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世界的中国纪录片——透视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于2004年1 2月8日至11日在广州召开,这是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学术研讨会的延续。本次大会的宗旨是“进一步建立中外纪录片交流的平台;与国际纪录片电视机构制作人、投资商、分销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主题是“青少年儿童的故事”——今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成长的道路以及社会如何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 5部影片参加了评选项目。在4天的时间里,大会成功组织了纪录片展播、评奖、展映、论坛、交易等多项活动。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由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广州电视合作为大会执行机构的 200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干2005年12月6-11日在广州举行。本届大会通过一系列评优、研讨、中外优秀纪录片展播以及中外纪录片交易,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媒体、纪录片制作人以及专家学者的眼光。一、评优:以“今日女性”为主题本届大会将关注目光投向了“今日女性”这一特定人群,要求与会纪录片通过影像真实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  相似文献   

3.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纪录片诞生11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是纪录片叙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和某类叙述者不断调整、消亡的历史.参加200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送来的510部纪录片,呈现了当代中外纪录片叙述者的整体群像,它们是用第三人称叙事的创作者,是不说话的创作者,是当事人、见证人和探索者.就在叙述者的不断选择和调整当中,纪录片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4.
李燕萍 《现代传播》2004,(3):109-110
20 0 3年12月14日至2 0日,为期一周的“2 0 0 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为主题,以国际通行会议标准召开,并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同时进行了纪录片的学术评比。纪录片的学术评比吸引了15个国家的14 7部影片报名参加,通过初评进入决赛的6 0部影片来自13个国家,除中国外还包括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伊朗、印度、英国等。最后,中国纪录片《老镜子》获得评审团大奖;伊朗纪录片《以上帝的名义———帕利安》获得评审团优异奖;获得评审团学术奖的纪录片有5部,分别为澳大利亚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13日在广州图书馆开幕。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9部/集作品参展参评,让这个有13年历史的国际纪录片节在征片数量和覆盖范围保持亚洲同类节展首位。据悉,这些征集的纪录片中,有200多部曾在国内外影展有获奖、入围或参展记录,作品多数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美国等拥有悠久电影或纪录片传统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6.
石琳 《新闻大学》2006,(1):122-123
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纪录片营销平台。它集纪录片评奖、销售、国际合作、展映与一体,是国内纪录片市场的新气象。第三届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于2005年12月初在广州闭幕。从规模与实际成果来看, 大家都看到了大会的成长及其实际付出的努力。在目前国内纪录片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的今天,这样的营销平台的搭建与国际合作机制的引进,无疑为国内纪录片市场打了一支兴奋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作品的热映,纪录片这一看似不具备市场属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视野、走向交易市场.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也离不开市场的推动与助力.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诞生于开放的广州,以其天生的市场属性助力我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2016年12月12日至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的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功举办,共吸引了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9部/集作品参评参展,参会人数2376人,561家中外机构就联合制作、海外销售、版权交易等项目意向签约金额3.96亿元.  相似文献   

8.
《传媒》2017,(6)
本刊讯 (记者 冉然)自3月15日起,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优单元、展映单元、纪录片商店和"中国故事"提案全球征集正式启动.可进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官方网站(www.gzdoc.cn)进行在线报名.  相似文献   

9.
杨雯 《中国广播》2014,(1):93-93
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故事”是这次提案大会的主题,大会收到了来自中、英、法、德、澳等十几个国家的405件纪录片选题。所谓提案大会,就是各大纪录片制作机构或独立制片人,带着自己的纪录片选题和拍摄方案,接受各大纪录片播出机构和购买方的评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这次提案大会的意义,是让更多的中国同行体验国际通行的市场化操作方式,而这将是推动中国纪录片国际化、市场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国际上,纪录片的商业化早已成气候.中国的纪录片行业起步较晚,然而近几年来,开始提速发展,从2010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标志性政策的出台,到后来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出台与落实,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现象级作品的传播到2016年中国纪录片市场的50多亿收入来看,中国纪录片在"冷静"了多时之后,先后迎来"春天"、走进"盛夏",热度前所未有.行业的进步往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繁荣,也离不开将各方资源连接起来的"好平台"助力.2016年12月12日-15日, 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召开,《传媒》作为受邀媒体持续关注,笔者连续两届参与报道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一直对其集政府背景和国际化的运作模式以及高度市场化的平台属性于一体而深感好奇.这个平台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好平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  相似文献   

11.
在2005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中国影片《大家庭》被大会授予最佳纪录片的荣誉。评审团认为:“这部杰出的影片极好地展示了现代纪录片的风格,也就是一种真实而又具有故事性的表现手法。本片的叙述方式清晰、真实而且朴实,片中的主人公虽然各自性格和目的互相冲突碰撞,却  相似文献   

12.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以山地民族、原生影像、人类记忆的延续与传播为主题,举办了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高峰论坛、国内外优秀山地纪录片展播等活动。在本届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中,共有35个国家的511部作品参评。来自美国、加拿大、乌拉圭、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十四位国际评委作为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在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要说蓬勃发展还是近几年来的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经过大半年的广泛收集,精心编纂,目前中国第一部纪录片年鉴已印刷出版,并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周年纪念大会上首发。国家广电总局对此给予大力支持,胡占凡副局长亲自担任年鉴编委会主任。2006中国纪录片年鉴160万字,16K精装版。有专论、节目、论文、人物、资料、大事记等十多个栏目,其中包括有刘习良、张振华等领导以及大师级专家陈汉元、刘景琦等同志的专论,有2005年度优秀作品的详细介绍,有纪录片界的人物专访,还有纪录片的各种资料、DV影像方…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纪录片制播分离继续推进,电视台进一步明确了播出平台的身份,社会资金介入纪录片制作,市场对于纪录片...  相似文献   

15.
李栋 《传媒》2016,(2):11-14
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全新升级,为期4天的节展内容丰富、规模空前、嘉宾云集、成果突出.本刊记者穿梭于各个会场,看到的是国内外的纪录片人在这个平台上畅意地交流与互动,他们分享经验、展示作品、意向投资、合作签约,同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热爱纪录片的嘉宾、观众,他们在这里聆听制作人的分享,观察纪录片的动态,体验各类纪录片的魅力,广州纪录片节显然是热爱纪录片群体的一次盛宴.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26日,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纪录片高峰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中  相似文献   

17.
冉然 《传媒》2017,(6):16-16
本刊讯(记者冉然)自3月15日起,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优单元、展映单元、纪录片商店和“中国故事”提案全球征集正式启动。可进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官方网站(www.gzdoc.cn)进行在线报名。据了解,报名参加评优单元的影片,要求2015年1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报名展映单元的影片(日常专题影展除外),须在2016年11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报名国际首映的影片。  相似文献   

18.
陈瑶 《东南传播》2014,(10):43-45
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然而由于国内纪录片市场存在种种发展阻碍,让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之路略显坎坷。本文将从微观层面出发,分析当下中国纪录片市场存在的成片质量、传播渠道、意识等方面的困境,并试着总结可能的具体对策,以期对中国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这一以真实为本质的影视艺术形式似乎天生缺乏市场属性.虽然国际上纪录片的商业化早已成气候,但中国的纪录片行业起步较晚,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业界充斥着诸如"纪录片是不是商品?是否应该商业化运作?"之类的讨论.然而近几年来,中国的纪录片行业开始提速发展,从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标志性政策的出台,到后来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发布与落实,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现象级作品的成功,到2016年中国纪录片市场50多亿元收入,中国纪录片在"冷静"多时之后,走过"春天",迎来"盛夏".  相似文献   

20.
何炜 《新闻前哨》2005,(6):46-47
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 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