多方面的系统养成教育,既需要"课程化"教育,亦需要发挥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校园创业教育实践层面,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并以大学生"校园英语"服务社的构建为例,展示实践研究成果,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创业效能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地界定创业效能感的内在结构,有助于剖析创业效能感的形成机制,探索提升创业效能感的教育手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策略。基于扎根理论,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经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和总结,验证了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效能感由营销能力效能感、创新能力效能感、风险承担效能感、抗压能力效能感、关系协调效能感、责任使命效能感、管理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能力效能感8个维度构成。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针对每个维度进行的教育干预都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效能感。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辽宁省高校的创业教育,甄别和培养机会型创业者,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治素养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应对能力弱、法律帮扶需求高、风险发生范围广等情况。高校法律风险教育边缘化、政府配套法律服务政策片面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应有效联动、互相配合,从政府主导健全法律帮扶政策机制、学校补齐创业法律教育短板、社会形成多方主体帮扶合力三条路径出发,加强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教育、建立创业法律风险防范实训课堂、提供创业法律风险定点援助咨询、进行创业法律风险动态评估检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构建良性循环的创业支持生态。  相似文献   

15.
韦卫红 《广西教育》2013,(15):172-173,183
阐述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创业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能力在创业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创业能力概念的推演以及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的分析,构建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组成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三维结构图。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的共识性要素进行实证检验和筛选。最后结合专家意见,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要素,提出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是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观念转变的必然趋势。但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高校创业教育应抓好创业意识培养,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加强创业课堂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国家、社会及高校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文章从分析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定义与构成入手,剖析大学生创业软实力不足的具体表现,提出重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氛围等,以帮助大学生个体提升创业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是推动其创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可持续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三步走"的培养模式,重点阐述了如何在"三步走"的培养模式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是大学生获取竞争资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提高创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提升社会资本获取能力。社会资本具有资本属性,可以带来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社会资本的取得需要时间、精力、金钱的投入,需要积累,大学生社会资本稀缺。创业教育应培养大学生社会资本意识,提升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大学生在创业中获取社会资本能力应在创业实践中培养,社会资本的积累有一个阶梯性过程,生存型创业项目具有风险小、门槛低、上手快的特点,大学生通过生存型创业项目在寻求、整合创业资源中扩大人脉资源,积累社会资本,提高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提升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