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社会,不同种族之间的平等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核心问题.2015年12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基础教育新法案《每个学生都成功》,既延续了1965年美国《初等与中等教育法》和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的精神,又针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出现的问题,如地方教育权利、标准化测试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对我国教育改革而言,这意味着世界教育进入了一个质量与公平同等重要的时代.任何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必须符合其社会文化传统,必须要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同时,政治决心很重要,教师队伍建设也很重要.要更加重视国家价值观教育,在数字化时代进一步推动混合式学习.  相似文献   

2.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对于此方面本文就一个局部的教育现状,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的工作问题,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目的在于确保所有的孩子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能够达到具有挑战性的标准,缩短由于种族和社会阶级差别所引起的学业成就差距。这表明整个国家必须确保每一个孩子的上学机会,确保每一个孩子取得满意的学业成就。相关分析专家指出,如果这一《法案》在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5.
陈蕊  刘晖 《中国教师》2008,(19):42-45
<正>2002年1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ren Left Behind,简称NCLB)》教育法案。该法案是自1965年以来美国最重要的教育法案,旨在提高美国基础教育的水  相似文献   

6.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目的在于确保所有的孩子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能够达到具有挑战性的标准,缩短由于种族和社会阶级差别所引起的学业成就差距。这表明整个国家必须确保每一个孩子的上学机会,确保每一个孩子取得满意的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7.
马传国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37-137,136
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提出的背景 怀让一个孩子掉队注》(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是美国前总统乔冶&#183;布什上台伊始,提出的旨在提高全美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不同背景、种族儿童学业差距的一项教育改革法案。NCLB法案的出台还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经济扩张时期,全球经济出现了新的、巨大的挑战,这要求美国的劳动力和与之相关的美国工商业界要作出新的调整。在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和新世纪美国经济保持进步的过程中,教育无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进行资助,提高学业标准和办学条件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仲达 《家长》2013,(8):7-11
时下有一句流行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着这句话,父母纷纷为孩子制订了各种学习计划、报培优班、上贵族校,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一句话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无论自己怎样辛苦,父母都要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好一切超前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背景链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行动法案,是美国进入21世纪后,为了提高国家教育水平,在全国各州开展的一个大型的教育活动。该活动以美国总统布什为领导,以公立学校为主体,以中小学为开展活动的基础对象与重点,目的是提高美国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能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无论是对美国的科教水平,还是文化水平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美国政府为了支持这个法案的实施,已经投入了几十亿美元。今年刚好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颁布四周年之际,在该活动在全美轰轰烈烈开展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却也同样引来了不少的争论与质疑,这使我们不得不对它进…  相似文献   

10.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现在很多家庭包括社会人士都理解偏面化了,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而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反而很匮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有效的配合,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缺少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两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中国人的共识。然而,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教育所能带来的收益变得不再乐观。首先是教育花费的绝对金额太高,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从小学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每一个阶段都可能耗尽家庭的全部积蓄甚至还需要举家负债。在这方面,政府  相似文献   

12.
武胜是川北地区较贫穷的一个农业县,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县重教兴教蔚然成风,武胜县领导远见卓识,武胜群众慷慨解囊。他们说: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的领导对教育齐抓共管,各部门也为教育事业开“绿灯”。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7,(22)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再富也要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作为一个教师,每每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15.
吴昊辰 《教育》2007,(8S):24-25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所有有关教育的投资中,让孩子出国留学可谓是大多数人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潜力股。  相似文献   

16.
1983年春,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针对美国公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其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业成就普遍下降的事实。该报告为美国教育敲响了警钟,它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自认为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没有赶上其他国家的前进步伐。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该法案提出将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并向自愿参与的州和地区拨款  相似文献   

17.
前些年,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少地方也确实是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学校建了当地最好的房屋作校舍,添了较好的教学设施。仅此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各级政府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及对孩子的期望。但说到单个的家庭教育,说到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法,我则十分欣赏“再富也得穷孩子”这一提法。我以为这话非常尖锐、深刻地指出了目前我们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19.
学校有很多墙,不同的墙应有不同的文化。外界看到最多的是学校的围墙,所以很多学校都在校门口的围墙上涂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之类的标语。因为主要面对外界,所以要强调教育的重要,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观察学校的围墙文化,雷同的太多,体现  相似文献   

20.
赵义 《云南教育》2010,(19):12-14
中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既是决策者经常的口头禅,也是老百姓的生活信条。当新一轮教育改革终于掀开大幕的时候,人们发现:对于教育,最让人沉痛的还不是为孩子争夺好学位时的无奈和学历贬值下教育作为底层上升途径功能的弱化,而是教育的信心的流失和动摇。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对于后代的教育前景产生深刻动摇的时候,无疑是町怕和危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